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湖湘服饰文化——湘派服装的立足之本
湖湘服饰文化——湘派服装的立足之本罗仕红皮珊珊(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81)内容摘要:湖湘服饰文化是湖湘地域的各个民族的历史沿革、宗教信仰、生产方式以及生活中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创造的一种个性鲜明、独具—格的服饰艺术,孕育着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本文从服饰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入手,分析湖湘服饰文化的现状、基本特征以及湖湘地区湘派服饰品牌发展的优势,领悟湖湘民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精髓,并提出如何更有效利用湖湘民族服饰文化来发展湘派品牌,提升湘派服装品牌的商业价值,同时达到湖湘服饰文化与湘派服装品牌的相互传播效应,提振湖南省服装产业竞争力。关键词:湘派服装,湖湘文化,服饰文化,湖南少数民族一、湘派服装现状中国服装产业历经30多年的飞速发展,在服装产量和出口创汇上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加工制造中心。目前市场上的服装品牌众多,但是由于更换速度快、品牌生命力弱,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却为数不多。随着“MadeInChina”席卷全球,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的服装更是普遍被贴上了廉价标签,同一些奢侈品牌相比,国产服装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逐渐让品牌沦为低档服装的代名词。所以,近年来中国服装市场已经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规模竞争发展到今天的品牌竞争。湘派服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一度全国领先,当时湖南的服装工业在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几大指标上都位居前列。但在2000年左右湖南省的服装产业在全国的排位下降了不少。近年来,随着湖南本土一批新型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服装生产企业的数目大幅增加,涌出了一批如忘不了、派意特、圣得西等在几个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服装品牌;同时形成了株洲、宁乡、醴陵、湘潭、长沙等产业集聚地区,吸引了一些著名品牌服装生产企业来投资建厂,让湖南的服装产业又慢慢焕发了生机。然而从全省整体服装产业俯瞰,湖南服装产业产品单一、重复投资与创新能力有限、企业布局分散且多数企业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因素,致使湖南服装行业经济总体规模偏低、品牌较少且知名度不高等问题,缺乏相应的品牌整合规划,尤其从规模和影响力上与服装行业发达的广东、福建和江浙等地相差甚远。二、湖湘服饰文化概述湖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自古以来就有“三湘”、“潇湘”、“湖湘”等称谓。全省土地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700万,聚居了几十个少数民族。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分布状况,决定了湖湘地域文化的多姿多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湖湘文化的一个分支,湖湘服饰文化无疑在这片孕育了众多传奇故事的土地上照样有自己的浓墨淡彩。湖湘服饰主要文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湖湘传统服饰文化,包括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织锦艺术,以及近代蓬勃发展起来的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还有凤凰和邵阳地区的蓝印花布、浏阳夏布等;二是湖湘地域丰富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如湘西苗族的蜡染、扎染、土家织锦、苗族银饰以及各少数民族特色鲜明的服饰文化等。1、湖湘传统服饰文化早在5000年前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株洲就有“织麻为布,制作衣裳”的传说,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之源。走进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展馆时,人们无不为那件薄如蝉翼,重仅49克的精美绝伦的“素纱禅衣”赞叹不已。它向世人昭示的是古代荆楚大地灿烂的服饰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手工业相当发达,已能织出绢、纱、绮、锦等不同丝织品。汉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的繁盛时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织绣品和服饰,体现了这一时期织绣与服饰艺术的辉煌成就。仅丝织绣品就有平纹丝织的绢、纱,素色提花的绮和罗,彩色提花的经锦,起绒提花的绒圈锦等。清代以后,湘绣以长沙为中心出现了全盛景象,与苏绣、蜀绣、粤绣并列为四大名绣。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服装交融,以针为笔,以线着色,构成无绣不成衣的历史背景,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凤凰的蓝印花布,也以其浓郁的湖湘文化特色而享誉海内外。宝庆(邵阳旧称)就曾被誉为“蓝印花布之乡”,是我国传统印染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西南地区蓝印花布的发源地。蓝印花布曾经是湖南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随着近代机制洋布和现代印染花布的出现,蓝印花布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近年来,国家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让尘封已久的邵阳蓝印花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2006年5月,湖南凤凰、邵阳蓝印花布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成为和江苏南通鼎足而立的三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地区。浏阳夏布(又叫苎麻布),是驰誉中外的传统产品,织造精致,具有轻薄细软,凉爽透气,易洗易干,越洗越白等,经久耐用等特点,是夏季制作衣料、蚊帐的理想布料。据地方志记载,以苎麻、大麻为原料的浏阳夏布,曾以“织工精巧、质地特别细腻称雄于世,明代即被列为朝廷贡品,历来有杭州纺绸换浏阳夏布之说,清中叶已负盛名”;更有记载:“苎布,一名夏布……浏阳、湘乡、攸县、茶陵皆出苎布,世称浏阳最佳。”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承载着民间精湛纺织技艺和中国农耕文化特质的浏阳夏布,开始远渡重洋,销往日本、朝鲜、南洋等地。浏阳夏布传统的生产工艺分撕麻、绩麻、络纱、牵梳、织造、漂染、踩光等工序,其漂染方法尤为独特,不需漂白粉等外加剂,纯粹用浏阳河水漂洗,即将原色夏布用石灰水加碱蒸煮后于河中反复漂洗干净,晾于河滩而成。2、湖湘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湖南境内除汉族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500多万人口,尤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为多,居住在湘西、湘西南一带边远地区。由于地域和文化相对封闭,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湖湘历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影响。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仍然鲜活地装点着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美丽山水共同构成了特有的民族地域文化风情。湘西苗族的蜡染、扎染,以及土家族的织锦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其中的色彩文化元素和精湛的纹样组织元素尤为独特。湖南民间的植物靛蓝印染工艺历史悠久。远在先秦时代,各民族先辈们便已懂得采集和种植蓝草作为染料。每个地区的染布方式略有不同。比如湘西地区的染布方式是把布浸入大染缸用温火煮,染过的布料每次捞出,均要洗净晒干,布晒干后多有折皱,便用圆木柱卷好,以脚踩巨石滚压。压过之布,正反分明,光洁平整。瑶族早在宋代就能用蓝靛和白蜡在布上印染十分精致的“瑶斑布”。侗族及相邻黑衣苗族的染布方式非常特别,如将蓝布染成黑紫色时,则用薯莨块根,先将块根捣碎放入鼎锅熬成紫黑色汤水,再将蓝布反复浸泡、漂洗、晾干,直至变成棕红色或黑紫色,然后用牛皮胶水多次浸涂,再用木槌或木杵反复捶捣,最后放进甑子里加温蒸煮,晒干后就成了侗族特有的莨布。如果想让黑紫布变光亮,可用豆浆水或蛋白多次浸湿,晾干后反复轻捶捣打布面。除了单色染布,湖南民间还有花样繁多、流传极广的蓝印花布。制作技法归纳起来有印染、扎染、蜡染、拔染四大类,其中印染扎染因其应用广泛而最为著名。湘西土家织锦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和民俗文化的载体,更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是生命的徜徉,是物与人的合一。土家织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品,距今己有1500年的历史。它源于商周,经秦汉、两晋、唐宋朝代的发展,于明清时期达到兴盛。湘西土家族少女从十二、三岁时,就由其母亲或亲戚教授织土花被面。民间有“养女不织花,不如不养她”之谚语。土家妇女充分掌握和利用材料、工具及工艺制作规律及特征,并发挥娴熟的技术织出的织锦具有独特美感。土家织锦的传统图案有200多种,常见的有120余种。这些图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几何化是土家织锦图案的最主要特征。土家族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土家织锦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土家民众的信仰、观念和求吉纳祥、追求幸福的美好理想。此外,湖湘地域众多少数民族均有佩戴银饰的风俗,用银饰装点自身和儿童,表现了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湘西苗女和侗族、瑶族、土家族少女在赶集之日或民俗节庆之时都会佩戴银制的头饰、项圈和胸挂,有的项圈可多至五六层,重至十多斤。还有银梳、银髻、银镯以及儿童佩戴的银帽、银锁、项圈、手圈、脚圈等,美不胜收,光彩照人。三、湖湘服饰文化在湘派服装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严格说来,今日之湖湘鲜有知名时装品牌。曾经在省内有影响力的时装品牌由于各种原因淡出湖南。荣获两次“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的杨柳春女士创立“依柳”品牌在湖南风光几年后,2005年战略性迁往上海,现在已经悄无声息;曾经被评为湖南十大名牌的“风景缘”品牌早已迁往深圳,目前在市场上也不见了踪影。一直顽强生存下来且还发展不错的品牌中,圣得西、忘不了裤装起家,主打男装。目前在国内已逐渐建立了不错的品牌效应。而派意特从邮电系统脱离,一直以来主攻制服,虽在高级定制市场做了不少努力,但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口碑,也就是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品牌联动效应。虽然众多专家学者在湖湘服饰文化领域不断探索和研究,湘派服装企业家和设计师们也努力进行了不少尝试,但纵观湘派服饰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叹息:厚重的湖湘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挖掘和应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不断的挖掘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将鲜明独特的“中国风”元素运用到时尚和产品设计中。比如广东的梁子服装公司的“天意”品牌运用濒临失传的莨绸面料,在工艺基础之上进行挖掘和创新;还有人们熟识的“例外”、“东北虎”、“渔”牌、“诗礼春秋”等在传统民族特色造型、图案、色彩上的借鉴,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服装上比较成熟完善的品牌,将中国的民族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诸如类似的这些在市场上坚持并顽强生存下来的服装企业和品牌值得湘派服装的企业家们借鉴和学习。四、湖湘服饰文化应是湘派服装品牌发展壮大的立足之本湖南经济的发展要从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中吸取营养,湖湘文化是湖湘服饰文化的基础,而湖湘服饰文化对湖南服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企业树立品牌,并不是仅仅多做广告促销就可以的,正是由于服装企业对于品牌的这种错误认识,才使得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越发艰难。服装品牌的内涵在于“穿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文化理念的植入,品牌是不会深入人心的。像国外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知名服装品牌,已不是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是因为品牌文化赋予了它很高的附加值。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湘派服装应该大力提高品牌附加值。服装品牌附加值不仅体现在服装的高新科技含量,同时更应该从文化、低碳、环保、绿色等概念上挖掘出服装的品牌内涵。湘派服装企业所要做的,关键在于从丰富的湖南文化底蕴找到一个切入点,将自己的品牌融入深厚的湖湘文化中,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足。如果在当前“中国风”大行其道的国际背景下,从湖湘地域的传统与少数民族服饰中吸取营养与提炼素材,将其进行创新性提炼、应用,那么无论对于服装产品,还是服装品牌无疑会深深烙上湖湘地域鲜明的文化符号和个性,彰显企业文化。具体到湘派品牌中注入湖湘地域的服饰文化的过程中,就必须选择具典型性、代表性的视觉元素,才能在品牌文化上给消费者产生认同心理,并让消费者认同服装产品以促成购买的欲望和动机。另外,在运用湖湘服饰文化中的元素进行设计时,不能拘泥于仿古,而是要经过再创新。湖湘服饰文化的题材、素材取之不尽,但要将传统的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转化为设计的主题,不只是简单的收集、运用,更重要的是对服饰文化的理解、再创造,品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与时俱进,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不囿于传统的藩篱。结语在结合现代服饰时尚趋势以及创新设计的同时,并结合现代人们的消费心理、审美心理及审美需求,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升华,逐渐做到国际时尚平等对话与交流,充分发挥湖湘文化的优势,让湘派服装品牌大面积走向国内名牌,同时将湖湘服饰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以湖湘服饰文化为核心的湘派品牌将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新境界。参考文献:[1].左汉中《湖湘文库--湖湘传统纹样》[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2].何相频,阳盛海《湖湘文库--湖南少数民族服饰》[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3].彭以《土家织锦纹样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学位论文/导
本文标题:湖湘服饰文化——湘派服装的立足之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1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