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山东省新泰一中北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新泰一中北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历史试题2015.12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2.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或法治3.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A.统治者的个人喜好B.当时的经济状况C.文人学者的喜好D.现实政治的需要4.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5.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挽救封建统治危机B.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6.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材料中“反动”的含义是:()A、宋明理学丧失了统治地位B、传统儒学已被彻底否定C、传统儒学遭到了极力批判D、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7.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包括()①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②实用技术发达③普遍重视科学实验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9.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十日谈》和《红楼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A.揭露社会的黑暗B.歌颂反抗精神C.推崇人文主义D.促进商业的发展10.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下列中国学派与这一思想接近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1.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①神职人员②苦修行善③阅读《圣经》④购买“赎罪券”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2.马丁·路德认为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实际上()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13.欧洲近代的虔敬主义强调宗教的要旨不在于外在的、教条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虔诚”。虔敬主义的代表是()A.苏格拉底B.薄伽丘C.马丁·路德D.伏尔泰14.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斯通指出,“一场革命需要观念来添加燃料——没有观念,出现的仅仅是叛乱或政变”。以下史实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宗教改革引发英国光荣革命B.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爆发C.人文主义推动文艺复兴运动D.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5.19世纪末,有的物理学家表示:“19世纪已经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座大厦。”文中“物理大厦全部建成”是建立在下列哪一理论基础上的()A.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B.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C.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D.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16.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17.“把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此处材料反映的思想可能是()A.卢梭B.孟德斯鸠C.康德D.伏尔泰18.有一位画家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该画家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印象派D.现实主义19.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A.电视B.广播C.电话D.电影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拜伦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21.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A.严复B.康有为C.谭嗣同D.孙中山22.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D.设议会、开国会2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24.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所说的“觉醒开始”的具体表现是()A.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维新派政治改良潮流的兴起C.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D.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2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6.近代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思想主旨是()A.动员工农群众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B.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是让人民当家做主C.民众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D.推翻反动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27.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28.孙中山说:“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起,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A.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确立中华民国B.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C.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D.坚持三民主义,追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29.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实现了三个伟大转变。即①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②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③从社会主义建设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其中,在毛泽东思想直接指导下完成()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30.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976年“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C.坚持民主集中制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31.爱因斯坦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相对论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战国事情,就有类似的思想。以下哪家思想最类似他的相对论思想?()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3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句话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C.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B.仿行西方制C.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34.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A.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了国际地位C.“两弹一星”是新中国生存的前提D.中国科技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5.《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A.建国初期,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扫盲教育的开展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界C.“文革”期间,教育发展的停滞D.1977年人们对恢复高考的迫切心理36.“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展出的35部优秀电影中,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双百”方针的提出C.三大改造的完成D.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37.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4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38.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直接意图是()A.限制君权B.消灭君主制度C.宣扬“天赋人权”D.维护中央集权39.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40.1988年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了正确解释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2页,用考试用笔将答案答在试卷上,上交第Ⅱ卷。2、第Ⅱ卷共3小题。其中第41题16分,第42题14分,
本文标题:山东省新泰一中北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1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