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林下空间林下空间是指能同时满足几种功能的复合空间,除能满足人们日常活动需求外,林下空间夏季可遮阴降温,冬季可防风沙,还具有一定的隔音作用。林下空间营造了丰富的生态群落、植物群落与空间关系,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户外休憩公共空间。一、林下景观空间营造手法林下空间主要有林荫式、林缘式两种类型:1.林荫式林荫式林地空气流动性大,适宜人群活动,满足公共性的要求。视野开阔,利于利于透视线延伸,阵列种植可加强纵深仪式感。2.林缘式林缘式林地植物种植密集,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或藏或漏,或浅或深,植物的多样性,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改善微气候作用明显,视觉场所感强,有一定的私密性,适合人群观赏休憩。二、林下空间的构成林下空间主要由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和时间四个维度构成。夏天郁郁葱葱形成的树荫围合出各种封闭的小空间,冬季落叶乔木营造出一个开放空间,视野开阔,场所感弱。时间维度是林下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最大区别。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以及植物从生长、发育到成熟的生命周期,会有一系列的颜色和形态变化,从而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特色景观。三、林下空间的分类林下空间主要分为开场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覆盖植物空间、纵深植物空间和封闭植物空间。1.开敞植物空间: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人们的视线高出植物景观的空间。身处其中,人的视线开阔,心情舒畅,易得到满足感。2.半开敞植物空间: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并不完全开敞,部分视角被植物阻隔了,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出现在园林中最多的空间类型。3覆盖植物空间:通过枝干的分枝点高度和密集的树冠形成空间的感觉。大型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好材料,具有很好的庇荫效果。4.纵深植物空间:狭窄而长型的纵深空间因为两侧的景物不可见,人们的视线会被引向空间的一端。枝繁叶茂的大型乔木是最佳材料。5.封闭植物空间:垂直植物的株型构成竖直向上紧密的空间边界,当这种植物和低矮型平铺生长的植物或灌木搭配使用时,人们的视线被完全闭锁,围合感更强。四、植物对园林空间景观组织及艺术性塑造的影响园林植物除了可以营造景观空间,如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纵深空间、覆盖空间,还可以与各种空间形态相结合,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产生多种多样的整体效果。在空间序列中,运用植物造景适当地引导和阻隔人们的视线,放大或缩小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往往就能够产生变幻多姿的空间景观效果。在园林中,植物对园林空间景观组织及艺术性塑造的影响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分隔。利用植物材料分隔园林空间,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在自然式园林中,利用植物分隔空间可不受任何几何图形的约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可通过成丛、成片的乔灌木相互隔离,使空间层次深邃,意味无穷。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新花港区,沿着小路的绿地上分别用广玉兰、雪松及其它乔木将该区分隔成大小不同,各具形貌的若干空间,使得花港和小路两边的景色富于变化而不单调,十分幽美。在规则式园林中则常见植物按几何图形划分空间,使空间显得整洁明朗,井井有条。其中绿篱在分隔空间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和常见,不同形式、高度的绿篱可以达到多样的空间分隔效果。应该说在园林中,植物除了独立的成为空间分隔手段之外,亦常与地形、建筑、水体等要素相结合,在空间构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2、空间穿插、流通。要创造出园林中富于变化的空间感,除了运用分隔的手段使空间呈现多样化之外,空间的相互穿插与流通也很重要。相邻空间之间呈半敞半合、半掩半映的状态,以及空间的连续和流通等,都会使空间的整体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感。一般地说,植物布局应讲究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树应栽的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使空间景观能够互相渗透。3、空间对比。园林之中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放、明暗虚实等的对比,常能产生多变而感人的艺术效果,使空间富有吸引力。植物亦能形成空间明暗的对比。植物构成的空间虚实对比则是在于通过各种植物的艺术搭配营造出或开敞或封闭的灵活多变的空间环境,同时,空间的明暗、虚实等一般是相对而言的。总之,由植物本身的形貌特征或配置技巧能够产生丰富的空间对比效果,增强其艺术感染力。4、空间深度表现。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说明幽深的园林空间常具有强的感染力,而曲折则往往是达到幽深的手段之一。运用园林植物能够营造出园林空间的曲折与深度感,如一条小路曲曲折折地穿行于竹林之中,能使本来并没有多大的空间显得具有了深度感。另外,运用植物的色彩、形体等合理搭配,亦能产生空间上的深度感,例如运用空气透视的原理,配植时使远处的植物色彩淡些,近处的植物色彩浓些,就会带来比真实空间更为强烈的深度感五、植物空间构成与人群活动关系分析根据园林绿地中植物空间的数量性质,可将其分为围合式植物空间、半围合式植物空间以及开敞式植物空间。植物空间是指由植物与草坪共同形成的、人可进入休憩或活动的空间,人在其中具有一定的控制控制感。植物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特征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垂直面与顶面的特征突出。空间尺度以人体尺度为参照,人在空间中感觉空间具有可控制性,具有一定的心理安全感。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植物的主要功能是营造空间,其景观功能退居其次。在园林绿地中,植物围合的林间空地以及乔木林下可供人们休闲游憩的场地都属于植物空间。园林绿地中,植物空间主要由乔木构成,灌木地被的高度与竖向郁闭度决定植物空间围合的程度。乔木高度是植物空间性质的主导因素,设定乔木高度为H,人处于植物空间中,人与空间边界的距离为W,根据H与W的比值关系,将植物空间分为以下三类:2.1围合式植物空间当1︰1≤H︰W≤2︰1时,植物共同构成围合式空间,人在其中具有控制感,领域感较强(图2)。公园绿地树林中,由植物形成的围合式植物空间常被人们自发地选择为休憩场地或者进行一些动作幅度小的活动,能满足人们潜意识中寻求依靠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植物空间中树冠相互交接,则形成顶面封闭式空间。通过真人试验,证明空间上水平界面被判断为空间围合感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当人们需要寻求一个安全感与领域感强的地方时,设计者应该已经为其提供了一个树冠能交相覆盖的植物空间,尤其是当人们希望安静地交流、休息的时候。小群人(2~7人)比较亲睐此类围合式植物空间,以进行休息、聊天、看书等动作量很小的活动,相互间视听联系强。如果植物空间的两三面郁闭度较高,则形成竖向封闭式空间,空间围合程度也比较高。空间顶面在空间围合感作用中被赋值30,左右前方三个界面被赋值20,虽然绿地中的植物不一定树冠相接,但如果其竖向郁闭度高,即左右前方三个界面郁闭度较大,则其空间围合感依然会比较强,甚至大于树冠相接所带来的空间围合感,植物空间的感受更为完整,私密性与安全感也更强,人处其中排他性大。但是,如果树木过高竖向郁闭度过大,空间将对人产生压迫感,人们会自发选择在植物空间的边缘活动,树木成为心理依靠对象。因此,除非场地十分开阔,一般不建议选用竖向性很强的植物(植物干茎很高而树冠很小的植物,如南洋杉、水杉、新疆杨、钻天杨等)来营造密林控制空间。2.2半围合式植物空间当1︰2≤H︰W≤1︰1时,植物围合而成的植物空间较为宽敞,形成半围合式植物空间(图7),H︰W=1︰2是空间具有内向性的临界值。值得重视的是,空间的围合感会随着植物的竖向层次丰富而增强,适当地采用复层植物景观设计有助于空间的领域感与安全感的增强。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通常很受欢迎利用率较高,尤其在南方草坪具有较强的耐践踏性,人们习惯于在草地上休息畅聊或者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活动。周末或是节假日,在华南的一些城市公共绿地中,人们习惯于结伴在公园中享受轻松假期,嬉戏玩乐或是听音乐看书聊天等等。中等大小的人群(7~8人以上至数十人不等)习惯于选择这样的围合空间来进行活动,动作和视听联系更多,如进行坐谈、踢毽子等其它对抗性不强的活动。在这样的空间中,大于7、8人的群体难于齐心,除非同时集体参加某个活动,其成员往往“三心二意”,或是选择参与,或是选择靠边欣赏,自发形成更小的群体活动,随意性较强。2.3开敞式植物空间当1︰3≤H︰W≤1︰2时,植物围合而成的植物空间对人的个体尺度而言十分开敞,外向性、离散性较强(图10)。如果乔木高度在5米以上,则植物空间内径约二三十米或更大。一般数目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大群人会选择这样的空间来进行集体活动,比如小型露天音乐会、集体春游等(图11)。此外一些场地需求较大的体育活动也可能在这样尺度的植物空间中进行,比如踢足球。H︰W约为1︰3时尚能产生最小程度的围合感,当H︰W<1︰3时,空间基本上失去围合感,外向开敞,人或其他物体在空间中称为被观察的对象,空间对其而言是范围控制而不具有心理庇护作用,在这样的空间中小群人或单个人会产生局促感,不会做长时间停留,但是这类大的植物围合绿地空间常被适用为集体体育运动场所。H︰W远小于1︰3的植物空间一般进行大型公共活动的团体才会用到,其通常会成为景观空间以及穿越空间(图13)。根据人的安全感与赏景需要,该类空间的边缘如林下或林缘常被选择为休憩地,人们可以面向开敞空间享受园林景色。与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不同,中国人不习惯于被欣赏与暴露自己,因此茵茵草坪在国外很多地方是进行阳光浴的好场所,在中国则主要成为欣赏对象。3.小结植物高度与其围合的空间大小的数量关系直接决定植物空间的性质与人群活动的类型(图15)。围合式植物空间令人感觉亲切安全,领域感强,人们习惯于在其中安静地休息或做动作幅度较小的活动,比如聊天、玩扑克、看书等;半围合式植物空间较为宽敞,领域感稍弱,适合于八九个人至十几个人的小团体使用,如围坐野餐、讨论等或者开展一些动作幅度不太大的活动,比如做游戏、踢毽子、跳舞等;开敞式植物空间相对于个人而言尺度很大,人处期间缺乏空间控制感,比较适合于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的群体活动,如集体郊游、露天音乐会等。这三类植物空间在公共绿地中需求大,利用率较高,值得设计者重视。植物空间营造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活动,植物不只是人们欣赏的对象,同时也充当着人们活动的范围界定者,还是人们停留、活动的心理依靠。不论是广场还是草坪、树林,其周围及其中间的种植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习性与其空间布局距离,并要考虑时间带来的树木生长变化,满足园林设计的场地需求,为人们创造出宜人的植物空间,使其既可外部欣赏也可以进入其中休憩玩乐,满足功能与景观的双重需求。种植设计首先为人们创造可能的活动空间,然后绿地植物空间中才会出现人群活跃的身影。
本文标题:林下空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4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