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德育小课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的来源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校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2004年2月,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及国内外形势等多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鲜明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舒适、优越的地理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溜冰场、网吧等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加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行为习惯的多变性:有的学生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事半功倍;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家长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还有少数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持久性。同样一个习惯可能在学校就保持的好,在家中又变了样;还可能一段时间保持的好,过些日子又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希望通过研究,能充分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成立课题组,确定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的课题研究与实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二)课题起止时间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0月)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立项;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展问卷调查与分析、撰写问卷调查报告,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5月)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指导意见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修定与完善;落实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实质性研究,制定学期研究计划,撰写学期研究总结、做好研究过程材料的整理与汇总;重点做好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及时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总结。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完成课题总结分析,汇总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申提交课题鉴定材料,申报课题结题。(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1.国内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中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深入地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2.国外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研究之中。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的研究。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又如班杜拉(A。BANDURA)和西亚斯(R。SEARS)的社会学习理论,则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注重了“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德育对中、中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单靠死啃书本,无法更好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由于受不良社会现象、不健康影视、不当家庭教育影响,加上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明显存在缺乏爱心,唯我独尊,脆弱娇气,不爱劳动,不善于思考和创造等一些不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意识淡薄;第三是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日常行为缺乏教养。以上原因导致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受到影响。从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中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因此,通过对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和观察,分析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矫正和转变本校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为提高实效的新型德育工作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从我校实际情况来看,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的发展特色,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养成教育操作规范制度和评价体系。我校的养成教育已经初见成效,为将养成教育发展成为学校的品牌,进而成为学校的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我校决定把“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本课题研究能很好的破解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跨度大、易反复、监督不力、评价不及时不全面,测量监控难度大的若干难题,能保证学校养成教育的有效性。(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1)通过研究,让中学生知道应该养成哪些良好行为习惯。(2)通过研究,探索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进而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3)通过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对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水平。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中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①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把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文明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是生命的保障。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对学生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加强对学生青春期健康心理、交往、恋爱观的教育以及行为指导,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④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要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人点,抓好普遍性学习习惯和不同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2)让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礼仪常规》等,规范学生的行为,从点滴做起。为使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日见成效,将《规范》、《守则》、《礼仪》编成小册人手一册,要求每位中学生熟记在心,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细则并对照细则每天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给予量化。学生在明确了细则之后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从小事做起。许多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养成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就要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走右行,见到班里门窗桌椅坏了主动修理,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事,却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种积累。用良好的师生行为陶冶学生。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行举动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对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另外,号召同学们向学校里、班级内、小组中遵守纪律、成绩优异、品行良好的同学学习,进而达到将不良行为同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用制度强化。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尚不完全具备辨别是非能力的中学生而言,学校、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要求,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这就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制约。3.课题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二是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提供依据。(2)文献资料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和具体的方法、途径。(3)个案研究法: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4)行动研究法: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5)经验总结法: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的发展。二、阶段性研究结果1.升华了学校对养成教育的实践和认识。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深入研究,无论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还是广大学生家长,对养成教育以及学校对养成教育的组织、实施、意义、价值、方法、途径等均有了新的认识,生发了关于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归纳起来有:(1)学校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养成教
本文标题:【德育小课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中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4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