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同仁堂百年发展史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一个企业成功地做了340年,其漫长的历史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历史,340年从未间断,而且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这在世界上堪称奇迹。这就是中国的国宝同仁堂。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中药业的第一品牌,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全部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2004年投资1.5亿港元设立的境外生产基地---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于2005年底通过了GMP认证,为实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同仁堂文化同仁堂的品牌精髓“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质量观从古至今,同仁堂文化质量观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个是同仁堂的外在压力。这外在的压力就是皇权的压力,因为是为皇宫内廷制药,故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历代同仁堂人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四大制药特色,生产出了众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1989年,国家工商局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同仁堂不仅有十大王牌,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药为代表的产品系列,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青睐。信誉观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已任,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同仁堂始终认为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形象观同仁堂历代传人都十分重视宣传自己,树立同仁堂形象。如:利用朝廷会考机会,免费赠送平安药,冬办粥厂夏施署药,办消防水会等。如今的同仁堂不仅继承了原有的优良传统,而且又为她赋予了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世纪之交的同仁堂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同仁堂整体形象的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二,以《同仁堂》报为载体进行企业内部宣传,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发挥同仁堂文化力的作用,用同仁堂精神鼓舞教育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抓同仁堂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树立同仁堂面向21世纪的新形象;第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无私奉献一份爱心,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成功之道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店到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真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为何可以三百年不倒?保证药品质量,严把选料关从开业之初,同仁堂就十分重视药品质量,并且以严格的管理作为保证。创始人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子承父业,1702年在同仁堂药室的基础上开设了同仁堂药店,他不惜五易寒暑之功,苦钻医术,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型配方,分门汇集成书。乐凤鸣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培育了同仁堂良好的商誉。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坚持严把选料关。在过去,北京同仁堂为了供奉御药,也为了取信于顾客,建立了严格选料用药的制作传统,保持了良好的药效和信誉;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除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的上乘质量用药标准外,对特殊药材还采用特殊办法以保证其上乘的品质。例如,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由北京市药材公司在无污染的北京郊区专门饲养,饲料、饮水都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乌鸡的羽毛骨肉稍有变种蜕化即予以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醇鲜,其所含多种氨基酸的质量始终如一,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标准。中成药是同仁堂的主要产品,为保证质量,除处方独特、选料上乘之外,严格精湛的工艺规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艺规程,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于人为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质量,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会使良药变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各种珍贵细料药物的投料误差控制在微克以下。例如犀角、天然牛黄、珍珠等要研为最细粉,除灭菌外,要符合规定的罗孔数,保证粉剂的细度,此外还要颜色均匀、无花线、无花斑、无杂质。仁行天下同仁堂历经沧桑,金字招牌长盛不衰,在于同仁堂人注重把崇高的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熔铸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并化为员工的言行,形成了具有中药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的确,质量与服务是同仁堂金字招牌的两大支柱,坚持质量第一、一切为了患者是同仁堂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在许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这个仁上。同仁堂不管炮制什么药,都是该炒的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炙的必炙,该晒的必晒,该霜冻的必霜冻,绝不偷工减料。像虎骨酒和再造丸炮制后,都不是马上就卖,而是先存放,使药的燥气减少,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先放在缸里存两年,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北京人买药,爱进同仁堂;外地人到北京旅游观光,也爱到同仁堂看看这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户的九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而且装潢讲究,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在台北新店里,有不少顾客感言:来这买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其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展区,看起来就像一个中药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将海外开店、中医药史展示、中医坐诊与售药相结合,通过给消费者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增强其对中药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代顾客煎药是药店的老规矩,冬去春来,尽管煎药岗位上的操作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未间断,也从未发生任何事故。如在1985年,当时每煎一副药就要赔5分钱,但药店为方便群众,把这一服务于民的做法坚持了下来。现在药店每年平均要代顾客煎药近2万副,此举深受患者和顾客欢迎。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同仁堂就有了邮购业务的雏形,1949年后成立了邮寄部,对各地患者有信必答、有求必应,深得人心。1954年同仁堂设立了咨询服务台,为患者介绍适应症的药品,解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四十多年来接待上千万人次。斗转星移,东兔西乌,但同仁堂的顾客至上,竭诚服务的观念却始终不变。1984年,一外地顾客来店求购4克天仙腾,一位老售货员收方后说:这药4克值4厘钱,给你10克,收1分钱。顾客满意地笑了,为了这一分钱的生意,这位老售货员柜前堂后跑了两趟。事后,顾客投书《经济日报》称赞同仁堂可贵的风格,认为像同仁堂这样的大药店,仍能保持做好小生意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同仁堂品牌之路“同仁安宫牛黄丸”为北京同仁堂十大王牌药之首。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改革”成了当时国营企业都在谈论的主要话题。这一年,同仁堂单独挂牌。在北京药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同仁堂制药厂和同仁堂药店等核心单位组成“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同年,杭州市在原胡庆余堂基础上成立青春宝集团,由当年身着长袍的小学徒冯根生出任董事长。这一年,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开始扩大产量。安宫牛黄丸和其他同仁堂传统中药,虽在同仁堂历经300余年,其配方和剂型一直没有太大改变。1998年3月,朱基上任国务院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加快。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募集资金3.52亿元。2000年,同仁堂又从股份公司分拆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1亿元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2.4亿港元。当时包括南方制药、哈药集团等全国很多制药企业正在快速扩张中,手捧百年品牌,同仁堂发展选择了另一种发展模式:打响品牌。21世纪初发生,在没有大幅增加广告投入的情况下,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销量大增,销售额从过去的几千万元增长到上亿元。同仁堂蜕变中药作为我国的特殊文化符号,一直面临着传承和拓展的困惑。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受到西药的强烈冲击。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企业之一,同仁堂如何转变?2009年,借着新医改的机会,同仁堂确立了“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传统的中成药进入保健品、药妆等健康产业领域的战略。一方面,同仁堂继续在下游产业链上延伸。截至2009年公司拥有1000家零售药店;2008年底,同仁堂在其工厂原址上成立了同仁堂中医院,试图用340多年前乐显扬“前店后厂”般的方式,为中医扬名。另一方面,同仁堂在健康领域积极扩张,在继续大力发展传统制药业外,同仁堂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2003年,同仁堂健康药业注册成立。健康药业之路同仁堂健康药业于2003年4月注册成立,是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十大公司之一,也是集团三大支柱公司之一。同仁堂健康药业研发、生产、销售传统中成药、参茸饮片、滋补类保健食品、普通营养食品等产品,是一家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集制造、物流分销和零售终端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在这基础上,同仁堂健康药业公司推出了高科技保健品——短肽特殊营养食品,一种分子结构上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采用高科技提取。确实,公司成立后的短短6年多,同仁堂健康药业的营业额从1.8亿元增长到30亿元,拥有上千家零售终端。但是,与国内其他传统药业企业一样,同仁堂健康药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只是在日常管理中使用一个定制功能比较简单的进销存软件。即使多次对系统进行完善,它仍然不能支撑业务的飞速发展,数据的准确性也受到考验。可以想像,同仁堂健康药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管理压力,亟待建设一个能够提供准确数据的业务平台。同仁堂做保健的优势在哪?梅群说,我们做保健品的优势在于同仁堂的精神,它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规范。不管设备多先进,关键在制药的人、企业文化以及质量管理上。同仁堂健康药业将2009年定为基础管理年,希望建立以人才、科技为支撑的智能管理体系,并将ERP系统作为首要推进的项目。同仁堂健康药业高层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ERP系统的实施和应用被视为公司二次创业的助推器。董事兼总经理俞俊说:“要建立前端高效、后端有序的管理体系,都要以ERP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企业的战略规划才能实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运营传统行业企业的理念才能得到实现。
本文标题:同仁堂百年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6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