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急救技能培训PPT课件
心肺复苏1脑组织各部分的无氧缺血耐受能力•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交感神经节----45-60分钟2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脑循环中断:•10秒——脑氧储备耗尽•20-30秒——脑电活动消失•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6小时——脑组织均匀性溶解3其他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大于2小时4死亡•临床死亡–标志——呼吸心搏停止–特点——可逆•生物学死亡–标志——脑死亡–特点——不可逆•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56病人心跳呼吸停止时的表现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摸不到;自主呼吸消失;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7心肺复苏的分期•基本生命支持—徒手心肺复苏+除颤(BasicLifeSupport,BLS)•高级心脏生命支持—高级气道建立+药物(AdvancedCardiacLifeSupport,ACLS)•延续生命支持—脑复苏问题(ProlongedLifeSupport,PLS)8复苏程序—RAPCABD•判断患者反应R•激活EMS系统A•摆放体位P•循环支持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电除颤D9现场环境•现场环境安全是确保施救者和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10判断病人反应轻拍病人肩部,在双耳侧高声问:“喂,你怎么啦?”如认识,可直呼其名。11判断呼吸•判断时机:判断有无意识后•判断方法:看胸廓有无起伏•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仅喘息)12激活EMS系统—院外通过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激活EMS系统,最好在急诊医生对现场救治提出指导后,拨打电话者再挂断电话。13激活EMS系统—院内•一人到达患者床边,按呼叫器或嘱家属呼叫护士。•抢救车、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除颤仪。•请二线到场指导抢救工作。14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复苏体位适用于心跳呼吸停止病人。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使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15昏迷体位适用于心跳呼吸存在,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16判断大动脉搏动•1岁以上的患者,颈动脉比股动脉要易触及•方法:患者仰头,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评价时间5—10s•如不能肯定是否有循环立即开始胸外按压17心脏按压技术——患者体位和抢救者位置•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软床,身下应放一木板•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抢救者采用跪式或用脚凳等不同体位18心脏按压(C)技术—按压要领(1)•按压位置:胸骨下1/2处(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按压幅度为至少5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间隔比为1∶1时•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19心脏按压技术——按压要领(2)•将手掌根贴在胸骨下1/2处,另一手掌叠放在手背上•手指翘起脱离胸壁,也可用两手手指交叉抬手指•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202122开放气道(A)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为舌后坠,要使呼吸道畅通,关键是解除舌肌对呼吸道的堵塞。仰头抬颏法双手托颌法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23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如无颈部创伤,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中异物和呕吐物,用指套或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清除固体异物方法:一手按压开下颌,另手食指24开放气道——托颌法•适用症:颈椎损伤•开口: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托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效果肯定,但费力,技术难度大。25人工呼吸(B)•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口对气管套管呼吸•口对面罩呼吸•球囊面罩呼吸26口对口呼吸•最简易的通气方法•吹气方法: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鼻孔,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吹起间歇期松开鼻孔)•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确保患者胸廓起伏•吹气频率:10——12次/分27口对口呼吸28简易呼吸器—EC手法•站于患者头侧。•鼻梁作参照,面罩狭窄处位于患者鼻梁处。•拇指和食指环绕在面罩顶部,形成C形,并将面罩压向患者面部,中指、无名指、小指形成E形,提起下颌。29CPR一览表成人(≥8岁)儿童(1~8岁)婴儿(<1岁)呼吸频率10~12次/min12~20次/min动脉触诊颈动脉颈或股动脉肱或股动脉按压方法双掌根双或单掌根手指按压位置胸骨下半部胸骨乳线以下部位(胸骨下半部)按压深度至少5cm胸部的1/3-1/2厚度按压速度至少100次/min按压通气比例30:230:2(单),15:2(双)30高质量CPR要点•在识别心脏停博后10秒内开始按压。•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按压幅度成人至少5cm,儿童大约5cm,婴儿大约4cm。•每次按压后让胸壁完全回弹。•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给予有效的人工呼吸,使胸廓隆起。•按压通气比30:2。•避免过度通气。31轮换心脏按压•一位以上急救人员现场CPR时,每隔2分钟应相互轮换按压。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轮换“按压者”应在5秒钟以内完成。32仅胸外按压的CPR•由于害怕传染疾病,有人行CPR时,不愿对患者行口对口呼吸,因此指南规定,如给成人患者复苏时不愿或不能行口对口呼吸,则应开始即行胸外按压,而不能什么都不做。•研究表明,仅单独行胸外按压,而未做口对口呼吸,也比不采取任何CPR效果要好。33胸外按压的合并症•正确的CPR技术可减少合并症。在成人患者,即使胸外按压动作得当,也可造成肋骨骨折,但婴儿和儿童,却很少发生肋骨骨折。•胸外按压的其它合并症包括:肋骨骨折、肋骨从胸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子。3435电除颤(D)36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心室颤动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30%,在猝死中占90%。•心脏电机械分离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心脏已无收缩能力•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3738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对一个室颤患者来说,电除颤能否成功,决定于从室颤发生到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除颤能量:单相波首次和系列电击的能量为360J,双相波为首次150J-200J。39儿童除颤剂量初始除颤能量2—4J/kg后续的剂量4J/kg,10J/kg40电极位置标准的部位是一个电极置于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置于左乳头的外侧,电极的中心在腋中线上。另一种电极放置方法是将心尖电极放于心前区左侧,另一个电极(胸骨电极)放在心脏后面、左肩胛下角区。必须注意电极应该很好地分隔开,其间的导电胶等物质不能在胸壁上流出接触。4142AED操作程序•第一步接通电源•第二步安放电极•第三步分析心律•第四步电击除颤1.患者右上胸壁(锁骨下方)2.左乳头外侧,上缘距腋窝7cm左右43除颤三步曲1.我准备好了。2.大家都准备好了吗?3.我除颤了!4445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通过运用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以维持更有效的血液循环和通气,尽最大努力恢复患者的自主心跳与呼吸。•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复苏药物。461高级气道建立须了解复苏时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益处,插管可能要中断按压的许多时间,急救人员要衡量对按压及气管插管的需求程度。•在复苏的前几分钟,气管插管可以稍缓。47气管插管的适应症1、呼吸心跳停止—猝死;2、严重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3、气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4、存在上气道损伤、狭窄、气道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5、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要反复插入气管镜者,为了减少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亦可事先行气管插管;6、全麻手术时。48气管插管的途径有经鼻和经口两种方法,原则上适应症相同,但如鼻腔有阻塞、感染或出血倾向,或鼻甲、鼻窦有骨折,则考虑经口插管。49高级气道建立•未建立高级气道时,医护人员应给予30:2按压/通气比行5个循环CPR。•高级气道建立后,急救人员以连续至少100次/分钟频率进行按压,通气8-10次/分钟。50插管器械51面罩给氧去氮52置喉镜5354喉腔55插管56气囊57插管深度58气管插管的注意事项1、插管前检查用具是否齐全、喉镜是否明亮;2、嗜睡或浅昏迷者应行诱导麻醉;3、喉镜的着力点是前端镜片,采用向前向上提拉的动作;4、插管动作轻柔、迅速准确;5、前端气囊注气10-15ml;6、妥善固定导管和牙垫;7、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59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1、导管误入食道;2、插管过深,造成单肺通气;3、上呼吸道软组织和声带损伤;4、一过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602用药途径选择静脉或骨髓内途径(IV/IO)给药仍作为首选。但当IV/IO通路无法建立时,可选择气管内给药。多数药物的最佳气管用药剂量是未知的,一般建议是静脉用量的2-2.5倍。613常用复苏药物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阿托品胺碘酮利多卡因镁剂62成人急救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63儿童生存链•预防心脏停搏•早期高质量的CPR•迅速启动EMS系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转送到指定医疗与康复机构)•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64复苏有效指标o自主心跳、呼吸恢复o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应恢复o意识好转o肌张力增加o吞咽动作出现65终止复苏指标•复苏成功,转入下一阶段治疗。•救护车赶到•复苏失败,呼吸心跳停止急救超过30分钟仍无效其参考指标如下:–心脏死亡:经30分钟BLS和ACLS抢救,心脏毫无电活动,可考虑停止复苏术。–脑死亡: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故需慎重执行,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即使脑死亡明确,能否放弃抢救,在我国出于伦理学方面的原因,也应征求病人家属的意见方可执行。66总结1、转变观念:CAB代替ABC(例外情况—ABC)2、非专业施救者的单纯胸外按压3、高质量的心肺复苏4、早除颤(心脏原因致心脏骤停者)5、监测呼出二氧化碳6、早施亚低温7、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67谢谢68
本文标题:急救技能培训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0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