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1-11新德国电影四大导演
拍片问题关于展映同学们所拍影片的问题。是不是考后进行?形式问题。课代表组织。期末重点复习题1,分析玛丽娅@布劳恩的人物性格特征及其生成原因。提示:1,身心分离特点。纵欲与纯真。人格并不低下。《神女》。2,性格是多侧面矛盾的统一体。但不是追求本能感官享乐。比较《白日美人》与《布鲁娜@瑟费斯丁》。3,对爱情和婚姻抱有圣洁的希望。在两个男人面前的不同那个展现。相辅相成。性爱关系的“现代性”。可以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被出卖”。4,历史和现实背景造成。战败和经济起飞。金钱和财富。异化问题。影片对战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和批判。2,以《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的细节为例,阐述新德国电影的美学追求,以及与美国类型电影的区别及联系。提示:1,总特征是中和美学(综合美学),既重视故事的可欣赏性,又有浓重的人性和人生探求哲理。商业与美学。2,法国新浪潮精神和美国通俗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和平衡。传受关系的平衡。3,本质上仍是欧洲艺术影片气质。德国布莱希特的“间离美学”。画面关系,声音干扰,表演风格。节制,理性,分离,深思。4,对当下中国电影艺术生产的启示。新德国电影四大导演鉴赏与思考一、什么是奥伯豪森宣言?二、德国新电影四大导演及其代表作各是什么?三、分析《铁皮鼓》和《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的主题与风格。一、二战后三大电影运动二战后有三大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德国新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反映社会外部真实,法国新浪潮把镜头伸向中产阶级内心。德国新电影综合两者,以表现外部世界为出发点,分析精神病态的社会成因,在本质上展示社会真相。在艺术表现策略上,它们属于再现美学和表现美学真实主义潮流,构成对好莱坞戏剧电影的反叛:真实追求(外部真实和内心真实)、长镜头纪实拍摄、剪辑革命。二、《奥伯豪森宣言》战后50年代,德国多是戏剧片、历史片和乡土电影。票房上升,艺术不前。鼓吹经济奇迹,掩饰社会矛盾,没有历史反思,艺术手法落后。电视业迅速发展,冲击电影业,观众下降。1961,5部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德国影片,因为艺术质量低劣,全被退回。1962年,一批青年导演发表《奥伯豪森宣言》,追求全新的“自由创作”,标志着新电影的起步。但多年以后,才出现大师级作品。主要代表人物有赫尔佐格和法斯宾德、施隆多夫、文德斯等。《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我们的要求是要创立新的故事片。这种新电影需要各种新自由,那就是从陈规旧习中摆脱出来的自由,从商业伙伴的影响下摆脱出来的自由,从各种利益集团的束缚下摆脱出来的自由”。亚历山大·克鲁格等26人在宣言上签名。主要精神有两点:与传统的商业电影决裂;创立新的国际性电影语言。德国新电影持续、起伏发展20多年,分为前后两期:66年后的“青年德国电影”,和70年代后以四大导演为代表的繁荣期新德国电影。有人把新德国电影比喻为一个人:克鲁格为头部,施隆多夫为四肢,文德斯为眼睛,赫尔措格为意志,法斯宾德则为心脏。足见法斯宾德的重要性。德国新电影受新浪潮影响很深,但有自己特色(1)重新确认电影叙事功能,克服现代主义电影排斥叙事的主观主义倾向;(2)克服现代主义电影的艺术封闭性,使理性和形象融汇。(3)确认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的特性,注重观赏价值和思辩价值的统一。三、四大导演1、维尔格.赫尔措格维尔格.赫尔措格(1942——),由短片进入电影业,67年《生活的标志》是第一部长片。《阿基尔,上帝的愤怒》(72)一举成名。《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74)、《夜之魅影》(78)、《陆上行舟》(《菲茨杰拉多》)(81)、《绿蚂蚁做梦的地方》(84)等是其代表作。他的影片偏重形而上学的内涵,深度常令人不得要领。但强烈的异国情调和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人物独特、偏执的性格,让影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法斯宾德(1946—1982)1945年5月31日,法斯宾德出生于巴伐利亚,父亲是个医生,母亲是个兼职翻译。法斯宾德出生的年代,正是德国最穷困混乱的时期,家里挤满了破落的亲戚朋友。法斯宾德从小就缺乏父母之爱,一方面小法斯宾德更加孤独内向,另一方面他也学会了虚伪的讨好和乖巧。法斯宾德的家,也是父亲的诊所,坐落在一条通向慕尼黑市中心风化区的街道旁,风化区的妓女们经常到这个诊所做政府的例行体检,小法斯宾德从小就生活在以性为生意的氛围内。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小法斯宾德由母亲抚养。法斯宾德生命短暂而作品丰富。舞台剧出身,处女作《爱比死更冷酷》(69)即引起轰动。代表作还有《四季商人》(72)《恶梦吞噬灵魂》(73)《自由的强权》(75)《中国轮盘赌》(77)《玛丽亚·布朗恩的婚姻》(78)《莉莉·马莲》(80)等。1982年,他在导演了《薇洛尼卡·弗斯的欲望》和《水手克莱尔——与魔鬼同行》后离世,仅36岁。法斯宾德喜爱好莱坞,也是德国新电影中最重剧情的导演。同时对社会具有悲观的批判精神。他用运动镜头营造的丰富的空间感,也给人深刻印象。《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78)《莉莉·玛莲》(80)《劳拉》(81)《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82)女性四部曲法斯宾德说:“我将拍摄许多影片,用它们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史”。四部曲的女主人公的经历,覆盖了30年代到50年代的末的德国历史。它实际是二战前后德国的化身。提供了灵感,主题是反思第三帝国历史、经济奇迹背后的错误,揭示对以后的影响。《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二战期间,玛利亚和赫尔曼在市政大厅结婚登记处登记结婚,一颗炸弹爆炸。一片慌乱之中,玛利亚抓住自己的结婚登记表,让趴在地上的官员签了字盖了章。但玛利亚的婚姻生活只有可怜的一个夜晚,第二天赫尔曼应征入伍。德国已经战败,社会生活近于崩溃,玛利亚为生活所迫,到一家酒吧当上女招待。美国黑人军官比尔很喜欢玛利亚,两人开始交往。不久,噩耗传来,赫尔曼在前线战死,玛利亚结束了漫长的等待,和比尔同居。一天,玛利亚正要与比尔脱衣上床,赫尔曼突然出现,扭打之中比尔被打死。赫尔曼承担了责任,被判入狱。玛利亚再次寻找工作时,遇到工厂主奥斯瓦尔德,以姿色和干练迷住了他,成了他的私人顾问,两人很快同居,玛利亚很快变得富有。同时,玛利亚时常去看望赫尔曼并告诉他一切。赫尔曼出狱的时候,玛利亚却只得到一封信,告诉玛利亚他去了澳大利亚或者加拿大。玛利亚的等待再次落空,对待奥斯瓦尔德的态度十分恶劣,不久奥斯瓦尔德病故。赫尔曼也随后回到玛利亚身边,玛利亚兴奋异常。奥斯瓦尔德的律师宣读医嘱,一半财产给了玛利亚,而另一半遗产却给了赫尔曼。原来,两人在狱中已有协议:赫尔曼在奥斯瓦尔德有生之年将玛利亚让给他。玛利亚终于知道了一切。玛利亚走到厨房,打开煤气炉点了一支烟,却没有关上开关。当她再次点着火柴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和赫尔曼两人双双死去。在爆炸的硝烟中,银幕上出现了联邦德国历届总理的头像。《劳拉》50年代中期,正是德国所谓“经济奇迹”的复苏时期,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中。小城的夜晚十分热闹,市政上层人物经常到灯红酒绿的夜总会寻欢作乐。城市建筑部门从上面新来了一个负责人博姆,他为人正派,一心为公。舒克尔是个靠建房发家的的暴发大亨,常常左右着市政人员的工作,他也经常出现在夜总会里,夜总会最红的歌女劳拉,就是他的情妇,还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博姆的出现对舒克尔有着很大的威胁,但舒克尔也无法和博姆正面交手,于是他只能采取另一种方法。劳拉接近了博姆之后发现,这个男人不同于其他出没在夜总会的男人,两人很快相爱了。劳拉长时间在夜总会工作,但内心却渴望正常的家庭生活,渴望一个正直的男人;而博姆并不知道劳拉的一切,却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个人浪漫而伤感地堕入爱河。博姆终于知道了劳拉的身份,但还是无法停止爱她。最后,所有的上层人士帮博姆解决了一切:劳拉嫁给博姆,舒克尔得到一大宗建房生意,劳拉还得到了夜总会。博姆无力抗拒,只能悲喜交集地站在婚礼的圣坛前。《维罗尼卡·福斯的欲望》1955年,在慕尼黑的郊区,体育新闻记者罗伯特·克罗恩偶然遇到了二战之前红极一时的女星薇罗尼卡·福斯。罗伯特出于记者的敏感和影迷的热情,对福斯凄凉的现状产生了好奇和同情之心。在几次接触之后,罗伯特不仅发现薇罗尼卡服用麻醉药品,甚至发现她所居住的卡丝医生的诊所大有文章。原来,冷漠残忍的女医生和卫生部的一个官员串通一起,通过给薇罗尼卡和几个病人注射吗啡,勒索病人的所有财产。罗伯特的女友海丽艾决定帮助罗伯特调查真相,却遭到谋杀,被汽车轧死。而罗伯特带领警察来到诊所的时候,却因为找不到证据无功而返。薇罗尼卡试图重返银幕,争取到一个小角色的机会,却在现场被莫名的疼痛折磨而放弃。罗伯特和薇罗尼卡的友谊,使卡丝医生觉得薇罗尼卡变得难以操纵。于是,诊所以欢送薇罗尼卡重返好莱坞为名,组织了一个隆重的告别晚会。晚会后,薇罗尼卡被一个人留在诊所里。面对黑暗和孤独,薇罗尼卡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身亡。3、施隆多夫施隆多夫出生于1939年,在法国学习和生活15年,曾担任阿伦·雷乃等人的助理导演。作为德国新电影的重要导演之一,施隆多夫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1975年,他根据伯尔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了《失去的名誉的卡特琳娜》,评论界由此认为他是极左派恐怖分子的同情者。之后,他与法斯宾德等德国导演合作系列“政治”电影《德国的秋天》(1978年)、《候选者》(1980年)等,凸现了他作为社会批判者的角度。1979年他根据君特·格拉斯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了《铁皮鼓》,不仅在戛纳电影节上与《现代启示录》一同赢得金棕榈大奖,而且赢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部分作品名录1975年《失去名誉的卡特琳娜》1978年《德国的秋天》1979年《铁皮鼓》1980年《候选者》2000年《莉塔传奇》、2002年《十分钟年华老去》2004年《第九天》《铁皮鼓》《铁皮鼓》根据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与《现代启示录》一起获得197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在1980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君特·格拉斯本人获得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了一个铁皮鼓作礼物,他高兴的整天挂着它。他在桌子底下玩,发现了布朗斯基舅舅和妈妈的私情,他觉得成人的世界里充满着邪恶和虚伪,他决定不再长大。他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他真的就不再长高,停留在三岁的高度。一次,爸爸抢他的鼓,他大声的尖叫,结果发现,他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从此没有敢再抢他的鼓。《第九天》1942年,数千名卢森堡的神父拒绝与纳粹合作,被关押到德国达豪集中营,每天的噩梦生活极其残忍。神父亨利·克莱默有一天被意外释放,遣返回家。不久他发现,纳粹并不是怜悯他母亲逝世,而是想利用他的影响力在九天的假期里改变卢森堡大主教对纳粹的对抗立场。如果他令主教签署合作宣言,纳粹许诺还他彻底自由,并释放集中营里其他成千上万的神职人员,否则便将他送回集中营。神父最终选择了坚持信仰,返回集中营。电影根据卢森堡大主教让·伯纳德的真实故事改编,从全新的个人宗教角度,而不是凭借表现受害者的悲惨境遇,来反观这段黑暗的历史。施隆多夫说:“影片涉及宗教、集中营、良知、勇气,就像从一杯水里看到整个恐怖海洋过去的历史”.4、文德斯文德斯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1963-1965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医学及哲学专业,1966年投考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失败,用一年时间在巴黎电影资料馆观摩大量影片自学成才。20世纪1970年代,受当时美国公路电影的启发,以及出于少年时对西部片的喜爱,文德斯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的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他日后的创作方向,开始了他在光影世界里的漫漫流浪。在《德州巴黎》、《美国朋友》、《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尽头》等电影中,流浪与疏离成为永远的主角。文德斯也借由这两个元素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虚空感的世界,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的大奖,在国际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部分作品目录1971年《守门员最怕罚点球》1982年《事物的状态
本文标题:2011-11新德国电影四大导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1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