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未来潜在的战争威胁与应对
中国未来潜在的战争威胁与应对一、未来潜在的战争威胁(一)、潜在的敌方中国未来潜在的战争威胁,从对手来讲主要是美国(包括与之有军事同盟关系的日本、韩国和台湾)、俄罗斯、印度和越南及南海有关国家。美国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长期奉行积极干预、全球到达、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拥有最先进、最庞大、最具进攻性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手段。近年来其“遏制”“威慑”战略的矛头更多的指向中国。除了不断强化传统的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美台军事“协防”关系,还竭力拉拢印度、越南,借“反恐”控制阿富汗及中亚地区、重返菲律宾以介入南海争端,调整全球军力部署并在太平洋地区配置重兵(10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中的5个、近80%的战略核潜艇、最先进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和F22隐形战斗机、最大规模的海军陆战队远征军)。中美之间极有可能在“中国武力攻台”、“二次朝鲜战争”、“中日东海及钓鱼台主权争端(武力解决)”这三个“热点”问题上“兵戎相见”。威胁评级为70%。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军事强国,在近现代历史上曾有凭借武力对外扩张的传统,现在又为重振昔日“大国雄风”,制定了“2007-201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并提出要建设“一支既能应对全球冲突又能应对地区冲突,必要时还能同时应对几场局部冲突的武装力量”。就目前中俄之间关系来看,双方已经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纠纷,没有直接军事对抗的可能性。即使未来俄美两国之间因自己的“核心利益”而“迎头相撞”——爆发“局部冲突”,中国也不会“掺和”其中,为别人“火中取栗”。但是,在一场“全球冲突”不期而至的未来,当自己陷入“灭顶之灾”的极端困境之时,拥有“可以毁灭地球若干次”能力的俄罗斯就极有可能“拉人垫背”——不让中国置身事外。威胁评级为15%。印度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新兴大国,凭借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发展,一贯致力于“强军经武”、谋求地区霸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印之间曾因领土争端爆发了一场中低烈度的“边境战争”,战败后的印度一直耿耿于怀。如今中印边界地区仍然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印军的主要作战对象除了宿敌巴基斯坦,就是中国。近年来,印度拥有了一定的中远程核打击能力,其海空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投送到西印度洋至马六甲海峡一线,对中国腹地及海上生命线已经构成威胁。而印度的军力扩张,符合美、俄、日等大国的战略利益,所以,倘若未来中印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美国、日本不仅会“幸灾乐祸”,而且极有可能“火上浇油”,甚至作出对中国不利的举动。威胁评级为10%。越南是一个地区大国,漫长的海岸线几乎纵贯中国南海,凭借地利之便在聚讼纷纭的南海主权争端之中,是与中国博弈的最大对手。中越关系十分复杂,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从“同志加兄弟”到“仇敌”再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大起大落、极富戏剧性。虽然中越已就陆地边界划分达成共识,但在南海主权争端上面仍然呈现武力对峙局面。南海海底储量巨大的石油资源,使周边国家之间的“主权之争”变得更加“势同水火”。目前,中国军力尤其是海上军力尚“鞭长莫及”,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在南海诸岛的“军事存在”已经十分稳固。未来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势必将与武力相伴,那时,如果在其他敌视中国的势力挑唆、怂恿下,南海争端就有可能“擦枪走火”。威胁评级为5%。(二)、威胁的方向中国未来潜在的战争威胁,从地域来讲主要来自陆地和海上两个方向。中国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十三个国家存在陆地边界。在过去五十年里,中国曾先后两次卷入发生在邻国朝鲜、越南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并曾分别与印度、前苏联、越南进行过中低烈度的边境战争。目前中国陆地周边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是阿富汗。美国主导的北约军队以“反恐”名义进入并控制阿富汗,在中亚地区打入了一个意义非同寻常的战略“楔子”,使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形势面临新的“变数”。中国陆地周边未来可能引发新的军事冲突甚至演变为局部战争的地区,主要有朝鲜半岛地区、南亚地区。朝鲜半岛地区是“冷战”时期遗留的、潜在的战争策源地。敌对双方脆弱的“停战协定”,朝鲜南北经济、军事实力的巨大“落差”以及近来“朝核危机”的一波三折,这些都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鉴于与朝鲜的“特殊关系”,未来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中国很难置身事外。南亚地区是现代历史上有名的“火药桶”。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领土主权问题已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军事冲突。1998年5月以来,印度、巴基斯坦成功进行了多次核试验,相继成为拥有核打击能力的地区性大国。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对峙,即使在双方高层保持克制的状态之下也常常引发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印巴之间脆弱的战略平衡未来有可能发生不利于巴方的变化,一个被严重削弱了巴基斯坦将无法再起到“牵制”印度的作用。那时,印度就有可能把战略重心转向中印边界地区,实行更为强硬的对华政策,甚至可能动用海空力量在红海至马六甲海峡一线威胁中国海上的石油运输线。相对而言,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威胁将更多的来自海上。首先,未来可能威胁中国的主要战争对手来自海上,其所倚仗的远程精确打击手段也基本来自海上(包括空中)。其次,中国面临的、必须以武力为后盾才可能解决的重大纷争也多在海上,其中两岸关系的走向又是未来战争威胁的“重中之重”。(三)、战争的样式中国未来潜在的战争威胁,从战争规模和样式来讲主要分四类:一是局部常规战争,即动员并投入部分常规军力,争夺某一地域或海域的控制权;二是全面常规战争,即动员并投入所有常规军力——甚至可能动用部分战术核军力,在各个战略方向上击溃或重创敌方战争能力;三是“外科手术”式核战争,即以中远程核打击力量为主、以海空常规军力为辅,对敌方重要军事目标、指挥控制中心发动突袭,以“斩首”、“点穴”战法一举摧毁或瘫痪敌方战争机器;四是“毁灭”性核战争,即以全部核战争能力为主、以常规军力为辅,对敌方重要军事目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中城市等发动全面攻击,以求毁灭敌方所有战争机器、经济能力和社会架构。二、如何应对未来战争(一)、调整军事战略1、将目前的“积极防御”战略调整为“及时反应”战略,即由呆板的“守株待兔”转变为灵活的“攻守兼备”。因为“积极防御”是以敌方“进犯”为前提,以大幅迟滞敌方进攻速度、大量消耗敌方战争能力为契机,最终粉碎敌方进攻为标志的传统战争范式。而现代战争不大可能在时间、空间和选择方式上给对手留下太多回旋余地。“及时反应”就意味着“敌动我动”,甚至“敌未动而我先动”。目前,美国和俄罗斯都实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就是这个道理。2、将以往的“陆战制胜”战略调整为“海空制胜”战略,即由以陆地攻防为主的战略转变为以海空攻防为主的战略。因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陆上大兵团“会战”、“决战”已几无可能。纵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远距离精确打击、高密度高强度的火力突袭几乎都来自空中和海上,等到地面攻击发起时对方已无还手之力。而“科索沃战争”,双方陆军则完全没有“用武之地”。3、争取主动,力求将战争规模、烈度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即改变过去“被动卷入”、“不惜一切代价”的思维和做法。在冷战时期尤其是美苏两强势力鼎盛时期,中国没有多少战略的选择和回旋余地,甚至可能充当了别人手中的“棋子”。今天,世界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巨变。中国凭借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军事能力,已经真正成为世界上大国之间博弈的一方,不仅应该而且也可能通过睿智、灵活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抉择,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战略利益。(二)、调整军力结构1、强化核打击力量建设,不仅具备强大的战略核威慑能力,而且具有灵活反应的战术核打击能力。大幅提升战略核导弹部队的机动能力和突防能力,并将部分战术核打击力量配置到主要战略方向的一线陆海空军部队。2、加强海军和空军的攻防战力,使之成为中国军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加快建设战略空军力量和远洋海上力量,具备中远程空中和海上联合攻击和大规模兵力、大型装备投送能力。加快第四代战斗机、大型空中预警机和加油机、中型航空母舰、先进攻击型核潜艇、神盾级驱逐舰的列装与战斗力生成。建立4-5个航母战斗群,掩护中国战略核潜艇从南北两个方向突破第一岛链,使中国海上和空中军事力量在南海、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存在逐渐成为一种常态。3、精简陆军规模,优化战力编成,加强远程机动和突击力量。陆军集团军实行军-旅-营编制,加强装甲突击、电子对抗、对地空中支援、战场防空和联勤保障力量,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连续突击的能力。4、简化战区设置,减少指挥或管理层级。设置“北方司令部”(含现在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负责东北亚战略方向,即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设置“南方司令部”(含现在的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负责台海及南海战略方向。设置“西部司令部”(含现在的成都军区和兰州军区),负责西南和西北战略方向。现行军事管理体制中的“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一级设置可以撤销。在有边防任务的地区设置“守备区”,有海防任务的地区可以考虑海军岸防、舰艇与陆军预备役部队、民兵等合成编组设置“守备区”。5、适度扩大预备役部队的员额,加大技术兵种在预备役部队编成中所占的比例,将预备役部队的组训尽可能纳入现役部队的编组和训练体系,提高国防动员的能力和效率。另外,可以考虑最大限度地削减或剥离非作战机构、单位和人员,例如军队系统干休所可整体划转国家民政系统,文化艺术体育类院校、单位和人员可赋予军地双重身份、实行平时和战时两种体制管理。
本文标题:中国未来潜在的战争威胁与应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4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