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十五)
二、掌推法【操作方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4.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也可用于上胸部。【操作要点】1.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2.应参考经络走行方向及血液运行方向推动。3.速度要均匀。4.掌推法在操作时应手指在前,掌根在后。考点五拿法【操作方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操作要点】1.前臂放松,手掌空虚。2.捏拿方向与肌腹垂直。3.动作要有连贯性。4.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5.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间关节不动。考点六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称为抖法。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有抖上肢和抖下肢之分。其操作如下:1.抖上肢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医者站立于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紧),缓缓地将其患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60°~70°;然后医者以腕力为主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其抖动如同波浪样地由远端腕部逐步地传递到近端的肩部。或医者用手掌按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远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2.抖下肢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医者站立其足后方,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后髁部,先将双下肢徐徐抬起离床面约20~30厘米,然后医者以臂力为主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整个下肢产生舒松感。在做抖下肢时可配合作肢体内、外旋转的运动。对高大重实者可两腿分开操作。动作要领:①抖动时用力要自然,抖动幅度要小,但频率要快。一般抖动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200次左右;下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②嘱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配合治疗,否则无法进行。(2)适用部位:四肢部、腰部。(3)功效:疏松脉络,滑利关节。(4)主治:肩臂疼痛、腰腿疼痛等症。(5)举例说明:肩周炎-肩部手法,搓肩关节,抖上肢法。考点七捏脊法捏脊法是由捏法、捻法、提法、推法等多种手法动作复合而成,常施于脊柱两侧。一、拇指前位捏脊法二、拇指后位捏脊法动作要领1.拇指前位捏脊法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2.拇指后位捏脊法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3.需较大刺激量时,宜用拇指前位捏脊法,需较小刺激时,宜用拇指后位捏脊法。注意事项捏脊时注意要用手指的罗纹面着力,不可用制度按捏挤,也不可拧转。本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1小时候进行、作用小儿积滞、疳证、腹泻、便秘、夜啼、佝偻病等。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本文标题: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十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4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