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想念地坛》教案单县五中王晓光一、课堂导入:1972年,您21岁时遭遇了腿疾,瘫痪在轮椅,而您却安静面对,选择了坚强,攀上了中国文坛的高峰。您的作品是一曲曲强者之音,曾经给多少悲观绝望的人鼓起了战胜挫折的勇气;您的作品是一首首亲情之歌,曾经替多少淡漠亲情的人找回了感恩图报的情怀。是您,告诉了我们正视磨难,直面痛苦;是您,教给了我们珍惜亲情,追求幸福。《我与地坛》仿佛还是昨天的课堂,多少回在梦里依旧高歌着雨燕的高歌,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灿烂着余晖的灿烂,镇静着古柏的镇静。地坛给了您生命的启迪,同时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勇气。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伴着作家史铁生当年的思绪一起《想念地坛》。二、学习目标:1、体会地坛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感悟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2、理解“安静”“零度”“柔弱”三个关键词的内涵。(难点)3、学会安静处世,远离世俗趣味。(情感目标)三、检查预习:1、字音提问、齐读。2、字形找学生板书并订正错别字。四、教学过程:1、作者主要想念地坛的什么?明确:安静。(也是本文的文眼,贯穿全文,是地坛的特点,也是处世的智慧)2、以“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开头的作用?明确:(内容主题上的作用)①突出地坛的特点——安静;②暗示已经不去或不常去地坛,所以才想念;(在跟前还用想念吗?从《我与地坛》可知地坛曾经“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结构上的作用)③点明文题(也有的说“照应题目”),领起全文;④照应结尾“我已不在地坛”。3、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①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找出相关景物描写,齐读这些句子,找出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并分析句子结构)②不是与世隔离。(作者忘记世间的一切了吗?不是脱离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反思的仍是世间的问题)③是迎面扑来的“清纯之气”,“悠远、浑厚”,“恒久、辽阔”。4、地坛的安静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影响呢?明确:作者的心便——“安稳”了。(也就是说原来不“安稳”,“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哪个字让我们感触最深啊?——“逃”。作者在逃避什么?——逃避现实、逃避痛苦。我们都知道,当时的史铁生遭遇了生活怎样的捉弄:风华正茂时,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与地坛》)。但是当作者投靠这一处静地时,地坛安静的环境感染着他,作者的心便“安稳”了。)5、作者是如何描述自己内心的安稳的呢?明确:第4小节。(齐读)6、在这个安静的园子里,作者的心态平静了,他开始理智深入的思考生命的意义,“一个无措的灵魂仿佛回到了生命的起点”,那么作者想明白了没有?明白了什么?明确:明白了,“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作者放弃了什么?——放弃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痛苦的思索,放弃了对人生和人世的逃避。所以作者说,“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么样!”“看他究竟还有什么倒霉的特点”。当作者不再消沉、不再逃避时,选择了坦然面对,“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这样,作者在刹那间顿悟了地坛“安静”的真谛,地坛引导作者走出了人生的绝境。终于,他在条条绝路之后劈开了一条路——写作。7、作者说“我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写下来”,“有些东西”是指写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与死,为什么活?怎么活?)作者写作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地位,(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单纯地写“我”对生命的思考。这样的一种无功利的写作心态,作者后来在书上找到了一种相应的说法——写作的零度。8、那么什么是写作的零度呢?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这句话很抽象,对于作者而言是指什么呢?“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即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的痛苦思索和探寻(作者的疑难——曾一度绝望,难以接受现实,“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问题,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灵魂最初的眺望”(结合“零度”的两种意义回答)即写作最终的寻求是为了获得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好好儿活,通过写作体现自己活着的价值。通俗一点说,写作的零度就是体现写作最本真、最单纯的东西,不为出名,不图赚钱,这也是内心“安静”的境界。)9、是不是每个文人都能达到“写作的零度”的境界呢?现实中有哪些文人寻不到写作的根(即生命的意义)?作者对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明确:不是。①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②写作变成潇洒。③写作爱上了比赛、擂台、排行榜。作者持批判态度。这样的写作就成了追名求利的手段,失去了写作的真正意义,不再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而是去迎合世俗的趣味,成为其博取荣誉、地位与资本的手段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倡导“安静”,回望零度,回归生命的起点。10、对作者来说,想念地坛,回望安静,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但是,当今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呢?明确:(第16段)人世间充斥着强力与阿谀,充斥着为了名声与浮华的争权夺利。而地坛呢?——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了,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还有老柏树的镇定自若。11、本段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对比,拿人世间的“强力与阿谀”跟地坛的“放弃荣华”、“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相对比,批评现实中争名夺利的喧嚣,赞美了地坛的安静内涵,进而凸显了柔弱对生命的重要性(万物的美德更在于柔弱)。柔弱的含义是什么?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非常虔诚,非常执着,有了这样的态度,生命怎能没有意义)12、“安静”“零度”“柔弱”,在这篇文章的不同阶段都出现了,用以说明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你认为那个词最重要?说出道理。明确:安静。因为没有地坛“安静”的环境就没有作者“安静”的心态,没有安静淡泊的心态就没有写作的“零度”(不迎合世俗的趣味,需要安静的心态);同样没有地坛的“安静”,作者也悟不出“柔弱”中的生气盎然。所以,“安静”起统领作用。13,品读到这里咱们懂得了“安静”对生命意义的重要,可是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作者的家却搬得离地坛越来越远了,不常去了,再加上地坛已经规划的面目全非了,那么作者将如何回望安静呢?明确:虽然作者已不在地坛附近居住,搬家搬得远离了地坛,不常去了,但地坛“安静”的精神内涵已经融入了作者的生命,物我合一,那就“莫如在安静(心态)中寻找地坛”,所以“我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地坛的“安静”已扎根在我的心中。)五、总结全文:作为《我与地坛》的姊妹篇,《想念地坛》承续了前者对生命的感悟,以自己对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所以说,安静不是没有追求,更不是消极麻木。)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时代,我们也需要时时回望安静,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下面就让我们来写一写吧。六、课堂练笔:以“享受安静”为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感悟。要求:1、紧扣文题。2、5分钟时间。(先提问,然后老师读下水作文)附下水作文:享受安静当繁忙的业务占据着时间,当城市的喧嚣充斥着头脑,享受安静似乎真的成了一种奢侈。难得一份安静,可以倒一杯香茗;难得一份安静,可以捧一本散文;难得一份安静,可以感受微风的轻拂;难得一份安静,可以倾听鸟儿的欢歌。安静能让我们甜美入梦,安静能让我们静心沉思,安静能让我们回味过往,安静能让我们顿悟人生。安静能让智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安静能使勇者临危不惧,横刀立马。安静就像浩渺的湖面没有一丝涟漪,安静就像蔚蓝的天空没有一片云彩,安静就像晶莹的翠玉没有一点斑瑕,安静就像澄澈的月华没有一星杂质。心静如止水,方能抑制狂躁的心绪,安稳我心;心静如止水,方能战胜冲动的魔鬼,选择理智。心静如止水,能让我们免疫世俗的诱惑,淡泊从容;心静如止水,能让我们回归生命的零度,眺望灵魂。享受安静,远离强力与阿谀;享受安静,选择柔弱与淡泊。享受安静,远离喧嚣与浮躁;享受安静,选择稳重与拼搏。享受安静,回归零度,固守柔弱,感受幸福!七、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探究题。2、完成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
本文标题:《想念地坛》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5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