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课件
1、苏东:苏联和东欧。(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2、艰难探索:社会主义探索。苏东的艰难探索苏东的艰难探索=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探索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形成斯大林模式。政治:建立苏联;(1922.12)、《1936年宪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值大幅增长等。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苏联第三任领导人赫鲁晓夫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提示:(1)为什么改革?(背景)(2)如何改革?(措施)(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经济——政治——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片面发展工业,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个人崇拜严重,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苏联政治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修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经济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政治改革♣如何改革?(改革措施)因为当时农业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改革——经济改革突破点结合课本第75页的材料阅读,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农业改革v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措施v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玉米运动政治改革v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措施v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砸毁斯大林铜像全盘否定斯大林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其个人崇拜而抹杀。显然,赫鲁晓夫的做法是错误的。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进步意义:消极影响:赫鲁晓夫的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识图:请在下图中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指哪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改革由谁领导?有何显著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最终结果怎样?♣为什么改革?(背景)(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匈牙利改革•时间:1968年•领导:卡达尔♣如何改革(措施)(1)经济上—(2)政治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试一试:请你试着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成效:3.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1.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2.经济稳步发展。4.国家政局稳定。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拓展延伸改革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某一国家的模式,应该有所创新和发展。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总结•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总免不了根据需要进行改革。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无论苏联、东欧还是中国的改革、发展道路,都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实践证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根据民望所归坚定不移地搞经济建设,并且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才能取得实效,国家才会实现振兴,人民才能走向富裕。
本文标题: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6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