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贵族等级制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2.《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3.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4.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君主专制的膨胀C.监察制度的弱化D.谏议制度的消亡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使人们热衷于当官……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隋朝创立的A.世官制度B.察举制度C.科举制度D.刺史制度6.“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有①郡县行政②刺史监察③察举选官④皇帝独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2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8.《明会要》记载:“其时入内阁者,皆编修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据此可知A.朱元璋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制度B.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C.内阁不能统率六部及其相关事务D.内阁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9.《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10.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11.《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浓厚的部族色彩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D.浓厚的等级色彩12.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A.通判B.御史大夫C.刺史D.监察御史13.秦始皇任用三公的标准是“贤”和“能”,而不是“亲”或“贵”。其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行政效率C.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加强了监督职能1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315.以下从左图到下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16.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B.其弊端日益突出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17.《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察举制的弊端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1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9.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D.分封制20.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421.“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清初内阁B.中书省C.军机处D.清初六部22.《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验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A.军机处B.理藩院C.宣政院D.总理衙门23.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②最初是临时机构③始终由高官任职④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上述观点主要说明鸦片战争A.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D.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25.“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开始向近代社会演进C.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冲击2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称为“洋人”,“夷务”均叫“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27.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赔款2100万银元②开放通商口岸③协定关税④允许开设工厂5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④2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④29.下图《义和团的头颅在墙壁上》是刊载在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上的一幅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事件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此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C.此事件期间,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D.列强此后采取扶植代理人方式,以华治华30.法国曾拟定了一份对华条约备忘录中记载:惩罚主要罪犯,罪犯应由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据此判断,该备忘录提出于A.1840—1850年B.1860—1870年C.1880—1890年D.1900—1910年第II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请把答案认真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上)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6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3分)(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分)(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4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情。——《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韫才毓行者,咸了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请回答:7(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33.(18分)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一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4分)材料2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材料3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⑵根据材料2、3概括隋唐这一制度的作用。(4分)材料4“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明)于慎行《读史漫录》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⑶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有何相似之处?(2分)他们的职权又有何差异?(6分)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8滦南一中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CBBAC6-10BCCBB11-15CBBCC16-20BBCCD21-25CBCBB26-30CADDD二.材料阅读⑶相似点:主要官员都是皇帝的亲信近臣、都是皇帝的辅政机构。(2分)职权:汉代中朝协助皇帝议决军国大事、有决策权;明代阁臣只是帮助皇帝处理杂务、提供顾问,仅有建议权;清朝军机大臣则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只负责记录并传达圣意。(6分)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2分)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7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