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由授权委托者委培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时,才会产生独立的审计活动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从实施审计的主体俩看包括:政府(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我国国务院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厅、审计局所组织和实施的审计均属于政府审计。政府审计主要是依法对国务院个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由各政府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职的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类。社会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审计,独立审计是受托审计,接受各类资源财产的所有人或主管人的委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等承办审计鉴证、经济案件鉴证、注册资本验证和管理咨询服务等业务。独立审计的主要职能是鉴证。按审计内容分: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效益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按审计范围: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按审计时间: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狮吼审计也可按审计周期分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我国审计机关分两级,国务院和地方两级。二、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具体化。目的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审计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审计目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而是审计的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他对整个审计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审计目标分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各级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和内部审计的目标一样,社会审计的总目标是合法性、公允性。具体审计目标是总体审计目标的细化。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的正确性、截止正确性,过账和汇总正确性,披露的正确性、合法性三、审计程序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三个阶段。1、审计计划:调查审计需求,初步确定审计项目,第二部对初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审计项目及优先顺序。第三步确定审计资源、审计项目,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首先确定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总体策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确定审计重要性。2、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审计项目,选配人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进行调查了解、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检查重大违法行为。审计通知书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长及其成员、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审计组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确定职业判断的实用的标准,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其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编制审计方案。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办法:书面或口头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检查有关文件、报告、内部管理手册等有关资料、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分析相关数据等;获取审计证据的办法:检查(顺查和逆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和分析等3、审计报告,工作主要包括: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及审计决定;公布审计结果,检查审计整改情况。审计组长应当确认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已经审核,并从整体上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按照重要性原则从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或者不适当,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不得发表审计评价意见。三、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审计标准的特点1、层次性,指审计依据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如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2、时效性,指审计依据不是永远有效的,它的效力受时间限制。3、地域性,指有的审计依据受地域限制,只在一定地区内发挥效用。审计标准的特点1、层次性,指审计依据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如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2、时效性,指审计依据不是永远有效的,它的效力受时间限制。3、地域性,指有的审计依据受地域限制,只在一定地区内发挥效用。审计标准的分类:1、审计标准按来源不同,分为外部制定的审计标准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审计标准。2、审计标准按性质、内容不同,分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合同;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等。审计证据: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审计证据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征有(1)证据范围的广泛性。除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勘验笔录等证据外,还可以是其他证据;⑵证据用途的多样性;⑶证据收集主体的特定性;⑷证据资源的特殊性;⑸审计证据是审计质量的主要保证。审计证据的分类:按照审计证据的形式,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1)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所取得的,用以证实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证据。实物证据通常是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实物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被审计单位对实物资产拥有所有权,而且实物证据有时还无法对某些资产的价值情况作出判断。(2)书面证据。是指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各种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实经济活动的一类证据。(主要证据)(3)口头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提问所做的口头答复形成的一类证据。这类证据,一般可能会带有个人成见和片面观点,可靠性较差,证明力较小,但它具有一定的旁证作用。必要时还应获得被询问者的签名确认。(4)环境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一类证据。有助于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所处的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策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2、按照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可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1)基本证据。是指能够用来直接证实被审事项的重要证据。它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部分。所以,也称主证。例如实物证据、书面证据,都属于基本证据。(2)辅助证据。是指对基本证据起辅助证明作用的证据。它是用来从旁证明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证据。所以,也称旁证或佐证。3、按照审计证据的来源,可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注意:1区别内容2证明力强弱不同。)(1)外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一般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外部证据又可分为:a.直接递交的外部证据;b.被审单位持有并提交的外部证据;(2)内部证据:由被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当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印证时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或者在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情况下,内部证据的可靠程度也是较高的。四、审计工作底稿: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有关的工作记录。一般来说,每张工作底稿必须同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⒈被审计单位名称;⒉审计项目名称;⒊审计项目时间或期间;⒋审计过程记录;⒌审计结论;⒍审计标识及其说明;⒎索引号及页次;⒏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⒐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⒑其他应说明事项底稿的主要作用:是编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货币资金的审计:1、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出纳担任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货币资金的日记账计算。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2、授权批准制度、3、货币资金支付需申请审批复核、3对于主要资金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本文标题:审计产生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9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