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doc
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老外。提起这个人,凡是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不知道他的。从小学我们就开始接触他的思想,每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无不是他的信仰者,这个思想体系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开创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马克思。提到马克思,环绕在人们脑海中就是那个著名的“狮子头”那个满头银发的老者。长久以来,人们把他当作神,给他加上各种光环:工人阶级的导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宣传家、诗人等等。可是古今中外,伟人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和根本前提是: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理想在这段时期产生,性格在这段时期形成,同时也是一个人种下他爱情种子的时候。我们不禁好奇:作为伟人的马克思,他的青少年时期又是怎样的呢?是从满辉煌,毫无瑕疵的?还是有困难有挫折的呢?本文就带你去了解一个真实的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出身名门,家境殷实马克思的故乡是位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的特里尔城。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特里尔城吕肯大街664号。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特里尔城的律师公会主席,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的自由主义者”。母亲叫罕丽达·普列思波克,祖上是一个古老的匈牙利犹太家族,她自己则是一个性情温和,善于持家的贤妻良母。马克思的家中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一个能养活9个子女的家庭,相信马克思的家境是相当殷实的。天资聪颖,活泼爱玩童年时期的马克思,天赋很高,想象力丰富。“善于编造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故事”常常吸引着姐姐和弟妹们,成为了9个兄弟姐妹中的焦点。12岁前,马克思在家中接受教育,期间父亲非常看重这个儿子,希望小卡尔将来能够接他的班。13岁的马克思开始进入中学,入学第一年,他的调皮便在全校传开了,经常喜欢作弄同学,搞恶作剧,使得其他同学对他是又爱又恨。同时他还能言善辩,经常驳的老师哑口无言。尽管他成绩不差,但还是因“恶名昭著”而最终留级,一年级硬是读了两年。胸怀大志,极具抱负“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段话是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的时候写的毕业论文,如此雄文竟然出自于一个17岁的小孩子!真是不可思议,从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志向的远大“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终生!”一句朴实的话却印证了一颗伟大的心。暗生情愫,私定终身在马克思中学毕业的典礼上,有许多人都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这其中就有马克思一生的伴侣燕妮。典礼过后两人,在花园散步,互诉衷肠,马克思把他的理想告诉了燕妮,燕妮对他身怀大志而敬佩不已,两颗年轻的心悄悄走在了一起。大学期间马克思对燕妮思慕至深,两人之间常有书信往来。1876年马克思从波恩大学返回特里尔城,直奔燕妮家中,向燕妮求婚!燕妮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两人也算是“私定”了“终身”。行笔到此,可能读者会有疑问,燕妮究竟是何许人也?马克思对她产生了感情了呢?冯·威斯特华伦·燕妮是当地显赫的贵族冯·威斯特华伦男爵的女儿。她“美丽、端庄、娴静”有“特里尔第一美人”之称,燕妮与马克思的姐姐索菲亚是闺蜜,马克思与燕妮的弟弟是同班同学,两家又是世交。因此马克思与燕妮也算是两小无猜,青梅足马了吧。沉湎世俗,混度年月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马克思也被五颜六色的世界所诱惑,“很快卷入了放荡不羁的生活”混迹于市井,酒吧之间。被学校罚紧闭。为了维护同乡会的尊严,他与别的学生挥剑决斗虽已险胜,然而自己的右眼角也受了伤。父亲深为儿子的散漫生活所担忧,不断来信劝告,然而效果甚微,最终父亲决定停止供应“粮草”逼迫他回到了家中,经过父亲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最终改正了过来。口若悬河,舌战群英大学期间,马克思学的是法律专业,因此他熟知各种法律,又极善辩论。他对哲学有很大兴趣,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他通读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深深地被书中博大精深的思想所吸引住了。”他加入了博士俱乐部,博士俱乐部是当时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精神殿堂,里面大都是大学教授,讲师和中学教师,马克思的年纪最小,但却少年老成,富有独到见解,令大家刮目相看。就任《莱》报,终娶燕妮大学毕业后,马克思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发表了许多惊世之作,让世人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另眼相看!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马克思以辛辣的笔调严厉批评了当局,他的文字洒脱,逻辑严谨,不失为一篇典型的政论文。在《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的长文中,他声讨了压制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封建专制制度,把出版自由与不同等级的社会利益联系起来考察,包含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萌芽。两篇政论文的发表,是马克思的名声大振,不久就被《莱茵报》聘为主编,此时马克思年仅24岁。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经过多方奔走,筹款筹物,终于与燕妮在克里茨纳小城男爵夫人的别墅里,举行了隆重又简朴的婚礼。为期七年的“马拉松”恋爱就此划上了句号。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年,马克思25岁,燕妮29岁。马克思的青少年时期就这样结束了,未来迎接他们的将是艰难险阻,然而两人始终矢志不渝!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青少年时期也和普通人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也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既有理想又得现实,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陷入困顿的时候。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凡人,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虽各有不同,然而大方向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们是如何来面对这一切的。马克思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经历过什么巨浪,而在于他能够从容的面对一切!刘晓龙2012-2-17
本文标题: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9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