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分析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粮食带及地理思考第七章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两大突破.两大变革.两次土地革命二:农业发展的新特点三: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四:今后发展的方向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农业第一节概述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两大突破.两大变革.两次土地革命两大突破:一是突破了农业就是种植业的传统农村经济格局,实现了农业多种经营的综合发展。二是突破了农村就是农业的传统农村经济格局,实现了农村经济综合发展。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两大变革: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92年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农民得到了经营自主权。两大土地革命: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农村税费改革。目前从农民手里一年收取:300亿元的农业税,600亿元的乡统筹、村提留,300亿元其它乱收费,共计1200亿元。这次税费改革内容:把现在收取的300亿元农业税提高到500亿元,与此同时,把乡统筹、村提留和各种乱收费一律减掉。这样,县、乡、镇财政将出现很大的困难(教育经费、其它建设费用),这个缺口将由国家政府每年拿出700亿元补贴(2006年为1030多亿元),重点放在落后地区。二:农业发展的新特点1、农业增长更多的是依靠物资技术的投入,依靠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过去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依靠活劳动大规模的投入已经行不通,以资金为载体的物资技术投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具、设备等)显得愈为重要。2、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水平的重要因素和基本途径。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收入为动力的新型农业已形成。4、农业的发展更多的依靠了社会化的服务(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5、农业的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三: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使得农产品的增长空间日趋变小。2、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使得农业很难实现规模经营,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阻碍现代化农业进程的主要因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一般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我国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的情况下,我们还应积极在农村创造条件,就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农业内部转移,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畜牧业、林业等方面转移。二是农村内部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转移。3、利益驱动问题受利益驱动问题影响,有限的投入、土地、物质、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资源都向非农产业转移。4、农业发展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同今后资金高度匮乏形成的矛盾。前面谈到,资本和物资技术投入对农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而今后我国的工业特别是城市工业将要全面进入产业升级和集约化经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5、农业科技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缓慢。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为1/3。6、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不相适应的情况愈益暴露,农业的服务化体系不健全。四:今后发展的方向现代农业持续农业生态农业(一)现代化农业1、概念: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2、基本特征: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3、基本特点:高产、优质、低耗、高效4、基本点:A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改变小生产和大市场不协调的局面。1)要以商品生产基地为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的粮食产业体系。(专项贷款,扶持500个商品粮大县,50个优质棉大县)2)要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向农业产后领域延伸,在村镇发展现代饲料工业、食品工业等。应用高新技术,使产品向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B更新思想,树立新观点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由工农、城乡长期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工农协调、城乡结合发展;从传统的以耕地为主战场的观念转变为包括耕地农业、山地农业、草地农业、水体农业、庭院农业在内的大农业体系观念;从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食物和广辟食物来源的观念;既要重视资金和物质投入,也要重视智力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资料:美国户均耕地1200亩,高度机械化我国户均仅几亩我国一个劳动力价格相当于美国1/25因此,我国要想办法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人均耕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思考题: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入WTO以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资金技术、土地密集型的农业,像棉、粮、油等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但是精耕细作式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像水果、蔬菜、园艺作物、水产品、禽产品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是美国农民的100倍,一个农民的工资只相当于一个美国农民的1/25,这就为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提供了价格优势。我国的蔬菜、梨、甘蔗价格比国际市场低40%;花卉价格低20%;水产品低30%;牛肉、猪肉低50%。只要我们增加优质品的生产,减少劣质品的生产,大量增加出口,在加入WTO后,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面对挑战和机遇,这才是我们的积极的措施。(二)持续农业1、概念: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增加资源产出率;防止污染,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化农业。2、目标、内涵目标现代农业综合体系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持续增加土壤肥力持续利用农业资源持续协调生态环境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增加收入合理分配增加资金产出率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综合实力资源节约型经营节约型生产商品化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实施持续农业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时间上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跃而就;二是在空间上,国土辽阔、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复杂分析,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区域发展战略。(三)生态农业1、概念:农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技术复合人工系统,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农业生产。2、模式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多种高产和高效特征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1)南方稻田动、植物共生模式:利用稻田养鱼、蛙、蟹、虾。2)农林间作或混林间作模式:枣粮间作、果粮间作等。3)多种多收的时间结构优化模式:利用各个农作物之间生长时间差及对养分的需求差进行合理配置,各种作物互不影响而生长良好。4)多层高效的空间结构模式:农田作物按地形带立体种植。5)基塘结合模式: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稻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6)生物能多层循环再生模式:鸡——猪——沼气——鱼模式7)庭院立体经营模式:利用池塘养鱼,圈养鸭.鹅,塘边种植葡萄.瓜类,并在架下养鸡第二节中国粮食带及地理思考五、农业开发及其地域差异(教材P164-168)一、中国人口-粮食-耕地发展状况二、中国的粮食带三、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的地理思考四、开发常绿草地带减缓粮食压力的地理思考讨论六、中国农业分区•1.人口-粮食-耕地的关系粮食人口耕地人均需求生产基础播种面积单产水平人口增长粮食政策空间布局粮食构成水分条件热量条件肥力条件人工投入一、中国人口-粮食-耕地发展状况2.人均耕地与人均产量的历史变化人口变化图3.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粮食-耕地发展变化12.95亿耕地与人均耕地世界对比•粮食总产量变化图1999年10500亿斤673520?632001年9052.8亿斤播种面积与粮食单产量的变化•播种面积亿亩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万吨)中国粮食构成变化与分布•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构成变化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其他41.711.610.29.9---42.2222.021.76.0---%作物1952年1990年1999年39.0422.425.197.16---年代二、中国的粮食带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区在那?中国粮食分布.水稻水稻带为什么水稻种植可达北纬50度?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华南双季灿稻区云贵高原稻区(一)水稻分布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稻谷播种面积约占全国90%以上)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的最大产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皖中沿江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最为集中。2、北方稻谷分散产区(水源较好的地区)华北单季稻产区东早熟粳稻区西北干旱稻作区小麦带(二)小麦分布我国栽培的小麦绝大部分是冬小麦,它和水稻、玉米、甘薯、棉花等秋收作物配合,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量。大体分为三个不同生产区域: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是最大集中产区和消费产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左右。2、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冬季严寒,小麦不能安全越冬。3、南方冬小麦区秦岭、淮河以南,折多山以东。小麦带(三)玉米分布栽培分布很广,主要产区则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为什么玉米带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玉米带1.中国水资源及农业利用•中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淡水资源为世界的1/4亩均淡水资源为世界的1/2•年用水量4500亿M3:占年降水量的7.5%占河川径流量的18%(日本为30%;以色列为80%)地下水开采占20%(美国与前苏联的总和)农业用水占90%(美国占50%)灌溉率45%(美国与前苏联接近10%)•农业用水经济效益(1992):0.25美元/M3(以色列2.04美元/M3)三、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的地理思考2.播种面积单产与降水资源的关系1)中国现状单产:171-394公斤/亩(平均226)按0.19耗水系数相当利用降水深33-75MM(平均55)占降水量的8.73%(相当于极干旱区降水)2)以色列降水利用率:15%--20%,利用降水深95-120MM实现单产497-633公斤/亩•中西区:按东部水平300公斤/亩(播种面积)•按目前播种面积的90%•增产372.2亿公斤•东部区:不足300公斤/亩的地区提高到此水平•按目前播种面积的80%•增产261.5亿公斤•其中:江南各省22亿公斤•黄河-长江之间100.7亿公斤•东北三省75亿公斤•300公斤/亩以上的地区增产抵消耕地减少的损失•共计增加633.7亿公斤3.增产效益(对中低产田加大投入)估算4.播种面积单产与估算增产区人人口注意:播种面积单产东西差异与南北差异的差异发展“集水-节水-控水”为一体“地膜-地下定向爆破-太阳能-计算机控制”二次蒸发高效用水优质高产的设施控制农业体系5.控制无效蒸发,提高降水利用率的工程实验与设想中捷友谊农场实验,1996、1997•1.中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自然条件评价思路南方山地丘陵区草地资源发展畜牧业-改变食物结构-缓解粮食压力地貌条件灾害条件植被条件水热条件其他条件区域对比法(南北)四、开发常绿草地带减缓粮食压力的地理思考扶贫2.南方草地特征1)水热条件好,生产力高南方草地北方草地年降水量1000-2000MM500MM年均温度10-15ºC0ºC-4ºC无霜期150-180天50-150天改造后承载力1羊单位/1-2亩草甸草原12亩典型草原25亩荒漠草原50亩·····•2)常绿草地•南方草地北方草地•牧草生长期长,可终年放牧季节性放牧年,冬夏营地•饲草供应平衡畜草不平衡,冬夏载畜量•相差1倍以上3)灾害风险小南方草地北方草地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低旱灾、黑灾、白灾、霜灾等畜牧业风险低畜牧业风险高4)草地块碎小南方草地北方草地小牧业大牧业连片(万亩)草场占20%集中、连片5)大多为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土地南方草地北方草地自然状态下草质粗硬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多与灌木混生,不利于放牧利于放牧容易改造改造潜力有限(降水制约)3.南方草地开发
本文标题: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0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