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纪年纪月-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1]
纪年:•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有年号纪年的?汉武帝时期,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哪一个朝代用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治乱之间有何关系?通常社会动荡的年代皇帝频繁更换年号,企图借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当然最终还是难逃亡国的命运。另: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2)干支纪年法(3)年号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年号纪年时间最长的是康熙,长达60年。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历61年,其次是乾隆,历60年;•年号的长短与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关系;•在社会动荡年代,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南宋皇帝徽宗,曾经用过大观,政和,宣和等年号。企图借不断更换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难免亡国命运。年号干支兼用法(4)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题目•.“开元盛世”中采用纪年方法,其中“开元”是(皇帝)的年号。此外主要有干支纪年,比如辛亥革命发生在辛亥年,是公元年。•帝王纪年,唐玄宗。191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干支农历纪月法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月相纪日法】用“朔、朏(kū)、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4)干支月相兼用纪日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小时叫做初,把第二个小时叫做正,例如子时两个小时就叫子时、子正。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古代计时单位【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一、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B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C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诗句中的纪年纪时E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九日风雨大作》F暮春三月。王羲之《兰亭集序》G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H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诗句中的纪年纪时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4、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夜月,往往取酒还独倾”5、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6、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7、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本文标题:纪年纪月-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2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