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发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情况的审议发言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3月,在黄主任的带领下,分别深入部分镇乡、部门,采取实地调查、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就我县贯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的认为,近年来,县政府根据省、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的整治目标,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同步推进,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整治工作,从城镇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参与;机构健全、措施有力;狠抓落实、成效明显的治理格局,使我县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一定治理,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善和变化。去年《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治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更好的法制环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群众认识淡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主人翁精神缺乏,参与不够。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导致目前部分村(社区)普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和垃圾乱扔、杂物乱堆等陋习。另一个层面由于干部投入的精力多,个别镇村干部工作疲惫、工作热情有所下降。(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县城老街、乡镇交易市场缺乏,以街为市、乱摆摊点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县城、乡镇未规划好停车场,车辆停放秩序较为混乱,影响市容市貌;三是县城、乡镇场镇污水管网不健全,污水处理系统没有,即使有也形同虚设,生活污水基本上是直接排放;四是乡镇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三)治理死角仍然存在,最为突出的是扬尘问题。扬尘问题在县城和部分乡镇表现得非常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百姓意见非常大,人大代表也有意见,特别是县城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通过调查,县城的积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道路扬尘,一是江拗口至安边的老路、黑河边进入县城的村道都未硬化,机动车从烂路携带泥土进入县城;二是路面碾压破损后形成的尘土,比较突出的是建设路和县武装部所在街道;三是人为的废弃物丢弃形成的尘土。第二点:施工扬尘,目前是县城建设的高峰期,这应该的县城的主要扬尘原,防洪堤、万兴现代城、城北新区等一些地方都在建设,通过调查,一是建筑工地为大开挖作业方法,工地防尘措施不完备,工地现场硬化不达标,形成较多的建筑扬尘;二是建筑工地材料堆放管理不规范,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且现场围挡不严密,产生扬尘;三是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封闭不严密,建材进场、垃圾清运、土石方搬运都产生大量扬尘。另外个别地方堆放着堆场扬尘,在万兴现代城边上看到到处堆放着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住房装修垃圾。(四)经费投入不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投入资金较大,大部分镇乡目前面临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配备等多方面的资金短缺,导致治理工作难度加大。三、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领舆论,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广泛参与,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做起的观念,增强其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对一些责任不落实,治理效果差的部门和镇乡加大曝光力度。(二)进一步整体推进环境整治。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各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沟通配合,形成合力,既要抓好重点突出问题的治理,又要抓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治理;既要抓好城镇和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又要抓好农村偏远村(社区)的治理,确保我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协调开展。(三)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相关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组,要对摊点乱摆、垃圾乱倒、广告乱贴、乱搭乱建、非法客运、超限超载、面源污染、扬尘污染等行为依法依规从重处罚。(四)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惠及于民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添措施,持续加力,查漏补缺,加强长效机制和效能监督问责机制的完善。一是完善投入机制。县政府应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并对镇乡匹配相应工作经费;二是强化目标,注重管理,不断完善城乡配套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五)关于扬尘治理。1、道路扬尘:一是要求对县城周边道路和碾压破损街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硬化;二是严禁赃车入城,特别对易产生扬尘的过路车辆加强监管,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逸散和泄漏;三是对排污下水管进行清理检查,畅通县雨水排放;四是依据《条例》加强监管,对乱丢乱扔行为进行打击和曝光。2、建筑扬尘:一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按规定在工地边界设置围挡;二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其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材料沙石方或废弃物采取密闭处理;三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内地车行路径,必须采取硬化措施,防止机动车扬尘;四是要求施工方在渣土运输车辆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冲洗车胎和车身;五是工程建设期间业主负责工地周边道路的保洁与清洗责任。春耕备耕审议发言存在的问题1、报告中所反映的天干的问题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存在于目前的问题。然而但最大的、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更隐身的问题。一是农民种田意愿不强。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外出打工或做点其它的事来钱更快。二是农民弃地外出,农村缺工现象逐步显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到农忙季节,将是一(劳)力难求,能租的租给他人种。对一些远、小、陡田和天水田则直接抛荒,什么也不种。卖猪都成问题,房子垮了,水果熟了都无人摘。三是科技推广难度大。大多数农技人员都以谋经营为主,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推广难以开展。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年化,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意识差、水平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四是农村土地流转困难,耕地流转措施不健全,不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是与农户私下签约,甚至是口头约定,导致纠纷多;惠农政策实施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国家不少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等是根据土地承包人账户实行“一卡制”发放,农民种不种田都能拿到国家补贴,致使部分农户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出去。因此再过10年20年,粮食安全是否成为问题都还是未知数。所以必须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前做出思考和准备。水利发展问题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了30-40年,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河塘坝库淤积变浅,许多水塘长时间未进行清淤、蓄水功能减弱。又加之多年来,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投入不足,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洪涝灾害频繁,许多工程带病运行,防汛压力较大。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的项目资金,由于财政经济力量不强,配套资金不足,致使急需排险加固的水利一等再等,一拖再拖。往往错过了排险进场的最佳时期,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到了无法再推时,造成工程量和投入的增加。建好后的工程存在管理难。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村集体的功能在逐步退化。目前,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对水利公共事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只要不出现大旱大涝,很少关心公共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普遍存在人员难组织、群众难发动的现象。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专业管理组织,多数地方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监管,从而使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工程完工移交村组管理后,会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管不了的现象。建议一是争取国家投入。要抓住机遇,按照“以规划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以资金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向上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水利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以山塘水库改造、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为突破口,向上申报项目;国土、农开、农林、发改、财政等部门也要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水利建设。二是保障财政投入。对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要在“投向、投序、投量”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要收足用好基本水费等各种水利资金,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专项使用。三是引导多方投入。除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外,可积极鼓励民资投入,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思路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对年久失修、镇村无力更新改造的小型电灌站,可采取“零租金租赁”模式,并维持现有镇、村补贴基数,鼓励民营、个体参与经营管理;对乡镇骨干电灌工程,可研究“公建民营”模式,消除业主怕承担投资风险的顾虑,即政府出资进行设备改造,把经营权租赁给业主,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四是积极争取减少地方配套。我县地处湘南山区,县级财政属吃饭财政,根本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上来,导致资金投入出现断档,大部分工程不能按概算完工。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减免地方配套资金,增加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资金足额到位,顺利完成工程建设。高中教育管理审议发言由于没有参加调研,就外地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到宜宾县招生,导致我县的优质生源,特别是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向县外流失,就此问题,本人谈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认识。据了解,首先是我们的教育品牌还未形成,学生家长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更有学生家长对教师,对我们的高中教育信任不足的成见,加剧了学生的转学风,也是在校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优秀教师的流失导致生源流失,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促进教育工作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流失的又往往是优秀的教师骨干,这样既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使得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信心。一些学生及家长本来是冲着教师而来校的。由于优秀教师的流失,学生也就转而投读他校。再次是影响教师队伍本身的稳定。由于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引起了其他教师的羡慕心理,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浮躁,也想通过各种途径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一旦时机成熟,随时可能另谋他就。还有就是不顾一切争夺生源,一些地方的学校每年都要到外地招收优秀学生,并给学生一些优惠待遇,从而挖走了我们的优秀学生。建议要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最根本的是需要留住优秀教师,怎样留住优秀教师,具备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一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一要积极实施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减少人才外流。其次是借鉴外地经验,改进教师的使用管理机制,让老师留得住,有奔头。其次是留优质生源。质量要提升,生源是关键。生源状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学校、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好坏。老百姓看教育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你高考有多少考上线。如果与其它地方、别的学校相比,你考得太差,老百姓就不信任你,许多家长不惜重金把子女转入外地学校就读,外地学校也不惜代价来挖取优质生源,现状不改观,就会陷入“教育质量差→优质生源外流”、“优质生源外流→教育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再不出重拳改变优质生源严重外流局面,我们的教育质量难以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必须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留住优质生源,以扭转不利局面。
本文标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2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