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讲座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和全体师生们共同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过学习、宣传、教育来培养同学们的国家意识以及对国家制度的认知,并提高公民对宪法和法律的认同,培养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引导同学们明辨是非,崇礼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和对法律的信仰,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的法治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已于2005年8月28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七次会议通过,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及面广,对公民权利影响较大,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它根据民主法制发展对规范公安机关执行活动提出了重要要求,强化了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执行活动的监督,针对新情况增加了新的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适当提高了处罚力度。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必将会对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大作用。下面就将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做以介绍。第一讲治安管理处罚适用概述一、治安管理处罚基本原则2(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二)错罚相当原则。就是要求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对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罚当其过,不能重错轻罚或者轻错重罚。重错重罚、轻错轻罚,罚过相应。此处,在决定具体处罚时对于法律有从轻、从重、减轻处罚情节的还要将有关情节考虑在内。(三)公开、公正保障人权原则。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在处理治安管理案件时,对违法行为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基本相当的案件给予违法行为的处罚也大体相同。同时要求公安机关在处理治安案件时要始终处于中立的立场,不得与案件当事人有任何利害关系。并充分保障被处罚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要求听证,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保障人权是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在本法中的具体体现。(四)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办理治安案件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是治安管理处罚明确规定的原则。防止重处罚轻教育,为处罚而处罚的简单做法。二、治安处罚的种类按照本法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3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一)警告。警告只是一种精神罚,不以限制或剥夺被处罚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为内容,属于轻微的一种治安管理处罚。(二)罚款。罚款是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处以支付一定金钱义务的处罚,其作用在于通过违反治安管理人在经济上受到损失,起到对其教育和惩戒作用。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三)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短期内剥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也是对自然人的一种最严厉的一种治安处罚。按照本法规定,拘留一般分为5日以下,5日以上10日以下,10日以上15日以下三个档次,拘留处罚只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这是剥夺治安管理行为人已经取得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发放的从事某项与治安管理有关的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证,使其丧失继续从事该项行政许可证事项的一种处罚。(五)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适用于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两种治安管理处罚。第二讲违反治安处罚的行为和处罚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一)扰乱机关单位、公共场所、公共文通等秩序的行为及处4罚。扰乱机关单位、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秩序的行为包括: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秩序的;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辆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正常行驶的;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本法对上述违法行为规定的处罚是:一是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二是对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三是对聚众实施上述行为首要分子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二)散布虚假信息、恐怖信息的行为及处罚。主要包括: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扰乱公共秩序的。本法对此类违法行为处罚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处500以下罚款;对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三)寻衅滋事行为及其处罚。寻衅滋事行为,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肆意挑衅,横行霸道,打群架,破坏公共秩序,尚未构成严重后果的5行为。按照本法规定,寻衅滋事行为包括: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其他寻衅滋事行为。本法对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罚款;对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罚款。二、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管制器具的行为及处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管制器具的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有关枪支、弹药、或者管制器具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规定,携带枪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行为。其中,枪支包括: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射击运动用枪及猎枪等。管制器具,是指国家依法进行管制,只能由特定人员持有、使用,禁止私自生产、买卖、持有的弩、匕首、三棱刮刀、弹簧刀以及类似的单刃刀、双刃刀等。公共场所,是指包括广场、会堂、影剧院、商店、公园、车站、街道、码头等在内的大众进行公开活动的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是指列车、轮船、长途客运汽车、共电汽车、民用航空器等。本法对此类违法行为规定的处罚有:一是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二是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此外,对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驽、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5日以上106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三、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及处罚。公民权利由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等一系列权利组成。其中人身权利是最基本、最根本的权利。1、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这是一种严重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我国对逮捕、拘留、拘传等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就是故意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为目的,以捆绑、隔离、关押·、扣留身份证件不让其随意外出或者与外界联系等方式强制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公民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或者违法犯罪后被及时发现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有权立即扭送到司法机关,这种行为不属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本法对这类违法行为规定处罚的有: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2、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是指未经住宅人同意,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无正当理由进入他人住宅,经住宅主人要求其退出仍拒绝不退出等行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为依法执行搜查、逮捕、拘留等公务而进入他人住宅的,或者依法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住所进行搜查、检查而进入他人住宅的,不是非法入侵他人住宅。对此种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处10以上157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3、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一般意义上的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既包括无权进行搜查的单位或个人对他人身体进行搜查,也包括有搜查权的人员滥用职权,擅自决定对他人身体进行搜查的程序或手续不合法的情况。违反治安管理,非法对他人进行搜查的行为,主要指无权进行搜查的单位或个人非法对他人进搜查的行为,对此类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4、以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是指反复纠缠,强制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行为。其中,反复纠缠是指重复,不断地缠着他人进行乞讨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拽衣服、抱腿、不给就不松手等方式纠缠路人强制讨要,是指向他人乞讨,致使他人不得不满足其乞讨要求的行为。本法规定:对以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5、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写恐吓信比较常见,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情况如投寄恐吓物、子弹、携带管制刀具尾随他人等。上述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人在内心产生恐惧,担心自己或家人的人身安全等,本法规定,对上述违法行为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罚款。86、公然侮辱他人。其中,公然,是指当众或者利用能够使多人听到或看到的方式实施。侮辱,是指公然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表现方式可能是暴力,也可能是其他方式。公众侮辱他人的特征是侵犯特定的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对此类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7、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这是故意针对特定人而实施的,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为目的的行为。其中,捏造实施,是指无中生有,凭空制造虚假的事实。诽谤,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并且进行散布,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形式主要表现是使用语言、文字,通过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网络等方法散布。对此种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8、诬告陷害他人。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不包括错告或检举失实。本法对此类违法行为规定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9、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即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途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其中,淫秽信息,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9者露骨宣扬色情的淫秽性信息。侮辱信息,是指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信息。恐吓信息,是指威胁或要挟他人,使他人精神恐慌的信息。上述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多次发送信息的特征,并导致干扰了他人正常生活的后果方可依照本法规定处罚。对上述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处罚;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10、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这里的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属于个人生活私密,如两性关系,生育能力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是指对他人的隐私活动进行偷看,秘密摄录,偷听谈话或者通话,秘密录音以及以文字、语言或者其他手段将他人的隐私在社会和一定范围内加以传播的行为。散布他人隐私,包括口头散布或通过媒体、信函、短信、网络等书面方式散布。对此类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11、殴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殴打或故意伤害他人,侵犯了公民身体健康权,其中殴打他人,是指行为人公然以拳打脚踢等方式打人的行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是指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包括用棍棒打人,驱使动物咬人,用针扎人等给他人造成轻微伤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对此类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10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此外,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60岁以上的老人的;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情形之一的,本法规定了较重的处罚,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12、猥亵他人,故意裸露身体。
本文标题:治安管理处罚法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3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