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第一章推广普通话有关文件
-1-第一章普通话概述第一节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从语音上看,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并不意味着北京人口语中所有的语音成分都可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都要作为人们学习普通话的语音参照。这里的“北京语音”是指北京的语音系统,即北京话的声、韵、调系统,不包括北京话中带有地方色彩的语音成分。从词汇上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中的“北方”,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北方”,而是一个方言分区意义上的“北方”。北方话分布的区域很大,大致可以包括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江淮地区,在不同的地区又形成了“次方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大约占汉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北方话的词汇系统在各地的差异相对较小,适合作为普通话词汇的基础。从语法上看,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白话”与“文言”相对,用白话写成的文章,遣词造句的方式和行文风格跟人们日常交际所用的口语基本上一致,语法的规范程度比口语更高,以书面的形式存在,更有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历史上,人们非常重视民族共同语的作用。早在春秋时期出现的“雅言”,就带有民族共同语的性质。《论语》里记载“子-2-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见孔子在诵读诗书和执行礼仪活动时,使用的是通行的“雅言”,而不是使用自己的家乡话山东话。汉代扬雄的《方言》中提到的“通语”,明清时期使用的“官话”,都可以看作是当时的共同语。20世纪初的“国语运动”,实际上也是一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正式确定普通话为汉民族共同语。在“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蓬勃开展。1986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文件,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特定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使推广普通话工作进一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广普通话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和商品流通,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市场,对经济建设的意义不容忽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员和商品流动的范围、规模以及频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3-日益迫切。第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对外开放政策使我国的国际往来越来越多。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国际交往,对政治建设意义重大。第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对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第二节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和工作思路一、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是不是要求一切人员在一切场合都只能使用普通话呢?当然不是。这需要我们全面地了解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的政策。首先,要明确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其次,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第三,在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上,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有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4-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二、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思路为实现新世纪推广普通话工作目标,国家语委坚持“一个中心,四个重点领域,三项基本措施”的工作思路。“一个中心”,即以城市为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周边地区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搞好城市的普及普通话工作,对推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对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也具有深远影响。“四个重点领域”,即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工作侧重在“四个重点领域”,最终带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也就是通过努力,使普通话首先成为“四种语言”,并最终成为“国家通用语言”。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普通话水平达标的教师才能上岗。第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普通话为基本的公务用语,在公务活动中自觉使用普通话并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使普通话成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语言。第三,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声传媒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使普通话成为新闻媒体的宣传语言。第四,提倡文化、商业、旅游、邮政、通信、交通、铁路、民航、金融、保险、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使普通话成为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语言。第五,全国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人员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国家的通用语言。“三项基本措施”,即对城市、行业和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对特定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5-第一项基本措施是,对城市、行业和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第二项基本措施是,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这是依据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师范专业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三项基本措施是,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开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一度的“推普周”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工作,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节怎样学好普通话要想学好普通话,必须得有决心和勇气,还得有学习方法。首先得过“面子关”,特别是成年人学说普通话,不能因为怕别人笑话碍于面子而不敢开口。要敢于开口说第一句普通话,一开始可能说得磕磕巴巴的,但只要坚持说,就会从不熟练到流利再到轻松,最后说一口纯正漂亮的普通话。其次要讲究学习方法。总的来说,学习普通话包括学习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就河北方言来讲,语法差别很小,词汇差别虽然较大,但凡是有文化的人都会使用普通话的常用词汇,因此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语音上。第一,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只要掌握了理论知识,经过训练,-6-就可以把不自觉的方言发音动作变成自觉的普通话发音动作。学习语音的基本知识,可以扬长避短,事半功倍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第二,学好《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第三,积极掌握和自觉利用语音对应规律。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往往有比较整齐的对应规律。掌握对应规律后,可以成批地记忆常用字的读音,比逐字记音的效率高得多。第四,苦练发音、听音、辨音的基本功,有意识地多听多练。普通话是口耳之学。一般来说,凡是自己的方言中有的音,就容易听得清、发得准,而自己的方言中没有的音,就不容易听得清、发得准。因此,必须反复听辨那些自己方言中没有的音,经过多次练习,才能纠正方音。同时还要掌握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及语调,我们说话时是一句句地连续发音。许多字音会受上下字的影响发生读音变化,语调也会因思想感情和语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否则即使声韵调都正确,听起来还是不像地道的普通话。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听多模仿。学会活的普通话。收听电台广播、电视播音,练习朗读和演讲,和周围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志交谈,都是学好普通话的有效手段。总之,学习普通话,既要注意学习语音基本知识,又要注意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准确掌握、熟练运用普通话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7-第二章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第一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和意义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它是由政府专门机构主持的国家级资格证书考试,是我国为加快推广普通话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语言测试,旨在检测、评估受测人的语音标准化水平和词汇语法的规范化程度。这项考试注重测查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语言水平,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义1.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利于加快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的进程。普通话是我国各行业的规范语言,是各民族、各方言区的通用语言。国家对某些部门和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有关岗位人员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就必然会促使有关人员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普通话,从而使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对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2.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随着普通话在我国逐步普及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开展,人们对普通话的认识已经不再是根据语感判断,而是科学的等级定性,量化评分,这必将促使人们按照科学的普通话水平标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8-第二节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课题组,开始研究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1991年该标准通过专家论证,1992年由国家语委原普通话推广司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试行,1997年国家语委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作为部级标准正式颁布。该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六等:“三级”是首先将普通话水平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可以称为标准的普通话,二级可称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可称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六等”指在每一级中进一步分出的甲等和乙等。各个等级的普通话水平具体描述如下:一级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即97及97分以上)。一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即92及92分以上但不到97分)。二级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即87分及87分以上但不到92分)。二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z-zh-j不分、送气不送气、i-ü不分、保留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
本文标题:第一章推广普通话有关文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