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闻语言研究摘要:新闻语言研究,从语言运用、表达效果、辞格使用诸方面对新闻语言进行分析,而新闻语言的本体研究又是以静态的形式描写为主,这些研究都无法对新闻语体的识别性因素作确认,新闻语言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功能的、系统的,具有语言研究自觉的。关键词:新闻语言;语言转型;语用修辞;语言表达一、新闻语言透析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关于新闻语言要求新闻报道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借助语言符号这一中介告诉受众世界发生了什么,即事实的原貌是怎样的。作者应做到在受众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通过语言符号来还原事实的原貌,让受众有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观其事的感觉,让受众重构事实原貌时非常具体。这就要求新闻语言要具体、准确、简练、通俗、客观。具体。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才能吸引读者、听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准确。语言的目的是准确地传递信息,而不是玩弄词藻。语言,可称之为风格语言。首先,不同时代的新闻作品语一般认为,所谓新闻语言就是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言具有时代性,如果记者时代敏感性强,作品中体现出。方自身特征的语言,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学语言、公文来的时代风格就较明显,语言就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其。寻、法律语言、外交语言、科技语言等。次,不同记者写作新闻时可能带有个人风格,如果这种这种理解固然不错,但并不能准确说明新闻语言风格比较突出,就可称为个人风格语言.的特征.照此理解,所有新闻作品的语言都是一副面,然而,仅有这样的分解仍是不够的,依然不能说明孔、一样肤色、一种表情,单调、苍白而又呆板.这种语新闻语言的复杂性.如果深入分析下去,还可对文体语言只会使我们的新闻作品没有色彩、没有血肉,失去新言与身份语言进行再分解。这样,我们会发现文体语言鲜感和亲近感。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些记者用这种单内部还有不同的类别,即类别语言,身份语言内部也可一化的枯燥语言写作新闻,致使许多新闻引起读者和以分解出一个对象语言.二者构成新闻语言结构的第其他受众的不满,而新闻语言也就成了“大话”、“空二个层次。二、新闻语言的变化特点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流变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定的新闻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和相应的历史条件相符合的。新闻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必然推动新闻语言的变革,使之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和时代印记。“劳动为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创造了主体,并直接导致了主体对新闻信息的需求。”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语言的形态经历了手势、口头、符号、文字这样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19世纪末,电子媒介出现以后,新闻语言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大大拓展了新闻语言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当代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信息传播新技术的革命。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新闻语言也面临着一次更为深刻的变革。新闻语言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同时也有着自身角色和学理上的要求。当前,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新闻语言主要呈现出一下几个特点:(一)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诚然,一个记者,对客观的事实总有爱憎褒贬之别,在语言的运用上难免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但为了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仍然不能不受词语客观主义的制约,消息报道更是如此。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主观意图服务的。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所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应。因此,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通常表现在: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的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请看下面这则消息的语言运用: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下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瑰丽的奇景。“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这条题为《上海严寒》的消息不到300字,整篇作品的语言,没有使用反映浓烈感情色彩的褒贬词,但我们透过记者对上海街头积雪的描绘和前后10年的对照,以及上海市民政局、教育局在严寒中采取的措施,看到了新旧社会出现的两种结局。记者行笔自然,语调平静,但谁也不能否认,作者思绪沸腾,爱憎分明,能使300字的报道展示出一副真实的画卷:新旧社会两重天。如果作品多用了反映爱憎感情的褒贬词,它的感染力就不会有如此强烈了。(二)有不少文章在分析新闻语言时.经常把“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等作为其特征子以讨论,其实,这些也是许多其他文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新闻语言就是直接用于传播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真实、客观、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的而貌正是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语言必然是一种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之一。因此,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叙述性.并呈现出与其他文体迥然不同的自身特色,强调新闻语言的叙述性,是保证新闻客观性的重要方面山于我们长期以来受文学语言的影响很大,缺乏新闻语言表达的职业培训、有时会影响新闻本质特性.区别新闻语言和义学语言不同的特点,新闻语言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逻辑表述,新闻语言的叙述性是它的最基本功能。(三)在新闻语言运用中,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必须直接地、连贯地陈述事实的要素,诸如事实状态的指称、时间、处所、方位、范围、程度、过程、数量,以及事实相互关系的领属、因果等。这些要素主要由限制性定语、状语来表示,而尽可能减少由主要起描写、表情作用的形容词或由形容词性词组来作定语状语。此外,新闻语言的客观性,也是新闻美的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在活生生的现实里,而新闻语言的客观性,能够把客观现实的美,把社会实践的进步要求和内容,把人们精神生活中那些鼓舞大众为理想而斗争的高尚情操,以及美与丑的矛盾冲突和斗争,通过新闻载体给予客观公正的传播,引导大家对美的憧憬和向往,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新闻语言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求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然而,其模糊程度又有文学创作截然不同。三、新闻语言的特征报纸新闻语言是一种贴近性语言,既不能曲高和寡,又不能味同鸡肋,它要求真实性、群众性、文学性“三性”并重。(一)真实性———受众接纳基础新闻写作是一门艺术,但毕竟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语言着色太多,往往容易使报道失真。特别是地方党报,发行范围小,读者所使用的就是地方方言,有一定的语言习惯,加上报道过的事很容易被证实,一旦因语言失真而失去读者信任,就会有损党报权威性,丢掉其拥有的接近性优势。因此,语言首先必须具有确切性,尽可能使用中性词,切不可因追求语言的轰动效应,凭形容词为文章增色,凭大话套话拔高报道对象,掺和主观色彩。新闻报道不能言过其实,替新闻人物说大话,说过头话,要像书面作品一样“留白”,话说过头了,就会引起读者怀疑甚至反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生活本身是多色彩的。新闻是对多色彩生活的客观反映,因此,新闻语言也应是多色彩的。在现代五光十色、色彩斑澜的世界里,对于那些“单色调”的、呆板乏味的新闻,广大受众是不会买账的。本来,一篇新闻题材抓得很好,由于语言单调、乏味,读来味同嚼蜡,读者只好中途弃之。这种“夭折新闻”只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反之,好的新闻,再加上生动多彩的语言,就能使新闻作品增辉添美,赢得更多的受众。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正如鲁迅所说:“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行文简练是我国纪实文体的传统。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曾经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提出叙事“尚简”的主张,要求做到“文约而事丰”,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众多的史事。所谓“文约而事丰”,这也是对新闻写作的要求。报纸上的消息一般篇幅较小,字数较少,而又要给读者以较大的信息量,语言上没有别的诀窍,只能靠“简练”二字。通讯、特写、解释性报道等新闻体裁,即使是篇幅较大,字数较多,语言也要尽量简练,不能因为容许字数而掺杂水分,信口开河。初学新闻写作的人以为,新闻报道只要把史事迅速反映出来就可以了,怎么来得及讲究语言的简洁、精炼。这是把传播的时效性与语言的简练对立起来了。其实,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新闻要短、要快,就要语言简练。语言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应当用最经济的语言传输更多的信息。因此,作为信息语言的新闻语体,遣词造句,要能节省就节省,并求突出本位信息——主要新闻事实。四、新闻语言研究归向:规律与差异缺乏个性的指同与界定,新闻语言研究遭致了研究面向的离散、研究方法的迟滞、研究理论的偏向。整个的新闻语言研究缺乏学科整合的合力,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缺乏体系化的观照,缺乏识别性的界定。这些决定了新闻语言仍然具有附庸性,学科的独立和自觉意识还远未被唤醒,尚处在游离与散漫状态。正是这样的语言研究语境,导致新闻语言的研究呈现出了时代的“快餐”性,在新闻语言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体现为写作学、语体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取向,其研究状态呈现为支离的而非系统的,实用的而非理论的,内容的而非形式的,描写的而非功能的,文本后功能的而非文本功能的,总之,是脱离了语言本体的,是缺乏解释力的。在追求实用的语言工具观左右下的新闻语言研究遭致了一个最不实用的直接后果,就是新闻语体区别性因素的无从指认,次语体内部的标志性因素的无从确立。这是近20年的新闻语言研究遭致的致命伤,但在实用大潮下,却又往往为人们视而不见,避而不谈。传统的新闻语言本体研究,更多地关注新闻语言的存在共性,即寻求词汇层面、语法层面、修辞层面的共性描述,这种研究方法最可贵的借鉴是提供了相应的形式描写,而最致命的弱点是对这种存在的形式无从解释,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新闻语言家族中次语体之间的界限无从区分。既然传统的描写方法无法离析出新闻语体的识别性因素,新闻语言的研究则不啻使用动态的功能解释的方法。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求在,是为了寻找新闻话语样态中的差异,以求得对家族成员的识别与指认。作为话语实践的新闻语言,其本身即为言语动机制导下的言语行为,因为“语言的包装和安排根本就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的,说话人的语言知识无异于说话人的语言行为”。语词的意义存在于表述,或日是表述赋予语词以意义。表述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是语用功能制约下的语义的选择、语
本文标题:新闻语言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8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