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漯河二高周玉乾一、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探究实例,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一步提炼、完善基本不等式,并从代数角度给出不等式的证明,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认识,提高逻辑推理论证能力;3.借助例1尝试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通过例2及其变式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了教学实际,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难点:在几何背景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理解基本不等式.二、教学过程:1.动手操作,几何引入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该图给出了迄今为止对勾股定理最早、最简洁的证明,体现了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是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探究一:在这张“弦图”中能找出一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吗?在正方形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于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正方形的面积.由图可知,即.思考1:你能给出不等式abba222的证明吗?证明(作差法):,当时取等号.(在该过程中,可发现的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探究二: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构造出一个矩形(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叠).假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和(),考察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现一个不等式吗?探索发现:根据上述几何背景,初步形成基本不等式结论:若0,0ba,则.2.代数证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用代数方法给出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证明(分析法):要证明,只要证明,即证,即,该式显然成立,所以,当时取等号.得出结论,展示课件内容基本不等式:若0,0ba,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深化认识:我们称为的几何平均数;称为的算术平均数基本不等式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不等式的关系吗?如果0,0ba,我们将不等式中的abba222用ba,分别代替ba,,由可得abba2我们通常把上式写成0,02babaab(基本不等式)填表比较:abba2222abab≥适用范围Rba,0,0ba文字叙述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积的2倍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成立的条件3.应用举例例1.(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2)一段长为36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通过例1的讲解,总结归纳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的特征,实现积与和的转化)总结升华:已知x,y都是正数,P,S是常数),(2)1(”号取“时当且仅当yxPyxPxy),(41)1(2”号取“时当且仅当yxSxySyx(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推导,不但可使他们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①各项皆为正数;②和或积为定值;③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思考2:下面几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2121.1,0)1(xxxxxxx解:的最值求已知.1,21211,1)2(2222时成立当且仅当解:的最值求已知xxxxxx.sin4sin),,0()3(的最值求若xxx并通过思考2及其变式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4.能力提升例2:当x0时,xxy1最大值为______,此时x=_______.变式训练1:已知2x,求函数21xxxf的最小值变式训练2:若10x,求函数xxxf1的最大值0sin),,0(xx故解:因为4sin4sin2sin4sinxxxx所以一“正”二“定”三“相等”5.归纳小结两个重要的不等式:(1)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2)若0,0ba,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已知x,y都是正数,P,S是常数),(2)1(”号取“时当且仅当yxPyxPxy),(41)1(2”号取“时当且仅当yxSxySyx求最值时注意把握“一正,二定,三相等”.6.布置作业,课后延拓(1)基本作业:课本P100习题组1、2题(2)拓展作业:请同学们课外到阅览室或网上查找基本不等式的其他几何解释,整理并相互交流.《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说明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主要是二元均值不等式。它是在系统地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此时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优良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基本不等式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公式推导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抽象归纳、演绎推理、分析法证明等在各种不等式的研究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在解决函数最值问题中,基本不等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基本不等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目标: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并能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能从较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中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实现对基本不等式几何背景的初步了解。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运用作差法给出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同时,介绍并渗透分析法证明的思想方法,从而完成基本不等式的代数证明。通过应用问题的解决,明确解决应用题的一般过程。这是一个过程性目标。借助例1,引导学生尝试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体会和与积的相互转化,进一步通过思考2,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结合例2和变式训练完善对基本不等式结构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三、教学问题诊断在认知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数、式的大小比较,也具备了一定的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但是,倘若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并不能自觉地通过已有的知识、记忆去发展和构建几何图形中的相等或不等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地引导,并选用合理的手段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另外,尽可能引领学生充分理解两个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为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做好铺垫。在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基本不等式使用的前提条件,同时又要注意区别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例题落实学生领会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四、教学设计流程图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实际的问题情境出发,以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为着手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探求基本不等式的结构形式,并进一步给出代数证明,深化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明确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值问题的应用价值。五、教法和预期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6个教学环节,强调过程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动观察、分析、感知、归纳、探究等思维活动,从各个层面认识基本不等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基本不等式为主线,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本上,充分展示基本不等式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基本不等式,并了解它的几何意义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强化证明的各类方法;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并注意等号取到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节教学措施,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标题:《基本不等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2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