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以来,已走过3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若干历史发展阶段。二战之后,20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改革与调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显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资本主义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达到空前的、惊人的高度,资本主义不仅在企业内部实现了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社会化,而且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已经成为一个统一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国际间分工协作日益发展,使生产国际化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见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自我调适,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利益而实行改革开放。资产阶级不得不顺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这种特质和要求,通过经济的改革和开放来摆脱资本主义的困境,谋求社会经济的增长。科技革命、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推动着资产阶级的改革和开放,而这种改革和开放又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给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前苏联、东欧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处在痛苦的改革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失去了重要的竞争对手。这两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原生的积累优势,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科技控制力、市场控制力、金融控制力、军事控制力,得以恢复和强化。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如前所述,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改革和调适,加上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机遇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的严重挫折,造成了有利于现代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资本主义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现代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不断变革和调整的过程中,还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但是资本的社会化、国际化只改变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的自我修复和发展不可能改变其私有制的非人性、反人性的本质;一些矛盾缓和了,一些矛盾加剧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但其固有的、基本的矛盾势必呈逐渐激化的趋势。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调节、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但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根基——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这一根本特征,也没有改变。现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本质和垄断特征没有改变,因此它的基本矛盾、固有矛盾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它自身的范围内得以克服和解决。资本主义不会自身去否定私有制,它只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但不可能克服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贫富之间的两极分化,不仅没有变,而且在国内进一步加剧,并向世界范围扩展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资本关系内部已经没有调整和变更余地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完全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以私有制、剥削、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国内的和国际范围的)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不能逃避走向灭亡和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沿着不同程度地承认生产社会化的方向改革和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的改革和调适,许多方面可以视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生长着社会主义的因素,是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一历史总进程的接近。当然,从现代资本主义的实际状况来看,它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是一个比原来的预计要漫长得多的过程,过渡的具体形式也将会比原来的预计要灵活得多。总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必然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本文标题: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3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