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江苏省2019年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第1、2单元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2019年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第1、2单元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宋诗《夏日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钩。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需要“丁男踏车”的灌溉工具是A.B.C.D.2.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利才畎浍间,功欲霖雨并。不学假混沌,亡机抱瓮罂。”诗中所咏“水轮”应是A.高转筒车________B.水排________C.翻车________D.风车3.《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该农具是A.耧车________B.耦犁________C.曲辕犁________D.翻车4.以下是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图片,其反映的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③④②①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5.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6.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次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丼渠7.《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8.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在春秋时期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9.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________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________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10.《尉潦子·治本》载“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诸储。……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上述材料无法体现:A.男耕女织________B.自给自足________C.以家庭为单位________D.富足有余11.下图(略)是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康熙五彩耕织图盘》,该瓷器可以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________B.公有制之下集体耕作C.家庭手工业规模宏大________D.民营手工业雇用工人12.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________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________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13.《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________B.精耕细作________C.铁犁牛耕________D.自给自足14.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某高一同学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B.东汉时期出现的灌钢法提高了钢铁冶铁技术和产量C.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D.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影响明清时期发展的主要因素15.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县也要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A.实行冶铁官营B.开创了郡县制C.铁官代行地方政务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16.“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A.精美的青铜酒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削铁如泥的钢刀C.色泽鲜艳的彩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波斯风格的织品17.2014年11月1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水立方设国宴,招待出席APEC会议贵宾。所用餐具是自江苏高淳定制的帝王黄珐琅瓷,流光溢彩,令人惊叹。珐琅瓷和粉彩瓷是我国某一时期瓷器代表,该时期是A.唐朝________B.元朝________C.明朝________D.清朝18.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19.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B.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C.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20.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正确的有①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从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①推行“闭关锁国”政策②禁绝中外贸易③心态虚骄盲目闭塞④坚持平等交往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22.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与“第一次商业革命”相对应的是A.开始形成民间集市——草市B.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23.如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汉朝________B.宋朝C.唐朝________D.明朝24.据《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记载: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封建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________B.交通便利是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C.城市商业发展逐渐摆脱时空限制________D.商业发展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产生25.《梦粱录》载:“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如其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据材料可知,此时的杭州城A.“坊”与“市”界限已经被打破________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C.政府对商业活动有着严格的监管________D.政府在城中特定区域设市26.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7.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28.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9.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他把西班牙国旗,高插于那个海岛之上,……前后共来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材料中的“他”应是指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0.有人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实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31.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出现“价格革命”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________B.新航路的开辟________C.工业革命的推动________D.世界市场的成熟32.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书中这样描述:“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关于新航路的评论明显不符合材料意图的是A.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B.给亚非拉地区带去了灾难C.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33.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它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形成三角形的主要商路。对此解读正确的()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B.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C.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D.为西欧资本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4.“麦哲伦十字架”(MageIIan’Cross)位于宿雾岛“麦哲伦十字架”位于宿雾岛东方的马克丹岛上。这是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后登陆的第一个地方。现在立于宿雾市政府对面那座小神殿中的“麦哲伦十字架”(见下图)是后来当地教会为纪念麦哲伦而修建的。菲律宾人此举是为了纪念他()A.完成了环球航行B.证明了地圆学说C.传播了西方文明D.带来了殖民灾难35.《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36.有人说:“14—18世纪是大迷失的时代,丢掉了人性,没有了世界,只剩下市场。”下列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开辟________B.文艺复兴________C.殖民扩张________D.启蒙运动37.某同学在阅读《欧洲史》时,看到这样一条史料:“17世纪……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人都由……商船转运。”其中省略的国家是A.西班牙______
本文标题:江苏省2019年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第1、2单元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3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