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课件:网华支睾吸虫2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检验科:王才会概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1874年在印度一华侨的肝管内发现。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地理分布:东亚和东南亚。中国有24个省有流行,广东、四川、江西、山东、河南和东北三省感染较重。一、形态(Morphology)(一)成虫(adult)典型的复殖吸虫形态特征,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雄性生殖器官(maleorgan)具两个分支状的睾丸(在体后1/3处,前后排列)缺阴茎和阴茎袋雌性生殖器官femaleorgan)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染色标本华支睾吸虫活成虫(二)虫卵(eggs)是人体寄生蠕虫卵中最小的。黄褐色,似芝麻状,微小,平均为29×17m。前端较窄有小盖,其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卵内含成熟毛蚴。(三)尾蚴由体和尾部组成。体部:210-240m,呈圆筒形,具有眼点1对,腹吸盘小于口吸盘。有穿刺腺6对,排泄囊位于虫体后部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尾部:尾长约等于体长的2-3倍,长尾尾蚴是其特征,其上有透明的背鳍和腹鳍。(四)囊蚴(encystedmetacercaria)为肝吸虫的感染期(感染阶段):指寄生虫能使人感染的阶段。.二、生活史(lifecycle)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终宿主:人猫犬)(第一中间宿主:螺蛳100天)囊蚴尾蚴(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1、成虫的寄生部位和营养,向组织性2、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长角涵螺和傅氏豆螺。3、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鲤科鱼类:鳊鱼、鲤鱼、土鲮鱼、麦穗鱼等,淡水虾也可以成为第二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终宿主:人或一些哺乳动物(猫、狗)1.具吸虫生活史的特点经历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宿主有阶段性,各阶段不可愈越2.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3.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4.感染期为囊蚴5.经口感染6.感染后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小结三、致病(一)致病机理1.致病因素:机械刺激、代谢产物和分泌物等诱发变态反应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炎性反应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2.病变的主要部位:肝的次级胆管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危害性是患者的肝受损3.病变形成(1)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诱发胆囊内色素结石的形成:死虫、虫卵、脱落的胆管组织→结石核心→胆石(2)胆管胆囊炎(3)胆汁性肝硬变胆管内上皮细胞有脱落和增生,管壁因结缔纤组织增生而变厚,并有大量腺体增殖,邻近肝细胞有脂肪性变、萎缩和坏死现象。(4)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分泌物与代谢产物胆管上皮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癌变管腔狭窄胆管阻塞细菌感染胆道炎症机械性刺激与压迫虫卵、死亡虫体碎片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阻塞性黄疸(二)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⑴轻度感染者: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已有明显病理性变化,临床症状不明显⑵中度感染者: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常见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经常性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二)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⑶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性腹水,甚至死亡。可并发阻塞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胆囊炎、发热等症状(4)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少数可致侏儒症,易误诊为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2255例患者的症状与体征(1993)症状与体征%上腹部不适34.9腹胀32.6腹痛30.1食欲减退8.3肝区疼痛35.2疲乏38.7皮肤瘙痒6.3头晕31.5头痛18.4失眠18.7肝肿大15.2恶心3.2四、实验诊断(Lab.Diagnosis)1.病原学诊断⑴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各种集卵法(自然沉淀法)⑵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离心沉淀检查2.免疫诊断方法:皮内试验(ID):81%-94%间接血凝试验(IHA):68.4%-98.7%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P):8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90%-95%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60%-94%优点: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及动态观察。3.B超、CT检查(1)B超: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中小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胆管壁增厚、粗糙、回声不增强。(2)CT检查: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其长度与直径比多数小于1:10。被膜下小胆管呈囊样扩张,以肝周边分布为主,少数病例可见不规则组织块影。五、流行(Epidemiology)1、分布:亚洲人体感染较高的国家: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中南亚国家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人群感染率在1~30%之间广东:为高发区,平均感染率4.08%,珠江三角州有的流行区感染率高达21.1%。2.流行环节及因素(1)传染源:人、家畜及野生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parasiticzoonoses):在人和脊椎动物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储蓄宿主(reservoirhost)(P10)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这些动物称储蓄宿主(或储存宿主、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中间宿主;虫卵有机会下水感染期(3)易感人群依人群感染与年龄关系分两种类型①平原水网型(地方性流行区)成年人为主流行区类型②山地丘陵型(散在性流行区)青少年为主3、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六、防治原则(Prophylaxis)卫生宣教、不吃生鱼虾、合理处理粪便、消毒鱼塘治疗:吡喹酮、阿苯哒唑病例:患者,男性,37岁。因反复发作性黄疸伴肝功能损害5年余入院,入院前半年症状加重,于1995年7月11日以“黄疸原因待查”入院。患者1990年5月初起因腹痛、黄疸伴肝功能损害,曾住院5次,累计时间逾1年,分别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肝内胆管扩张”,“早期胆汁性肝硬化”,“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等,曾行“胆囊切除术”和“脾切除及脾静脉分流术”,但黄疸一直未消退,时有右上腹痛,乏力纳差等症状。体检:体温37.2℃,面色灰暗,巩膜、皮肤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中上腹部有两条手术疤痕,分别长15cm和20cm,肝肋下未及,Murphy正阴性,肝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7.4×109/L,中性0.40,淋巴0.53,单核0.07,血小板142×109/L,粪便中未查见寄生虫卵。血清总胆红素127μmol/L,ALT1048IU/L。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光点分布均匀,肝右前叶肝管内有多枚大小不等之强回声,成窜排列,后伴声影,血管走行清晰,门静脉内径正常,总胆管9mm”。入院后经认真追问病史患者于1988年赴深圳工作3年,期间经常食生鱼片,遂考虑华支睾吸虫病,1995年7月25日抽血送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查华支睾吸虫抗体1∶40阳性(ELISA法)8月2日再查血华支睾细虫抗体1∶40阳性,皮内试验阳性,并殖吸虫抗体(ELISA法)、血吸虫抗体(乳胶试验)均为阴性,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再行粪检3次,未查见虫卵。8月15日肝脏穿刺活检,抽吸出肝组织呈碎屑状,病理报告“肝细胞轻度空泡变性,可见肝窦内淤血,分叶核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组织增生”。8月16日予吡喹酮治疗(150mg/kg,5日疗程),同时经保肝退黄及抗感染治疗,肝功能正常,于8月30日出院。出院后4月,血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1∶40,皮内试验阳性,再服吡喹酮一疗程,1996年6月时随访,患者肝功能正常,可正常生活和从事轻工作。
本文标题:课件:网华支睾吸虫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5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