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3)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教学过程.欣赏《十送红军》(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2)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之间有何联系)。(4)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5)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如有条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唱)。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1)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何种情绪?(3)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4)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3.欣赏《游击队歌》(1)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可从旋律特点、节奏型、速度上着手)?(3)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用。(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4.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2)教师示范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3)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与诗在情绪、思想内容上的联系。(4)教师示范,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然后请学生朗诵。(5)可让学生分组朗诵,并采用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2.唱歌《当兵的人》。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教学过程.欣赏《英雄赞歌》(1)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或会唱)这首歌?(2)教师讲解歌曲的,并简单介绍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梗概。(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4)播放影片片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5)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歌曲的表现有什么作用?(6)请同学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这首歌,记住主旋律。2.欣赏《再见吧,妈妈》(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表现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3)再听录音,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如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威武。尾声要由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告别母亲、告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尤其要注意旋律中颤音的处理。3.唱歌《当兵的人》(1)播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情绪。(2)教师讲解队列歌曲的特点。(3)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曲谱,注意唱出节奏重音和切分音。(4)填词演唱歌曲,直至唱熟。(5)请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可分组进行。(6)请学生练习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队列活动。(7)请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表演,一组在钢琴或录音伴奏下,演唱歌曲;一组进行队列活动;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之后可换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歌曲《猎人进行曲》。教学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地演唱歌曲,使学生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2.以原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3.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教学过程.教师谈话或播放歌剧《自由射手》录像片段导入新课。2.采用探究方式师生共同讨论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概况和有关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以及《猎人进行曲》。(启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材料,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听赏《猎人进行曲》。4.学生随伴奏或录音(录像)划拍轻声跟唱《猎人进行曲》。5.教师围绕音乐表现要素启发学生对《猎人进行曲》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作用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进行探讨,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6.启发学生用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意境。体会《猎人进行曲》在歌剧《自由射手》中的表现意义。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7.学生自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猎人进行曲》伴奏。8.作业:(1)以《猎人进行曲》为例创编歌词并演唱。(2)背唱《猎人进行曲》曲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教学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2.继续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内容。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3.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4.教师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可采用边欣赏边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每部分音乐使用的乐器、音乐主题、音乐表现要素表达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序曲音乐的感受和理解。5.学生可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6.欣赏《今夜无人入睡》,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小草》。2.音乐活动:《歌墟问答》。教学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草》,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歌剧音乐艺术魅力的认识。初步了解中国歌剧发展的沿革。2.模仿《歌墟问答》创作歌词,并表演“问与答的对唱”,培养表现与创造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五场歌剧《芳草心》片段,介绍剧情并欣赏歌曲《小草》。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带或听伴奏视唱歌曲《小草》的曲谱和歌词。3.师生共同分析《小草》的音乐表现手段(如调式、节拍、结构、旋律、音乐民族风格及其创作手法等),刻划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境界。4.学生满怀激情地演唱歌曲《小草》。5.教师播放(八场歌舞剧)《刘三姐》片断,重点欣赏《歌墟问答》唱段。6.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有关《刘三姐》及《歌墟问答》的资料,介绍《刘三姐》围绕着“歌”而展开的剧情,以及涉及的四类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7.启发学生以《歌墟问答》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并分组进行表演。8.师生共同探究中国歌剧的发展脉络。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通过学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使学生初步掌握撒尼人音乐在旋律、和声上的特点,并在演唱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了解。教学过程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播放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请学生谈谈歌曲的风格以及它所体现的主题内容。(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注意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3)老师教唱曲谱,可先将两个声部分开学,直至两个声部的曲谱都唱熟。唱谱时,注意唱出倚音和衬词的特点。并请学生谈谈倚音和衬词的作用。(4)请学生唱高声部(或低声部),老师弹低声部(或高声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高声部,一组唱低声部,在演唱时注意音准和相互之间的配合。(6)填词演唱,注意咬字时应将倚音的感觉带出,唱出撒尼音乐的风味。(7)再将学生分组演唱,直至唱熟歌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2.民族乐器葫芦丝、巴乌,图片也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向学生介绍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风格。教学过程.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在风格上有何不同。(2)老师介绍苗族和白族的风俗习惯、民歌特色。(3)再听音乐,注意歌曲中的民歌色彩,如倚音、长腔、衬词等。2.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勾画的情景。(2)教师提问:是否有人可以听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3)教师介绍民族特色乐器葫芦丝和巴乌。(4)再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思想、音乐风格,并作比较。3.欣赏《放马山歌》(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的体裁和主题内容。(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3)再听录音,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4)请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衬词“呦哦”在歌曲中的作用?怎样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情绪?(5)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伴奏哼唱这首歌曲,要唱出韵味。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赶摆路上》《母女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7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