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姓名:王晓鹏学号:20080602090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造园的四大因素之一。理水是中国园林的命脉,因为山水是中国园林的主体和骨架。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用于造湖、造池、造河、造泉、造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理水艺术技法的分析和研究,注重因地制宜,处理好水体与周围园林空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关键词: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与艺术加工相结合。通过造园,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被纳入到园林的景色之中加以利用,这称之理水。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通过对古典理水艺术的变化与创新,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水景的主题立意和造型艺术手法,以再现自然式山水为主要特征,丰富现代园林的理水手法和文化底蕴。因此,从理论上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从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园林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其意境的联想。一般来说,以山为主体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渊潭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分局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本文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的形式分类,主要有五个方面。(一)造湖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风景园林。湖多在天然水体的基础上略加人工开挖而成,周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供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作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数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二)造池池是水面较小上的静态水体,常见于规模不大的园林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南方园林中较多。池的大小、形状及布置方式因地形、环境而异。水面较大,可于池中设岛,或用桥、廊划分水面,是空间贯通,隔而不分;狭小水池。纵向景深,以桥分隔,水湾萦绕,更觉幽曲不尽。水池之造形全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相比之下,曲池做法,很有学问。这种岸池,宜曲不宜平直。曲要曲的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把握。(三)造河河流是长而流动的水体。园林中的河常借助自然水系,一般都富于而且具有天然旖旎风光。在河边建造园林,可以充分利用不规则带状分岔水体,达到蜿蜒曲折的效果。对于没有河流的园林,为了增加生气,也可以开渠造河。河势要有曲有弯,岸边栽上垂柳。“春风杨柳万千条”,俨然一幅江南水乡景象。(四)造泉为了园林的造景需要,造泉就是重视对天然水态的艺术再现。泉有天然泉和人工泉两种。天然泉是将丰富的地下水,巧妙地利用地势形成水位落差,配上亭、台、人物或吉祥动物等观赏造型,而出露水面。人工泉是人工造成的动态水,主要是靠机械加压而形成喷泉。(五)造瀑园林中的瀑布,主要是模仿天然流水而成。有的是在高处通过引水筑建蓄水池,模仿山川的高山流水造景;有的是采用动力提水,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而形成瀑布。小型园林设置人工瀑布,常利用山石高差引水流,山上设水柜,开闸注水瀑,闸前布石讲究自然,瀑下设池;也有利用建筑屋檐水为水源,假山上做水口,仅暴雨时可见瀑布。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构成形式,那么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原则来看,主要有聚散原则、掩映原则、曲折原则和动静结合原则,下面一一进行分析。(一)聚散原则“大分小聚”,这是理水的基本原则。若水面辽阔,就用堤、闸、桥、廊、亭榭、岛等“隔”的手段“分”成形状不同的景区,丰富了水面,又增强了水域宽广之感。若是小园水体,则聚胜于分,集中用水易于形成内敛、向心的空间格局,使有限的空间呈现疏明、开阔的景象,有水乡漫漶之感。(二)掩映原则理水还要讲究掩映,掩映是遮蔽和显露的合理使用。掩和映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掩和映都要适度,才能相映成辉,使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增强视觉的空间感受。掩映,使水域时隐时现,引人探求其源。平添藏的意趣,是造成景观层次与深度效果的重要手段。(三)曲折原则理水要求曲折,是要使水体的走向盘旋蜿蜒、纵横交错,曲折多变。河流、溪涧等带状水体,不仅水面要求曲折,还要有适度的宽窄变化,才能在视觉上产生收放开合的韵律与节奏。(四)动静结合原则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景以静赏为主,园林中的静态水体有湖、海、池、潭等,平静安详,微风吹拂之时激起波光点点,营造出宁静幽远的意境。理水要求园中静水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在造园是可借助动态水体激活过于平静的水域,如将园外活水引入园子,或利用池形高差造瀑、泉等,使水体不断流动更新。最后,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手法上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师法自然——凝练艺术模拟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理水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人向来对水一往清深,并且尝试用各种理水方式,达到人、水、环境三者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的“道”的理解上。其中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例如位于苏州的留园,中区的东南大部分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周围依山体和建筑围合的布局。临池的假山用太湖石间以黄石堆筑石山,一条溪涧破山腹而出,仿佛是活水的源头,加以涧上横跨石板以沟通山径,透过涧岸的山石隐约看见西处又有一景。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理水的师法自然要根据山水地形的差异巧妙布局,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空间合理分割。例如杭州西湖就依据地形条件,从大处布局着手,构筑两条大堤横贯湖的南北(苏堤)和东西(白堤),把全湖分割成外湖、里湖、岳湖、西亘湖和小南湖5个大小不同的水面,同时带动不同湖面水体、建筑和景桥等组合的优美景致。苏州的拙政园在水体所到之处点缀水榭、舫、桥、楼、阁、亭等,其或架于水上、或立于水边、或倒映水中、或掩映在花草山石之间,呈现出步移景异的视觉空间。中国园林的景致之处不仅在于师法自然,更要高于自然,达到情景交融、寓意深厚的情感境界。(二)贵在曲折——起伏节奏景观设计所追求的不是具有一定灭点的终极透视,而是无极的散点画面。追求的不是有限的空间,而是与无尽的自然融为一体。水景的设计在于突破空间局限的封闭,同时带动其它景观要素来体现空间多样性和差异性。“曲径通幽”被认为是园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水的“曲”能扩大整体空间,有效的组织水景形成蜿蜒连绵的造景形式。并同时水岸线的置石布置参差自然,每一段都跟随着不同的景观形态,形成变化莫测的景致空间。因水的“曲”才能带来景的“幽”。当一个空间欲隐还露的跟随在其后,这种暗示引发人无限的联想。这种空间之间的暗示,在“引”出另一空间的同时,也使人禁不住好奇地发现景中有景的秘密。水景的曲折也体现出艺术设计上的韵律和节奏,或开或合,或舒缓或急促,景观的开合变化的同时扩大整体空间的感知范围,即达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景观效果。(三)巧在聚散——灵活布局在园林设计中利用水体划分空间,进而塑造园林意境,是园林中常用的理水手法。在理水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处理好水体与地形及周围建筑的关系。所谓“大水面宜分,小水面宜聚。水分而见其层次,游无倦意;水聚则不觉其小,览之有物”。中小型园林一般仍然采用集中处理的手法,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将水池与假山、花木和建筑相结合,如网师园、退思园等。较大型园林多是将水体分隔成不同空间,打破大水面带来的一望无际的空间感。如北京颐和园用西堤等分隔成五个水面,苏州拙政园用粉概复廊等将全园分隔成东、中、西三园,每园内用桥、堤、廊等进行再分隔,形成多层次的观景效果。这些园的分隔艺术性,足值得今天理水借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只有进行适当的分隔,才能打破水面的单调,形成水景的多层次感。(四)妙在借景——“画理”构图园林水景的设计往往不是孤立的,不仅要摹拟自然景观,而且还要强调与其它景观要素的结合交融,每一处水景都成为一幅美妙的图画,使整个园林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完整的园林空间意象。所以必须加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处理好水体与地形及周围建筑的关系。例如寄畅园的景色,主要是围绕着锦汇漪而展开的,山影、云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和鸟影尽汇池中。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先月榭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卜筑贵从水面”,在江南园林中常常因为水的寓意将水景园分为依水园与贴水园两种格局。前者为苏州拙政园、网狮园的建筑,皆环水而筑;后者如吴江同里镇的任氏退思园,其山、亭、馆、廊、轩、榭等皆紧贴水面,园如水上,产生另一种观景效果。这两种方式在说明建筑与水关系的同时,也满足了整体景色构图的需要。大致说来,“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例如扬州的瘦西湖,所有景点皆是傍湖而建,一面临水,一面傍路,景点间相互照应,各呈其妙,形成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而在每一转折处都是比较大的景区,如西园曲水、小金山、二十四桥三大景区皆在湖道转折处的“顶点”上。当两景相距较远时,或用点景,如“长堤春柳”亭;或用桥作束腰,如五亭桥就像瘦西湖一根美丽的腰带;或在河畔岸边间植桃柳,将诸景连成一片。总之,借用其它景观要素,或临水建筑、或廊桥、或植物、或山石都可以将水景的构图画面加以丰富,达到水中有园,园中有景,景中有水,步移景异的艺术观赏效果。综上所述是我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水在其中运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进一步研究探讨园林理水艺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积极做好“理水”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邱德玉,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有景有情,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4、封云,掇山理水,同济大学学报,2005。
本文标题: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7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