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
1第二个学期做以下练习(十)至练习(十八)的内容:练习(十)一、简述题。1、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语法条件。(四种即可得满分)答: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1)、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晋军函陵。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2)、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3)、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4)、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舷而歌之。歌:唱歌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答:古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的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动词带上宾语后,动词和宾语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区别两种用法的关键是:看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否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是否产生动词所产生的变化,如果发出动作、产生变化,则为使动用法,反之,则为意动用法。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①句中“绿”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江南岸”,春风吹过后,“江南岸”必将变“绿”,故“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句中“小”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鲁”,孔子登上东山,“鲁(鲁国)”并未因此而变小,故确定是形容词意动用法。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名词用作动词,王,霸:称王,称霸。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2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名词用作状语,客,当客人对待。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韩非子•五蠹)形容词用作动词,简,怠慢。5、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名词用作动词,度,合法度。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名词用作状语,见项王的状态是从百骑。7、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形容词的使动,远,使……远。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顼)动词的使动用法,来,使……来(归附)。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先,以……为先。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形容词用作动词,老,赡养;幼,抚育。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弱,使……削弱。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名词的使动用法,君,臣:使君……,使臣……三、查阅《说文解字》,指出下列汉字的结构属于传统六书中的哪一种。示例:车:《说文解字》:“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行:说文解字》:“行,道路。”象形。及:《说文解字》:“逮也。”会意。解:《说文解字》:“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会意。责:《说文解字》:“责,求也。”形声。亦:《说文解字》:“亦,人之臂亦也。”指事。虎:《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象形。3闻:《说文解字》:“闻,知声也。”形声。诗:《说文解字》:“诗,志也。”形声。益:《说文解字》:“益,饶也。”会意。发:《说文解字》:“發,射也。”形声。适:《说文解字》:“適,之也。”形声。而:《说文解字》:“而,颊毛也。”象形。且:《说文解字》:“薦也。”象形.也:《说文解字》:“羹魁柄。”象形。四、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者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说苑》)译文: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有才干却不知道他的才干怎样。”2、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献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形,无令溺子之懦。”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形,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韩非子》)译文:子产作郑国的丞相,病得很重快要死了。他对游吉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得到郑国的重用,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火的样子很可怕,所以人们都避开火焰。水的样子看起来很弱,可很多人去淹死在水里。你一定要是你的样子可怕,不要变成淹死人的柔弱的样子。”子产死了。游吉不肯实行严厉的制度。于是郑国的年轻人就在崔泽这个地方竞相作乱,就要逐步的变成郑国的大祸了。游吉率领车骑与他们作战,激战了一日安一夜才战胜他们。4练习(十一)一、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其类型。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介词宾语前置之:臣未“闻之”也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莫能御之也。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宾语前置,“由何”知吾也。4、王见之,曰:“牛何之?”宾语前置,牛“之何”。5、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疑问句宾语前置,牛羊“择何”焉。6、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谓是动词夫子是宾语正常语序谓夫子夫子之谓就是把夫子(宾语)提前,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7、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何”异。8、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二、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1、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字,第一个‘幼’字属于词类活用老:名词作动词,赡养,抚育。幼:名词作动词,抚养,教育。3、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示范”或“给……作榜样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5权:名词作动词,用秤称度:名词作动词,用尺量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危,使动用法,使….危险6、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7、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朝:动词的使动用法8、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罔,名词作动词,捕捉。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树;名作动,种植衣:名词作动词,穿上。10、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1、仲尼之徒,无道(谈论)桓文之事者,是以(所以)后世无传焉。2、保(安)民而王,莫(代词,没有人)之能御也。3、吾不忍其觳觫(惊惧哆嗦的样子),若无罪而就(走向)死地。4、对曰:“然则(那么)废衅钟与?曰:…….“不识(知道)有诸(之乎的合音字)?5、百姓皆以(以为)王为爱(吝惜)也,臣固知王之(助词,的)不忍也。6、彼恶(哪能)知之?王若隐(可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7、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揣测)之。”夫子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谓也。8、明(眼力)足以察秋毫(毫毛)之末,而不见舆薪。9、然则(所以)一羽之不举,为(因为)不用力焉。10、舆薪(整车的柴草)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被)保,为不用恩焉。11、挟(放在胳肢窝下)太山以超(越过)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的确)不能也。12、“刑(同型,为。。。示范)于寡妻,……以御(治理)于家邦。”言举斯心加6诸(触动)彼而已。13、抑为采色(彩色)不足视于目与?……便嬖(即便辟,新事)不足使令于前与?14、吾何快于是?将以(用)求吾所(所字词组)大欲也。15、欲辟(开辟)土地,朝秦楚,莅(统治)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这样)所为求若所欲,犹缘(爬)木而求鱼也。16、然则(那么)小固不可以敌(为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17、无恒(长久)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至于)民,则无恒产因(因而)无恒心。18、苟无恒心,放辟邪侈(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无不为已。及(等到)陷于罪,然后从而刑(用刑法)之,是罔(捕捉)民也。19、然后驱(诱导)而之(走向)善,故民之(位于主谓之间,不译)从之(助词,的)也轻。20、此惟(只有)救死而恐不赡(足够),奚暇(顾得上)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盖(通磕,何不)反其本矣。四、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练习(十二)7一、找出下列句中的代词,说明其所属的代词类别。是人称代词的,说明其在句中所指代的对象,是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说明其在句中的意义。1、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我,人称代词,指代刘邦。2、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下》)彼,此,指示代词,从前,现在。3、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孟子·梁惠王上》)斯,指示代词,代前面的内容“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4、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我,尔,人称代词,指代子反与元华。5、若为俑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何,疑问代词,怎么。6、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之,指示代词,代这位姑娘。7、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桓公十五年》)之,指示代词,代前面那件事情。8、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指示代词,代孙膑的;之,指示代词,代“庞涓恐其贤于己”这件事。9、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而王亲拜之于庙,而礼之于廷。”(《史记·苏秦列传》)之,人称代词,代苏秦。10、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奚,疑问代词,为什么。二、指出句中的人称代词,并说明其类型和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左传·僖公四年》)之,代五伯九侯,第三人称,宾语。2、予知之,将语若。(《庄子·知北游》)若,你,第二人称,宾语。83、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之,代陆贾,第三人称。4、欲利其身,先利而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而,你的,第二人称,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0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