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220年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园林•重点:①上林苑②秦汉园林的特点•一、概述•二、秦汉的苑囿与贵族富商的园•三、秦汉时期的造园特点一、概述*秦代发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六国,结束了战国混乱局面——建立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国家——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为了抗击凶奴又修筑长城,从而使秦代兴盛起来。•秦灭六国后,又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六国建筑技术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又建宫殿,秦在统一战争中,每破一国,便仿照该国宫殿形式,在咸阳北原上重新建造,号称“六国宫殿”,建筑各具特色、式样繁多,建筑艺术则发达。•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的产生大咸阳宫规划驰道•(二十七年)治驰道。……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修驰道能达全国各地,是秦代的功绩之一,也是我国城市街道绿化最早记载。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在两千年以前,这样大规模地沿着道路种青松,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馳道是秦代的交通幹線,在秦代的道路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築馳道。所謂「馳道」,即馳騁車馬的大道,路面以鐵椎夯打,相當堅固。道寬30丈,每隔3丈植松樹一株,十分壯觀。馳道以咸陽為中心,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成了全國的大動脈,給交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秦始皇陵*汉代产生•*由于秦代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剥削必导致秦王朝的很快崩溃。•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取胜并建造了我国历史上闻名的汉长安城为其国都(习惯上称西汉)汉长安城的设计和建设,都是以为皇家和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服务为出发点的,宫殿建筑是汉长安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汉代的主要宫殿分三大区:长乐宫区未央宫区建章宫区:在城外西面的上林苑中专供皇帝居住、办公、游乐的殿台楼阁和山池花园•每座宫殿都有宫城环绕,宫城内又是一组二殿宇,属在大宫中有小宫和林木池的布局样式。汉代艺术成就:•①汉代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业显著进步,突出表现就是木结构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奠定了中国至今梁架结构的方式,重檐飞拱。雕饰绘彩,梁架及装修技巧达到登峰造极。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屋顶:如硬山、悬山、歇山、四角攒尖、卷棚等。硬山悬山歇山(九脊顶)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卷棚卷棚二、秦汉的苑囿与贵族富商的园•秦汉时期天下安定,社会繁荣,城乡分工逐渐明确,也使得城市同大自然隔离,而身居城市的统治者,对于玩闹的城市生活环境感到厌倦,因而引起他们对大自然山水、动植物的追求,要求建造园林,并在苑中利用自然,模仿自然。•典型的事例:上林苑•在距离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的地方发掘出一处非常精致的秦上林苑后花园景观园林建筑遗迹。在考古现场看到,这处遗迹主要是一条有大小鹅卵石砌成的石渠,石渠东西长8.9米,渠西向北拐延伸4.9米,渠东向南拐延伸17.4米,现存共长31.2米。渠心比较窄,宽0.4米,深12到15公分,渠的底部铺着一层比较大的卵石,渠壁也镶嵌着一层卵石,渠壁两边各铺着三排卵石,以“品”字型排列,制作非常精致。据考古人员介绍,遗迹上应该还有小桥、凉亭等建筑,但由于年代久远,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找不到了。根据推测,这是一处小桥流水式的建筑。秦上林苑石渠遗迹上林苑•上林苑是秦代营建阿房宫的一大苑囿,后汉武帝加以扩建,建筑了许多宫殿台榭。•①各种功能的宫或观•如供玩赏而饲养鸟兽的鱼鸟观、走马观、犬台观、虎圈观、观象观等供赏用的建筑物。•苑中花木来自各国各地名木异卉几千余种,并有南方的菖蒲、桂、龙眼、荔枝、槟榔、桔之类等,并建有葡萄宫、荔枝宫。•②上林苑、池沼水系,大概15处,池中设瀛台•建章宫中建太液池,池中设立蓬莱、方丈、瀛洲,象海中神山,龟鱼漏,设立铜露盘→当时利用上下水位差,形成有装饰的跌水,是利用喷泉与雕塑结合。•建章宫: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布局,它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二仙苑式皇家园林(蓬莱三岛、宫、苑的布局形式)。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至清代。秦代上林苑的总结•总结:上林苑属多功能园林,煞费苦心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此外还有陵墓。汉代园林--皇家园林•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虽)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汉代建章宫•漢武帝劉徹於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建造的宮苑。《三輔黃圖》載:“週二十餘裏,千門萬戶,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武帝為了往來方便,跨城築有飛閣輦道,可從未央宮直至建章宮。建章宮建築組群的週邊築有城垣。•就建章宮的佈局來看,從正門圓闕、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宮形成一條中軸線,其他宮室分佈在左右,全部圍以閣道。宮城內北部為太液池,築有三神山,宮城西面為唐中庭、唐中池。中軸線上有多重門、闕,正門曰閶闔,也叫璧門,高二十五丈,是城關式建築。後為玉堂,建臺上。屋頂上有銅鳳,高五尺,飾黃金,下有轉樞,可隨風轉動。在璧門北,起圓闕,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別鳳闕,其右有井幹樓。進圓闕門內二百步,最後到達建在高臺上的建章前殿,氣魄十分雄偉。宮城中還分佈眾多不同組合的殿堂建築。璧門之西有神明,臺高五十丈,為祭金人處,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承接雨露。建章宮北為太液池。《史記·孝武本紀》載:“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太液池是一個相當寬廣的人工湖,因池中築有三神山而著稱。這種“一池三山”的佈局對後世園林有深遠影響,並成為創作池山的一種模式。建章宮1、壁門2、神明臺3、鳳闕4、九室5、井幹樓6、圓闕7、別鳳闕8、鼓簧宮9、嬌嬈闕10、玉堂11、奇寶宮12、銅柱殿13、疏囿殿14、神明堂15、鳴鑾殿16、承華殿17、承光宮18、兮指宮19、建章前殿20、奇華殿21、涵德殿22、承華殿23、婆娑宮24、天梁宮25、飴蕩宮26、飛閣相屬27、涼風臺28、復道29、鼓簧臺30、蓬萊山31、太液池32、瀛洲山33、漸臺34、方壺山35、曝衣閣36、唐中庭37、承露盤38、唐中池上林苑---昆明池东汉皇家园林•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园•①贵族梁孝王刘武——兔园(今商丘东),筑在自然山水很美的地方,园中“奇景异树,珍禽怪兽”。•据《三辅黄图》(古代地理书籍,作者不明)记:“园中有百灵山,有肤拓,落猿岩,栖龙山由于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其清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景异树,珍禽怪兽毕有”。•②最有名,茂陵巨富袁汉,在陕西北部山下筑园。《三辅黄图》:“茂陵富民袁汉,芷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水流注其中。杨石为山,高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延漫林地,奇花异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偏也。”园中有山有水,有洲有清,有建筑。可见此园已创造大量建筑与山水结合的实例。庄园、别墅型•东汉时,大将军梁冀在河南洛阳广开园圃汉代私家园林西汉末年,地主小农经济的发展→大地主、大商人贵族官僚等•茂陵巨富袁广汉在洛阳北邙山下,在《西京杂记》记述:“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东汉时期,私家园林多起来,除了在城市附近外,还有郊野庄园林,表现朴素特点•东汉恒帝将军梁冀所建筑的私家园林在《后汉书·梁流列传》中记载:“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而崤(音肖),深林绝顶,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向。”汉代的私家园林三、秦汉时期的造园特点•1、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宫殿与园苑相结合”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传统•“苑中有苑”→代表西汉上林苑•宫中有苑、苑中有宫•2、汉代建筑技术求形、求奇。•3、私家园林初见倪端,小范围内参观•4、造园功能受神仙思想影响,由建筑空间转换为自然空间。•5、写实的东西较多•思考题:1)上林苑在秦汉时各有什么不同2)“一池三山”形成对历来园林作用3)私家园林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本文标题:秦汉时期的园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1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