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材料一:地处”非洲之角”的索马里从1991年起内战不休,一直缺乏能有效控制国内局势及自己海域的中央政府。目前索马里经济极端落后,在无政府状态、战争和饥荒下,索马里的海盗活动也越来越猖狂。材料二:香港《星岛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受联合国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海口”号导弹驱逐舰、“武汉”导弹驱逐舰,共七百余人12月26日从三亚起航,前往非洲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玉门关阳关历史上不同地区文化交流考点15:了解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概况a考点16: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概况及作用a八(上)p85--86八(上)p97--98八(下)p41--47八(下)p18--25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中亚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知识回忆(一):张骞通西域2、出使的原因:联络西域的一些国家夹击匈奴3、出使的经过:4、结果—开辟丝绸之路1、西域: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6、意义:(1)使汉朝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从此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边疆贸易。(2)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通过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丝织品可以运到罗马。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长安出发,过玉门关,经新疆境内,越过葱岭,到达大月氏1、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加强对西域的统治B、为了获得西域丰富的物产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促进西域经济发展C2、西汉时,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A、张骞通西域B、从匈奴手中夺回河套地区C、在河西走廊设郡县管理D、西域都护府的设立D3、完成表格:出使原因出使时间影响第一次出使第二次出使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招引乌孙对付匈奴公元前119年开辟了丝绸之路知识回忆(二):丝绸之路长安玉门关阳关敦煌大秦安息大夏大月氏疏勒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知识回忆(二):丝绸之路友谊之道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西方东方知识回忆(二):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各国使者、商人东来西往,通过河西走廊,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通过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丝织品可以运到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3、中西经济文化交流4、丝绸之路的作用:传入的物品、技术传出的物品、技术丝绸、铁器、漆器、麻织品、冶铁技术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瓜果、音乐、舞蹈、宗教2、路线:敦煌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汉朝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是()①铁器②香料③丝织品④毛织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D2、丝绸之路最远到达()A、西域B、大月氏C、安息D、罗马D3、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东西方交通要道,它形成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B鹿特丹亚欧大陆桥当代新丝绸之路知识回忆(三):郑和下西洋时间:最远到达地:1405—1433年(明朝)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作用4、路线:江苏刘家港出发,经东南亚、南亚、西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1、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2、时间:1405年——1433年。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3、手段:和平亲善5、对外贸易:传入的物品、技术传出的物品、技术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香料、药材、染料及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6、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A、400周年B、500周年C、600周年D、700周年C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B、弘扬国威,扩大中国的影响C、促成了新民族的形成D、加速了美洲的开发B何为“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通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通往印度、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被称为新航路。西方史学界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航线图知识回忆(四):新航路开辟1487-----1488年1492年1497----1498年1519---1522年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葡萄牙西欧---好望角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迪亚士西欧---美洲人物国别航线支持者西欧—好望角--印度环球航行达.迦马时间麦哲伦哥伦布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主观条件:西、葡等国的支持多桅帆船星盘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2、在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加上《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广为流传3、土耳其阻断了传统的通商道路,西方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知识回忆(四):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条件:1、地圆学说的提出,地图绘制趋向精确2、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欧洲的普遍使用3、造船技术、船速、船重和抵御风浪性能的提高知识回忆(四):新航路开辟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新航路的开辟会产生什么影响呢?1992年哥伦布达到美州500年,许多国家进行庆祝活动,但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的庆祝就是我们的苦难。4、影响:(1)正面影响1.使人类文明的交往通道从大陆与近海转向大洋使世界从原来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3.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5.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负面影响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殖民、奴役和前所未闻的屠杀、掠夺、迫害带给了拉美、非洲、印度和东南亚人民无尽的灾难。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使人类文明的交往通道从大陆与近海转向大洋使世界从原来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3.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5.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负面影响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殖民、奴役和前所未闻的屠杀、掠夺、迫害带给了拉美、非洲、印度和东南亚人民无尽的灾难。郑和下西洋的影响1.在政治上,扩大了明朝的在海外的影响,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在经济上,官方朝贡贸易没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劳民伤财,也正是这一航海动机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差距,但同时中国航海的和平稳定发展模式,与西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使西欧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上能放胆航行的是中国人发明的()A火药B罗盘C印刷术D谚语2、使欧洲人相信并作出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最佳选择的是:()A马可·波罗B但丁C麦哲伦D郑和BA3、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远航途中发现了()A美洲大陆B亚洲大陆C大洋洲D南极洲A开辟新航路的影响:积极影响1、为各大陆之间人们的迁徙提供了方便2、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3、使世界范围内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消极影响1、掠夺土地和财富2、毁灭印第安文明3、贩卖黑奴知识回忆(四):新航路开辟内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共同点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不同点开始时间1405年1487年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寻找黄金,发展贸易,获取商业利益。手段和平亲善殖民扩张,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逐渐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影响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正面影响:加强各大陆的联系,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地安文明,贩卖黑奴,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双方的交流.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思考:历史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对今后中国发展有何启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1487-1488年太平洋大西太平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好望角南美洲迪亚士1492-1493年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好望角南美洲哥伦布1498年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好望角南美洲达.伽马1519-1522年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好望角南美洲麦哲伦1492-1493年1487-1488年1498年1519-1522年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好望角南美洲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本文标题:中考专题复习(历史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2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