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海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情况汇报
1中国海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情况汇报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地处青岛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和青岛市正在重点共建的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多年来,学校视服务地方建设为己任,坚持“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积淀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蓄积了较强的力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积极服务,成效显著1、大力推进“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为建设“青岛海洋科技城”奠定科技基础。经过近6年的艰苦努力,学校与科技部,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4家组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科技部于2005年6月14日以国科发基字[2005]202号文件同意开始筹建“中心”,为建设“青岛海洋科技城”奠定科技基础。2、加强海洋生物技术开发,促进青岛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研制的泼力沙滋、D-聚甘酯、几丁糖酯等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药物均处于Ⅱ期临床研究阶段,并与青岛的企业开展合作。——推出海参活素、螺旋藻片等近10种保健食品,仅“海参活素”项目就为青岛市引资500余万元,2005年产值达3700余万元。——研制成鱼虾蟹高效无公害系列饲料、虾蟹类免疫增强剂和微生态制剂、水产动物饲料高效添加剂等3大系列9大品种的产品,申2请专利15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经与当地企业合作,2005年免疫增强剂等产品产值达到1600余万元。——以“海状元818”海藻肥为主产品组建的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已进入高速成长期,注册资本从180万元增长到5200万元,拥有六大系列、100多种产品,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利用膜组合生产甘露醇技术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累计创产值8000万元,利税700万元,已成为国家甘露醇生产示范基地。——开发的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聚糖等系列海带生化产品,均达到中试生产规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研制的螺旋藻保健酒,使青岛酒厂的产品升级换代、大幅升值。——培育的扇贝新品种——“海大蓬莱红”,目前已完成自繁第三代,实现苗种生产能力3亿粒以上,推广养殖1000亩以上。——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星鲽鱼的生殖调控和人工繁育,为其大规模工厂化苗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3、开发海水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保障青岛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发了新型涂料、缓蚀剂、阻垢分散剂和菌藻杀生剂等一系列海水利用设备腐蚀防护技术;开展考虑海水利用的水分配网络优化配置的理论研究,发展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开发的“海水白泥脱硫和海水废灰乳脱硫技术”及海水湿法环保脱硫技术等,开创了“以废治废”的脱硫新思路,在黄岛区电3厂中试取得成功。以此为依托申报的“黄岛电厂烟气脱硫工程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获得项目经费1亿元。——参与开发了交通部海上溢油应急预警系统,进行了“石油烃对近岸重点石油烃污染海域海洋生态系影响研究”,研究了“土-水系统石油污染及其控制技术”,合成了性能好、成本低、适用于多种油品污染处理的溢油凝油剂。4、开发光电技术,优化青岛产业机构。——研制的直流荧光灯,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照明光源,目前已在青岛实现产业化。——研制的高亮度白光LED发光管,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与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签署产业化合作协议。——研制生产的转光生态膜,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超过20%,产品已开始推向市场。——研制的激光测风雷达系统,可大幅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已在国家气象局的支持下进行标准化、小型化工作。——研制的机载海洋激光荧光雷达系统,可大大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的效率,打破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无机载海洋激光雷达系统的局面。5、开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学校主持编制了《青岛海洋功能区划》和青岛各沿海区市的区域性海洋功能区划、《青岛市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崂山区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4——开展了“青岛港口物流政策体系设计”、“青岛市新兴海洋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青岛市国家海洋高科技产业基地规划研究”、“青岛市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规划研究”、“青岛古镇口湾高新渔业经济开发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研究”等,研究结果均被政府部门采纳,为青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质量完成了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帆船委员会(青岛)在全国招标的唯一一项社科类调研项目“出色奥帆赛及其对青岛市的总体影响”。6、开发信息与电子技术,促进青岛信息化建设。——开发的PDM系统经海尔集团公司等不同性质的加工制造企业的实施转化,每年为地方增加利税近2000万元。——研制的卷烟设计混合专家系统,2002年在青岛颐中集团投入使用后,为企业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新增利税近600万元。——开发的海大分销电子商务系统,分别为海尔家居、澳柯玛集团、双星集团等企业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分销系统。——研制的海大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在海尔集团的成功实施。在此基础上,主持撰写了青岛市区域物流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等申报材料,使青岛市获得全国区域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等光荣称号。——研发了车辆跟踪和交通状况自动监测技术、车辆自动收费技术、公交调度系统、交通信息平台技术、停车场管理技术、交通诱导技术等。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帮助青岛市成为智能交通全国示范城市。5——研制的音乐广场“数字钢琴王”,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数字钢琴”申报吉尼斯纪录,成为青岛市标志性旅游项目。——与市地震局、120、119、110等单位共同建设了“基于GIS的城市智能应急联动系统”,为政府领导开展应急联动指挥与救灾决策提供空间信息应用性基础设施和相应技术服务体系。——主持编写的《青岛市公共安全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已通过评审,为“数字青岛”建设奠定了基础。二、发挥优势,再立新功今年,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科技大会精神,学校根据山东省、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和发展趋向,分别研究制定了《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鲁行动计划》(详见附件)和《中国海洋大学蓝色兴市行动计划》,上报了上述两级政府,得到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已转发各级政府和企业。两个“蓝色计划”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是:1、进一步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构筑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巩固我市在国家海洋科教和海洋战略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2、完善科学技术体系,建设海洋药物科学与技术、海洋生物与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水资源与能源开发及海洋腐蚀检测与防护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海洋新材料技术、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等8个服务平台,促进地方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3、发挥综合优势,加强战略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6服务;4、确保规模质量,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总之,学校将重点从海洋创新角度推进创新省和创新城市的建设,为“海上山东”、“生态山东”、“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为青岛市的“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国家海洋科技城”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独特的贡献。7以贡献促共建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部市重点共建重庆大学工作情况汇报2001年9月,为努力把重庆大学逐步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部市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决定在2001-2003年三年内分别投入3亿元和2.4亿元建设资金。2005年7月,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又一致决定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除对重庆大学经常性事业费安排外,再分别投入3亿元建设经费。一、打造高水平大学,市政府全力支持学校建设(一)学校的健康发展享有市政府提供的良好外部环境1、市委、市政府把重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纳入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并明确给予重点支持,要求各部委办局关心并支持重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为学校搭建相互交流平台;2、重庆大学党、政主要负责人成为中管干部后,市委、市政府总是请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列席有关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会议,并把重庆大学作为直接联系的重点单位。(二)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获得市政府足额配套资金支持8继市政府对于学校“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给予1:1的资金比例配套支持,追加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200万元后,又承诺对重庆大学“985工程”一、二期建设投入5.4亿元。目前“十五”“211工程”建设经费已全部到位,其中货币资金支持5,468.1万元,“985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已到位4.015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08亿元),剩余部分将全部已货币资金形式兑现。(三)学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继1994年成立校董会以来,学校校董会名誉主席、校董事会主席,分别由历任市委书记担任和常务副市长担任;2、近两年,市政府先后将重庆市新型工业化研讨会等重要专题会议安排在学校召开,并支持重庆地区16家大型企业和银行单位加入学校校董会;3、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多个市级联合研究体,基本覆盖了重庆市所有先导产业。(四)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享受市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学科技园中的试孵化园享受国家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等优惠政策之外,还将享受其他优惠政策。(五)学校虎溪校区建设得到市政府全力支持91、市政府承担了所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目前已投资26亿元;2、市政府对学校新增的3669.3亩土地,每亩只收取6.2万元,并协调沙坪坝区政府减免划拨土地管理费173.343万元;3、特别批准学校在虎溪校区规划的住宅区内建设享有部分经济实用房政策的高级人才房,并将优惠户均面积调整为135平方米。二、以贡献求发展,学校竭诚为地方建设服务(一)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支撑地方支柱产业1、学校保持设立的机、电、动、采、冶等西部唯一与工业体系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和建筑、土木工程等西部唯一与城市建设体系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有力支撑了西南重工业建设、三线建设、军工建设以及市政建设和山地城镇化建设;2、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学校开设了重庆市急需的车辆工程、制药工程等30多个本科专业,并着力重点建设了与重庆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及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等12个学科。(二)发挥学校综合优势支撑地方战略决策对各次中共重庆市全委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校积极响应,组织权威专家针对科技平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以及资源10综合利用等重大战略性课题开展系统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供市领导决策,并主动请缨承当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山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地方智力需求1、长期支持学校30多名专家学者作为重庆市政府决策、咨询高级顾问;2、承担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厅级干部、大中型企业负责人、新任干部的培训任务;3、对口支援了开县、秀山、奉节三个贫困地区的建设,并选派了70余名优秀干部、教师到重庆市区(县)和中心示范镇挂职。(四)推进“产、学、研”合作,落实地方企业技术服务1、学校先后为董事单位输送本专科毕业生100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培养工程硕士700余人、MBA150余人;2、学校先后与董事单位进行了包括国家863、973等重大项目的各类科研合作项目400余项;3、学校与西南铝业集团、长安集团等董事单位联合创办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及科技研发中心。(五)联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进重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111、与市外办、外经委签订协议,共同推进重庆市国际化建设,为“礼仪重庆、知识重庆、魅力重庆”添采;2、成为市政府邀请的政要、驻华使节、跨国公司总裁以及各类专家学者前来访问、演讲的主要场所;3、与政府共同承办了多个大型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为重庆市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对外开放的契机;4、积极主动为重庆市搭建平台,发起并承办了“中意大学/企业合作创新高层论坛”,被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誉为“学校搭台、政府唱戏”的典范。(六)置身大学城建设,打造重庆市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学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推进虎溪新校区建设,创造了誉满山城的“重庆速度”,建成了堪称一流的现代化
本文标题:中国海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情况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6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