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分析(DOC)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分析(昆明)电影院是为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在产生初期,是在咖啡厅、茶馆等场所放映的。随着电影的进步与发展,出现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电影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乃至立体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乃至穹幕、环幕,使电影院的形体、尺寸、比例和声学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影院必须满足电影放映的工艺要求,得到应有的良好视觉和听觉效果。二、中国电影现状有篇报道说:中国电影票房持续攀升,看电影正在成为中国人的一个习惯。毫无疑问,好莱坞正在密切关注这种变化。2008年,中国出品406部电影,票房收入增长30%,连续5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在年度全国媒体产业发展报告中说,中国电影业2008年票房总收入达到43亿元人民币。尽管中国相关法律规定仍然十分严格,影片租赁方面也存在诸多限制,好莱坞对这个拥有15亿潜在观众市场的前景仍然越来越看好。索尼国际电影发行公司主席马克•扎克说:“这是一个绝妙的市场,到处都是电影爱好者。”由于中国对影片进口的严格限制,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对任何一家好莱坞影片公司来说都非易事。尽管如此,迪斯尼电影公司副总裁科恩布卢姆还是指出:“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5年前,中国在票房收入榜上还排不上号。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华纳、迪斯尼、派拉蒙、福克斯、环球和索尼六大电影公司世界25大票房收入来源之一。美国电影协会表示,2007年,各大电影公司通过影片租赁从中国影院1.94亿美元票房收入中得到2500万美元。换句话说,中国市场的影片租赁收入与票房总收入之比仍然是外国市场中最低的之一,每张门票的票价大约只有13%作为租赁收益但5年前,租赁收益仅为790万美元。简而言之,对好莱坞电影公司来说,中国市场已增长两倍。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对于数字化的热情。中国市场是好莱坞海外第二大3D电影市场,仅次于英国。中国还是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但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总收入仅为3.78亿美元,而好莱坞仅次于《黑骑士》的第二大卖座电影《钢铁侠》一部电影就在全世界获得3.18亿美元的收入。看电影,中国人09年花了63个亿!中国内地电影市场2009年票房成绩喜人,比2008年净增四成半,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似乎坐上了“火箭”,以前所未有的冲力高速发展着。2009年内地全年电影票房达63亿元,比2008年全年票房涨了近20亿元,增幅达45%,创造了历史新高。在63亿元这个数字背后,她看到的是中国电影票房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国人对电影需求的飞快增长。2009年中国影院已经达到1635家,银幕共有4483块。相比2008年,影院增加90家,3D银幕数更是以约170%的速度激增。与此同时,国人观影热情高涨,电影院经常人满为患。院线营销模式单一,仅以在售票大厅摆放海报、设置售票窗口作为电影营销手段。如今,“海报+售票窗口”的时代已经过去,院线越来越注重与其他行业的合作,采取互动的方式制造兴奋点。许多影片上映期间,明星见面会、首映式、新闻发布会、户外宣传活动、相关产品促销,这些都拉动了电影票房的增长。目前,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从2002年起,中国电影票房就以平均每年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高军预计,中国在15年后成为世界第二票房大国完全不成问题。三、昆明电影院的发展解放后,在政府支持下,先后重建和新建了人民电影院、春城剧院、建设电影院和圆通电影院,并且建立了很多农村电影放映队。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技术落后,传媒封闭——电影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享受文化娱乐、汲取文化营养的珍贵源泉。放映一场新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值得津津乐道的大事。请看一场电影,成为朋友之间交往的一种最高层次的礼物。直到80年代初,人均每年观看电影的次数更一度达到48次。进入90年代,一度繁荣的电影院出现门可罗雀的景况,其业绩一落千丈。随着各大影最终回到美国发行公司。大一点的人,更是不能接受。在他们的记忆里面都是,搬着小凳子去看露天电影。根本不会想到几百元去看一场电影。还有现在的小区里面为了方便居民都配套了小型电影院,一些老的小区又开始了露天电影的放映。一般不是为了赶时髦的年轻人,都不会非要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院一般放的都是商业大片还有新片,过去的电影都不放映,艺术电影也都不放映。他们针对的就是利益对于艺术文化这个方面并不是很看重。所以,昆明的电影院市场需要改变。调查问卷分析:此次调研,目标共有100名,其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基本达到各一半。同时,年龄段位于6至60岁的。调研人群:中青年人群居多,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所以,此次调研的数据具有一定得代表性。此次调研的目标调研对象,又近80%的人收入在4000元以下,这说明在昆明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个不饱和且冷落的市场,一定不能走价高的奢华路线。不然,在昆明还没有达到高收入水平时,就强加入高消费娱乐,一定会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甚至整个行业的凋落。1、电影院市场的行情不容乐观可见“家庭影院”的出现并非导致电影院业衰落的主要原因,相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电影院业面临的是巨大的机遇。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80%的受访者表示仍旧喜欢看电影;56%的受访者希望看到昆明电影院业重创辉煌;70%的受访者把电影院的经营失败归咎于影片内容陈旧、电影院的设备落后,电影院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低劣,只有34%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影院的普及是电影院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一系列的真实数据充分表明,昆明电影院业的失败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是由于其自身的经营方式和体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其设施配套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的要求。实质上,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对电影院还是心怀憧憬,渴望着一享电影院带来的巨大震撼,感受着平时看电视时所无法达到特殊的声光效果和环境氛围。然而,作为一个重新得以重视的“市场尴尬者”,“整饰一新”的昆明影剧院并非一蹴而就,其本身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昆明电影院业的发展仍旧不甚乐观。经过不断的探讨研究,我们归纳出昆明影剧院现存的几点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在管理制度上,现在电影院自身定位不清。这很大程度限制了电影院业的经营发展。在对业内人士的访谈中得知:现在电影院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仍旧分属于市文化局。政府对影剧院进行投资维修,但同时又要求其自负盈亏。然而,影剧院既不是国营单位,又不是私营企业,其设备升级、设施完善等都没有融资渠道,当然也无法根据其定位性质制定规章。如果政府将其界定为“文化配套设施”,那么必须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如认定为企业单位,则应该对其进行财政扶持。电影片的引进渠道受限制。其影片来自于“中影”的集中调拨。虽然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租借,但往往落后于市场。如迟到了半年的《英雄》,待其“热”过之后再来热搏,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入座。宣传力度不够。昆明很多影剧院开业至今仍有不少市民不知道确切的地址在哪里,对于其设备的改善更不知情,大大影响影院的入场率。以后如果有新片上映,宣传工作做不好,照样门可罗雀。首映或者新片上映也能开个首映式请个明星过来。国外的影院并没有进驻昆明,昆明现有的热门的都是本土影院,这个也很能说明昆明电影院这个市场还没有能够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说我们昆明电影院市场的落后与不足的地方。外国的电影院要是进驻昆明,他们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多多少少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改变。规模过大。昆明的电影院就只有百个座位,而其开业首映也只有市直单位300多人入场观看,其入场率仅仅达到了30%,自首映式后入场率更是持续下滑,甚至出现一场电影只有4,5个观众的尴尬局面,使其规模成本过高,可将影剧院合成几个小厅,针对各消费群体,放映影片。针对昆明市流动人口较大,消费水平较低的实际。可针对各个年龄阶层进行分时专场放映。这样门票可以少收或者不收,而把利润转移在相应的服务上,如饮料、食品等。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可通过其他服务增加利润,同时“船小好调头”,较小规模能够提高经营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中国电影市场分析[内容提要]: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潜在电影观众的市场。我们是一个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增长着的市场。我们是一个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的合拍方市场。我们是一个年轻人正在把看电影当作时尚生活一部分的市场。我们是一个拥有一大批热爱电影、愿意为中国电影事业的振兴奉献毕生精力的电影人的市场。我们还是一个国际和国内资本正在密切关注并对其未来的前景寄予巨大热情和期望的市场。[摘要题]:中国电影及其市场的分析[关键词]:国产大片,低成本影片,优点和缺陷,发展前景引言:面对现今庞大和正欣欣向荣的电影市场,针对目前我国电影及其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我们从已经被国际和国内认可的大制作电影和小成本影片的市场反响所表现出的优点和缺陷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一、电影史简述从1905年的无声电影《定军山》到1931年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从1948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到1953年新中国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从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的《渔光曲》到1956年获得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的《神笔》;从1987年的《红高粱》,1991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到2000年的《卧虎藏龙》,直至今天代表中国冲击奥斯卡的《筑梦2008》、《画皮》等等。中国电影走过由单一戏曲片发展为多元新闻记录片,故事片,武打片等。在第一代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第二代导演蔡楚生,吴永刚等开创的基石上,第三代导演谢晋,谢铁骊,第四代导演黄健中,吴贻弓和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开辟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那么正带领着中国电影业走入新片章的则是以贾樟柯为代表第六代导演。二、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潜在电影观众的市场。我们是一个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增长着的市场。我们是一个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的合拍方市场。我们是一个年轻人正在把看电影当作时尚生活一部分的市场。我们是一个拥有一大批热爱电影、愿意为中国电影事业的振兴奉献毕生精力的电影人的市场。我们还是一个国际和国内资本正在密切关注并对其未来的前景寄予巨大热情和期望的市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是一个每年发行的影片数分别为韩国和美国的1/2和1/3、人均拥有的银幕数分别为它们的1/17和1/51、人均年观电影次数分别为它们的1/21和1/65、人均票房分别为它们的1/80和1/125的市场。我们是一个票房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就可以算作大片的市场。我们是一个大片依赖港台明星、小片玩弄晦涩概念、无论大片还是小片都不太会把故事讲好的市场。我们是一个每年只进口20部海外分账片、但是几乎所有好莱坞最新的影片都能通过和盗版商分账在第一时间被看到的市场。我们的市场是一个连最主流的搜索引擎公司、视频分享公司、高速下载公司都宁愿成为被告也不愿依法支付版权费的市场,是一个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但是却连电影中出现的搏斗的时间长度、姿势、流血量以及最终搏斗结果都有无微不至详细规定的市场。这样的规定和这样的市场无疑会极大地影响甚至控制中国的整个电影及其市场的运作和他所要达到的效果收益,现在我们为此作出一些分析和说明。2006年国产大片仍然风头强劲,投资一亿元以上的国产大片有8部之多。2004年大片赢得15亿元票房,2005年达到20亿元票房,业内人士预计2006年以大片为主的国内电影票房将超过26亿元。这一年,全国票房排行榜的前两位被《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占据,《霍元甲》,《宝贝计划》,《墨攻》和《伤城》也入围前十。董刚局长表示,国产商业大片在艺术创新,文化意韵以及市场潜力等各方面各有特色,并持续形成热效应,在市场中继续保持强势地位。但大片在赢来高额票房的同时,也招来了阵阵骂声。2006,大片的骂声尤为刺耳,特别是在《无极》遭到惨败后,人们更是把矛头直指冯小刚,张艺谋等超级名导,一时间:“大片”成了“大骗”成了人们议论的最多的话题。三、关于“大片”在中国市场的几个突出特点(一):大片的超高投资,也许这是大片的需要但有些“投资”也许是不是可以考虑
本文标题: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分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6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