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韩旭(作者系中组部组织局副局级巡视员)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发布日期:2008-01-03/1601期、03-07/1617期、04-24/1631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提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此,我们如何理解和学习贯彻呢?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组织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同志来说,常常会习惯于从领导班子建设、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等具体的工作层面去理解和学习贯彻,这是对的,也应该如此。然而,作为一名长期在组织战线工作的“老兵”,笔者深切感到,我们必须跳出“就党建论党建”的局限,学会从更宽广和更长远的历史层面、从更深刻的理论层面去思考问题。否则,我们就会很被动,难以很好地承担我们的神圣职责,难以尽到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卫士的作用。下面,本文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看看她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坚定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和信心,并希冀对组织战线的同志们有所启发和帮助。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解决好领导发展的本领的科学性问题,以及如何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努力也就都会归于失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之前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所有实践基础之上的,它的历史起点毫无疑问应该是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搞早了,是先天不足的“早产儿”,我们应该回过头去补资本主义的“课”。对这种观点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因为它涉及到的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我们对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甚至加以否定的话,那就会在我国社会上助长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和蔓延,动摇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必然会危及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许持“早产论”观点的人会说:讲社会主义的出现是“早产”并没有否定它的合理性。分歧的焦点恰恰就在这里!有人说社会主义的出现是“早产”的,不就是因为它是在经济政治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力很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吗?按照他们的观点,怎样才算不“早产”呢?那就是社会主义应该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产生才是顺理成章、瓜熟蒂落的,换句话说,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应该等几百年以后生产力高度发达了才来进行,才算是合情合理的。因此,讲“早产”,实际上就等于变相否定了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在20世纪初期那个特定历史阶段发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承认“早产”,实际上就等于变相承认了十月革命、中国革命是不合时宜的或者是失败的。马克思曾说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两个决不会”揭示的是一般的规律,它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我们今天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的这两句话用来作为判断十月革命、中国革命胜利是否合适的标准。一是我们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坚持,但一定要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出的个别论断。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革命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今天我们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的,但已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们无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二是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发生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尽管当时俄国、中国的生产力很不发达,但两国的资本主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最关键的是,当时俄国、中国的反动统治十分黑暗,人民受压迫、受剥削最烈,苦难深重,腐朽的生产关系成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发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是把社会生产力从黑暗腐朽的生产关系下面解放出来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的、紧迫的需要。三是当时的俄国、中国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这就为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发生和最终取得胜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果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发生在帝国主义统治势力最强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四是当时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已经分别有了坚强领导核心即俄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因此,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产生决不是什么“早产”,而是适时的、必然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与“早产论”一样,还有一种“补课论”,即认为由于是“先天不足”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从实践来看,十月革命胜利的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已失败了,这是“先天不足”的缘故,所以很难存活、必然夭折;再从中国的情况来说,也是由于“先天不足”,在中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也是经历了波波折折、很不顺利,所以没有办法,我们今天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在重新回过头去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决不是十月革命的失败,而是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我们今天发展私营经济、搞股份制以及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并没有、也不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尽管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但在性质上它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它与资本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一是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而资产阶级政党尽管也注意调节贫富差距,但它们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并且受到少数财团左右的。二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没有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像资本主义制度那样用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浸润整个社会。三是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没有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基本实行私有化。虽然在我国,私营、个体、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大,多元投资的股份制经济这种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重要资源和国民经济命脉仍然掌握在国家手里。四是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搞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竞争”、“议会民主”及“三权鼎立”。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我们党是清醒的,决不动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更好地维护广大普通人民群众利益、缩小贫富地区差距、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进一步表明我们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决不会搞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总是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总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来进行理论创新和推动事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是如此,它不是凭空产生的。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着眼于解决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来的。29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伟大意义,今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高。从那时起,我们党一直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经济是基础,解决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想发展,谋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和发挥,全国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你追我赶的局面。正因为如此,我国社会取得了连续保持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好成绩,国家的综合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等都大大提高。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实就是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抓住了决定和影响我们的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思想道德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关键性因素。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也是中国社会各方面的面貌之所以发生令人赞叹的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所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它就是紧紧围绕着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最根本的最核心的问题来做文章和加以阐述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首先就是因为它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任何社会制度最终都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正确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发展的强烈愿望的表达与承接。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虽然在改革开放和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初期和一定的时段内,为了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粗放型经济;比如,利用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把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取依靠多增加投入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等等,这是难以避免的;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和为了调动积极性,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上述发展方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新问题。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不但会造成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而且也极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各种迹象表明,如果我们现在不切实转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不但难以保持长期较快的、健康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发展的好局面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果我们现在不及时防止、纠正和克服的话,将会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赖以依存的生产力发展的资源基础。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拉大,将会严重影响全国一盘棋的大局和造成整体发展效益的降低。社会上一部分人收入很高、很富有而另一部分人收入很低、仍然处于贫困状态的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并且还有扩大之势,将会使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和要求逐渐落空。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形象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遭到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淡漠。由于把注意力片面地集中在经济发展上,因而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上学、养老、保险、就业等问题就关注得不够、解决得不好,形成经济建设“一条腿长”而社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另一条腿短”
本文标题: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6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