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课件(藏象)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TheBasicTheoryofCM主编:孙广仁主讲:李如辉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概说:藏象学说的概念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一、藏象(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脏象)最早出现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一)藏象(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与现象(P99)。(二)藏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它是象的内在本质。实际上即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三)象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和比象。①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张景岳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象于外,故曰藏象”(《类经·藏象类》)】。②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环境(自然、社会)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四)藏与脏的区别1.脏器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体内外的器官而言(P100)。2.藏藏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的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P99,P100)。☆接口:为什么中医的脏腑概念既是解剖的,又不完全是解剖的?☆接口:藏与当代解剖生理学脏器概念的关系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觉醒及活动状态不易感冒人卫气运行与寤寐有关睡眠状态易感冒卫“昼行阳,夜行于阴”☆窗口:藏象学说的创生运用的是解剖方法,为什么后来会放弃解剖,转而采用“以表知里”方法?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卫气行于体表阳分卫气入里行于阴分(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眼疾愈“肝开窍于眼”☆接口:生理和病理相结合的论述形式与要求三、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1.脏腑分阴阳相互表里的整体观2.五脏与形体诸窍的整体观3.五脏和精神活动的关系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从肝论治4.五脏之间平衡协调的整体观(二)五脏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接口:结合绪论有关“整体观念”的内容。四、脏腑的分类与各自的生理特点(一)脏腑的分类标准:生理功能特点☆缺口:脏腑功能特点的一元分类标准能够产生脏、腑、奇恒之府的分类?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二)脏——五脏(心肝脾肺肾)1.结构:中满(内部较充实)的实质性器官。2.功能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内经》)。(1)藏-贮藏、闭藏;泻-传导、排泄。(2)满-充满精气(“精气为满”);实-充实水谷(“水谷为实”)(三)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1.结构:胸腹腔内部中空、囊状的官腔性器官。2.功能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内经》)。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接口:①“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是对五脏六腑各自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也指出了脏与腑在生理功能方面所存在的根本区别。②区别的相对性。(四)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府:机体内形态中空似腑,功能藏精以脏,异于常态之腑。1.结构上:中空囊状官腔器官(似腑)相对密闭,不和水谷及糟粕直接接触(非腑)2.功能上:“藏而不泻”(似脏)形态结构中空或囊状(非脏)。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五)脏腑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接口:胆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1.脏病多虚五脏→藏精气→精气不足…“精气夺则虚”…脏病多虚…五脏宜补。2.腑病多实六腑→传化物→糟粕邪气停留…“邪气盛实”…“腑病多实”…六腑宜泻。3.脏实者泻其腑五脏浊气由六腑排泄…脏实者泻其腑4.腑虚者补其脏六腑之精气藏于五脏…腑虚者补其脏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5.奇恒之府多从五脏论治心肾肝肾肝脉骨脑髓女子胞胆五、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自学)第二节五脏(重点)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六脏。“神脏”。一、心“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一)位置形态居上焦。“虚里”。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1)含义: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①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以及生血的作用(P104)。☆接口:A.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B.“奉心化赤”理论的发生与评价-类比推理,可能具有重大价值的假说。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②主脉:心气推动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宿,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接口:脉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具有约束血液循行的作用[“壅遏(约束)营气(血液),令无所避,是谓脉”]。“脉为血之府”。(2)生理效应:推动血液的运行,维持脉道通畅,营养全身,化生血液。☆接口:①构成完整血液循环系统的三大要素:心、脉、血。②主导要素:心气(P105)。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3)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征象)周身获血滋养,脏腑功能正常心主血脉面色红润有光彩心动血行生血正常脉搏正常,和缓而有力身无法获血液滋养,脏腑功能障碍心不主血脉面色苍白,无光彩或紫暗,或唇舌青紫心动血流异常心悸怔忡或心胸憋闷疼痛生血不足脉搏微弱或脉搏不整(歇止脉促、结、代)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2.藏神(心主神志或心主神明)(1)含义指心具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接口:①神的概念请参照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有关“神”的内容。②心主神的神是指广义的神,还是狭义的神,还是包括了广狭两义?(2)生理效应①主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心藏神肺藏魄五神脏肝藏魂(《素问·宣明五气论》)脾藏意肾藏志☆窗口:心作为人类产生思维意识的器官,并代表精神活动,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的现象,提示其产生与中国古代文化无关。☆窗口:心藏神理论的发生学原理。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窗口:西方医学对心藏神理论的诟病。②调控各脏腑的功能心藏神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协调各脏功能☆窗口:“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3)心藏神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精神充沛心藏神意识清晰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思维敏捷(主明则下安)对外界信息反应正常灵敏健康轻:心神不安心悸心慌,心乱健忘,失眠多梦神志病心不藏神重:心神失常(癫狂痫神昏)(谵语)脏腑功能失调,甚至死亡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3.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之间的关系(1)生理上,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心主血脉心藏神(血肉之心)(神明之心)(2)病理上:两者又可以相互影响精神抑郁心气郁滞,血行不畅心神活动失常脉络瘀阻,心胸闷痛血热扰心神昏、狂躁、谵语痰违心窍神志昏蒙举止失常、不省人事痰火扰心神志狂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打人毁物统御调节心血养心神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明·李梴(三)生理特性为阳脏(火脏)而主通明(心脉宜通,心神宜清明)。☆窗口:心五行属火故为阳脏,心为君主故宜通明。(四)与形(体)、窍、志、液、时的关系☆接口:诸般关系的非线性特征。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1)在体合脉:全身的血脉都统属于心,由心主司(余可类推)。(2)其华在面: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色泽变化上(余可类推)。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缺口:心其华在面的教材诠释“头面部的血脉及其丰富”(p106)是过度诠释。我认为:这一理论的发生,其原理在于“上竞上”的类比。心的气血旺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心经火热——面红赤心气不足——面色晄白瘀血阻心——紫暗心阴亏虚——两颧潮红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2.心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1)含义: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常变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窍,孔洞、孔窍,“五官七窍”,“九窍”。(2)心开窍于舌的理论依据心与舌体经脉相联心主血脉,舌的表面没有表皮覆盖,血管非常丰富,舌粘膜薄而透明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发声☆缺口:过度诠释的又一实例。☆窗口:形态结构的类比。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3)生理表现:舌质柔和、运动灵活,颜色淡红,滋润有光泽,味觉敏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4)病理表现心气虚——舌质淡白胖嫩心阴血亏虚——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舌红生疮心血瘀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异常——舌卷、舌强、语蹇或失语(舌卷,舌体卷曲不能伸展;舌强,舌体强硬,运动不灵活;语蹇,言语讲话迟钝不流利;失语,不能言语)。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3.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心——喜肝——怒五志肺——忧(悲)脾——思肾——恐(惊)4.在液为汗五液:汗、泪、涕、唾、涎心气虚、表卫不固——自汗心阴虚、阴不约阳——盗汗大汗出,耗伤心血——心悸怔忡5.与夏气相通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附:心包络一、心包络的概念心包络简称心包(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二、心包的生理功能保护心脏,“代心受邪”。☆接口:心包络及其功能的发生学原理。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二、肺(一)位置形态五脏当中唯一和外界直接相通的一个脏器。“华盖”、“娇脏”。(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全身的气都由肺所主持。(1)主呼吸之气①含义: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进清气,呼出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②肺主呼吸的机制肺气宣发—肺气向上向外运动(呼出浊气)肺气肃降—肺气向下向内运动(吸入清气)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接口:A.肺主呼吸的功能,实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体现(P109)。B.“诸气者,属于肺”(《素问·五脏生成》)。③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正常—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肺气虚—气短,呼吸无力异常肺热壅盛—呼吸急促,声高气粗肺气壅阻—咳嗽气喘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2)主一身之气①含义:是指肺具有主司一身气的生成与运行的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②生理效应●主生成诸气,合成宗气●调节一身之气机③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正常—气的生成和升降出入正常气虚: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升降出入运动障碍:脏腑功能失调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异常☆接口:●“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功能(P109)。●肺主呼吸是肺主一身之气的前提和先决条件,“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P109)。●肺不主一身之气(气的不足或者升降出入异常)也可影响肺的司呼吸功能。宗气不足肺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升降出入失调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2.主行水【“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1)含义: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2)生理效应☆接口:肺主行水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即肺主行水的生理功能是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实现的。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①肺气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和体表宣发卫气,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排泄呼出浊气中带走部分水液②肺气肃降将津液下输到五脏六腑及全身起滋润作用将津液代谢后的废物下输肾和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促进粪便排泄,带走部分水液(3)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正常—水液代谢正常,出汗以及小便排泄正常,没有水液潴留异常—水肿无汗,尿少痰饮☆接口:“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医方集解》)。第三章藏象(viscerastate)饮料胃[游溢精气初步产生津液]小肠[分清浊气]脾大肠[重吸收]肺佐大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课件(藏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7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