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工业纯铁退火铁素体白色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深色线为晶界。220钢退火低碳钢平衡组织白色晶粒为铁素体,深色块状为珠光体,高倍可见珠光体中的层状结构。345钢退火中碳钢平衡组织同上,但珠光体增多。465钢退火高碳钢平衡组织占大部分的深色组织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5T8钢退火共析钢平衡组织组织全部为层状珠光体,它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组织。6T12钢退火过共析钢平衡组织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为二次渗碳体。7亚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珠光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黑色树枝状为初晶奥氏体转变成的珠光体。8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白色为渗碳体(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黑色圆粒及条状为珠光体。9过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渗碳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板条状为一渗碳体10T8钢正火索氏体索氏体是细珠光体,片层间距小11T8钢快冷正火屈氏体屈氏体为极细珠光体,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层状结构,灰白色块状、针状为淬火马氏体。1265Mn等温淬火上贝氏体羽毛球为上贝氏体,基体为索氏体或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1365Mn等温淬火下贝氏体黑色针状为下贝氏体,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1420钢淬火低碳马氏体成束的板条状为低碳马氏体15T12淬火高碳马氏体深色针片状组织为马氏体,白色为残余奥氏体1645钢淬火中碳马氏体黑色针叶状互成120度夹角的针状马氏体,其余为板条状马氏体17T10钢球化退火球化体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状为渗碳体。18T12正火正火组织白色呈针状、细网络状分布的为渗碳体,其余为片层状珠光体。1915钢渗碳后退火渗碳组织表层为过共析组织(网状渗碳体+珠光体),由表向内含碳量逐渐减少,铁素体增多。2045钢渗硼渗硼组织表层为硼化物层(呈锯齿状)和过渡层,心部为45钢基体组织。2140Cr软氮化软氮化组织表层为白亮色的氮化合物和含氮的扩散层,心部为40Cr基体组织22高速钢铸态共晶莱氏体+屈氏体+马氏体骨骼状组织为共晶莱氏体,基体2为黑色屈氏体组织,白色小块为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23高速钢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大颗粒为共晶碳化物,小颗粒为二次碳化物,其余为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24高速钢淬火及回火回火马氏体+碳化物黑色基体为回火马氏体,白色颗粒状为碳化物25高速钢退火球化珠光体白色球状为碳化物,基体为珠光体26不锈钢固溶处理奥氏体部分的奥氏体晶粒有孪晶面2720钢铸态低碳铸钢组织白色网状、针状、块状组织为铁素体,黑色部分为珠光体28T8钢退火脱碳表层脱碳组织表层脱碳后这亚共析钢,黑色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心部为粗片状珠光体。2945钢锻造后退火带状组织白色晶粒为铁素体,黑色条状为珠光体,呈明显的带状分布30铁基含油轴承粉末冶金珠光体+铁素体+含油孔黑色指纹状为珠光体,少量白色块状为铁素体,分散的小黑点为疏松的含油孔31灰口铸铁铸态片状石墨黑色片状组织为石墨,基体未腐蚀32可锻铸铁可锻化退火团絮状石墨团絮状黑色组织为石墨,基体未腐蚀33球墨铸铁退火球状石墨+铁素体白色晶粒为铁素体,黑色球状为石墨34球墨铸铁正火球状石墨+珠光体层状组织为珠光体,灰色球状为石墨。35铸铝未变质初生硅晶粒+共晶体浅多边形晶粒为初晶硅,其余为白色α固溶体和灰色针状硅的共晶组织36H68黄铜退火单相黄铜组织为α相,部分晶粒内有退火孪晶37H62黄铜铸态双相黄铜组织白色为α相,黑色为β相(CUZN基固溶体)38锡基轴承合金铸造α相+β相+ε相黑色基体为α固溶体,白色针状及颗粒状为ε相(Cu6Sn5),白色块为β相(SnSb)39锌基合金铸造初晶α+共晶体基体为Zn,粗大黑色块状为初晶α固溶体,树枝状为共晶组织4045钢低碳焊条电弧焊接魏氏体+索氏体或珠光体+铁素体柱状晶组织为焊缝区,魏氏组织为过热区,其余为索氏体、珠光体、铁素体。41T12钢过烧珠光体+碳化物试样加热,温度过高晶粗大,晶界氧化,部分晶界熔化成裂纹42高磷铸铁铸造珠光体+石墨及磷共晶指纹状为珠光体,粗大黑色条为石墨,白色呈花斑状,其上有黑色小点的为磷化合物共晶43球墨铸铁铸态球状石墨+珠光体+铁素体白色晶粒为铁素体,层状组织为珠光体,黑色球状为石墨44铝青铜铸态α相+共析体+FeAL3白色为α相,晶界处暗色组织为共析体3(α+γ2),晶内暗色为FeAL3(试样未腐蚀的照片)45铸铝变质处理初晶α固溶体+共晶体白色树枝状或颗粒状为初晶α固溶体,其余为白色α固溶体和灰色针状硅的共晶组织序号材料状态组织说明1工业纯铁退火F.白色等轴晶为F晶粒,黑色网络为晶粒之间的边界,即晶界。晶界原子排列不规则,自由能高,易浸蚀,形成凹槽,故呈黑色。其上有黑色小点的氧化物。220钢退火F+P。白色晶粒为F,黑色块状为片状P。放大倍数低,P的层片结构未显示出来。20钢含碳量低,F占76%,P占24%,所以显示出了黑色网络的F晶界。345钢退火F+P。白色晶粒为F,黑色块状为片状P。P的层片结构,亦未明显显示。45钢含碳量比20钢多,F下降到42.7%,P增到57.3%465钢退火F+P。白色基体为片状P。白色呈网络状分布的为F。P片层结构亦未明显显示。65钢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基体组织中的P明显增加,已达84%,F量相应减少。F仅为16%。5T8钢退火片状P。P是F与Fe3C相同排列的机械混合物。F为白色,Fe3C为黑色,两者呈片状相间排列,形如指纹。它是高温A进行共析反应的产物。有的试样含碳量偏下限,会有少量的F出现。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小于Fe3C片层厚度,Fe3C呈黑色片条状。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大于Fe3C片层厚度,则白色Fe3C条片会明显显示出来。6T12钢退火P+Fe3CII。黑白相间的层片状基体为P。晶界上的白色网络为Fe3CII。T12为过共析钢,共析反应前,Fe3CII首先沿A晶界呈网络状析出。嗣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到共析温度,发生共析反应,剩余A全部转变为片条状P。网状Fe3CII可采用正火处理清除。7T12钢退火P+Fe3CII。用碱性苦味酸钠溶液浸蚀。Fe3C染成黑色,F仍保留白色。故黑色网络为Fe3CII,余为P。浸蚀浅,层片状P未显示呈灰白色。8亚共晶生铁铸态P+Fe3CII+Ld`。斑点状基体为共晶Ld`,黑色人枝晶为P,系初生A转变产物,故成大块黑色。Fe3CII与Ld`中的Fe3C连成一片,均成白色,不能分辨。它随着生铁中含碳量增加,P量减少,Ld`增多。49共晶生铁铸态共晶Ld`是由P+Fe3CII+Fe3C组成。P由共晶A进行共析转变而来,组织细小,成圆粒及长条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为黑色。Fe3CII共晶Fe3C均为白色,连成一起,无法分辨。其P与Fe3C的相对含量为:Fe3C60%,P40%。10过共晶生铁铸态Fe3CI+Ld`。由于Fe3CI首先结晶出来,结晶过程中不断成长,故呈白亮色粗大的板条状,而Ld`认为黑白相间的斑点状。金相图谱二、“C”曲线组织序号材料状态组织说明11T8正火S。细层片状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小于600X,层状分辨不清,有如天空中黑淡的云彩。只有放大到1500X以上,才能分辨其P的层片状特征。12T8等温淬火T.T是淬火时A分解成极细片状的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光学显微镜倍数低,无法分辨T的层片结构而呈墨菊状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10000X以上,才能显示片层状特征。T是淬火而得的组织,总会保留部分淬火M,由于侵蚀浅,M形态未显示,与Ar同为白色。13T8等温淬火B上+M+A残。B上是由成束的大致平行排列的条状F与分布在F条间的断续Fe3C组成的非常层状组织。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成束的F条向A晶内伸展,具有羽毛特征。F与Fe3C两相分辨不清而成黑色,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8000X以上,才能分辨出两相。14T8等温淬火B下+M+A残。B下是呈扁片状的过饱和F与分布在F内的短针状Fe3C的两相混合物。它比淬火M易受浸蚀,在光学显微镜下成黑色针状或竹叶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放大8000X以上,才能分辨F内的Fe3C。其中白色部分为淬火M和A残。1520淬火板条M。尺寸大致相同的条状M,定向平行排列,呈现黑白差的M束.束与束之间位向差较大,一个A晶内可形成几个不同取相的M束.板条M之所以呈现黑白差,因低碳钢的MS点高,先形成的M受自回火程度重,呈黑色,后形成的M自回火轻而呈白色。16T8淬火片状M+Ar。高碳M呈片状,片间互成一定的角度。在一个A晶内,第一片形成的M较粗大,往往贯穿整个A晶粒,将A晶粒加以分割,5以后形成的M针,则被受其限制而逐渐变的细小,故片状M,在同视场中有长短粗细之分。淬火M本为白色针状,Ar为浅灰色。由于制样过程中在成回火,故马氏体呈浅黑色针状。1745钢正火F+S。白色条块状为F。沿晶界析出;黑色块状为S。正火冷却块,F得不到充分析出,含量少,进行共析反应的A增多,析出的P多而细。45钢正火可以改善铸造或锻造后的组织,细化A晶粒,组织均匀化,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度。1845钢油淬M+T。沿晶界分布的黑色团块为T,白色为淬火M。油淬冷速慢,45钢淬透性不够,不能全部获得M,会析出少部分T。T易浸蚀,稍浸蚀即成黑色,淬火M难浸蚀而呈白色。1945#钢860℃水淬中碳M。M成板条和针状混合分布。板条M较多,针状M的针叶两端较为园钝。45#钢的MS较高,先形成的M产生自回火,呈黑色,未自行回火的M呈白色。因而形成衬度。2045钢860℃水淬低温回火回火中碳M。在200℃以内回火,M内的Fe3C析出,使M呈深黑色。极少量Ar完全转变。2145钢860℃水淬中温回火回火T。回火T是从M分解出的F基体上分布极细粒状Fe3C的混合物组织。中温回火,促使M中析出的碳化物向针叶边缘集聚。呈极细颗粒状,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而呈黑色。而M的中心出现贫碳而呈白色。所以白色F片条状说明仍稍保持M位向。黑色的碳化物,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渗碳体质点,并可看出回火T仍然保存有针状M的位向。2245钢860℃水淬高温回火回火S。回火S是F基体上分布细粒状Fe3C的混合物。回火温度增高,Fe3C颗粒长大,其颗粒比回火T粗,但光学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Fe3C颗粒。淬火得到的M通过高温回火,促使M中析出的碳化物向针叶边缘聚集,致使其易浸蚀呈黑色,而M中心贫碳呈灰白色。2345钢780℃水淬亚温淬火组织F+M。由于加热温度低于AC3,保留了部分F,加热组织A+F。淬火后,A转变为M,呈黑色,F不变,为白色。所以亚温淬火组织为黑色的M基体上,分布着白色块状F。2445钢1100℃水淬过热淬水组织M粗。由于加热温度过高,A晶粒迅速长大,淬火后获得成排分布的粗大的中碳M。不同的晶粒内,平行排列的M位向是不同的。25T12球化退火球状P。是F基体上分布颗粒状Fe3C。白色为F基体,白色小颗粒6为Fe3C。图中部分为Fe3C颗粒较粗大。26T12780℃水淬低温回火回火M和粒状Fe3C。黑色为隐针状回火M,白色颗粒为Fe3CII。由于加热温度在A3在AC1之间,加热组织为A+Fe3CII。淬火后晶粒细的A获得的M针亦细,Fe3CII不变。回火后M成黑色,成为黑色回火M基体分布白色颗粒Fe3CII。属于正常回火组织。若黑色M基体出现浅黄色,甚至有细针状M,说明回火不充分。27T121100℃水淬低温回火过热淬火后的低温回火组织M+Ar。由于加热温度过高,Fe3C全部溶解于粗大的A中,淬回火后获得粗针的黑色回火M体及灰白色的残留Ar。四、合金钢热处理组织:金相图谱序号材料状态组织说明2840Cr调质回火S。白色F基体上分布着细的浅黑色颗粒Fe3C。当淬火温度较低时,合金碳化物难于完全溶于A中。因而在回火S中残存极少量的颗粒状合金碳化物。2965Mn淬火中温回火回火T。白色F基体上分布极细的黑色Fe3C颗粒,它仍保持M位向。由于放大倍数低,难于分辨渗碳体的形貌。30GCr15常规淬火低温回火回火M及细颗粒碳化物+A残。M分黑区和白区,是轴承钢淬水后的特有组织。白区在A晶界处呈网状分布。淬火加
本文标题:常见金相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7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