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未来简史》读书分享《未来简史》可以说是作者给他的作品《人类简史》的隔断续写。他按照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史的特点和规律,预测人类由智人到智神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的终极走向。但作者声明这些预测不是预言,而是在讨论在历史和未来之间,当下的我们如何寻找把握未来的能力。作者提出了一个知识的悖论:预测经过讨论能改变未来,而未来一旦改变,预测也就不再具有意义。全书以序作为总纲,回顾智人进化的简史,提出了21世纪人类寻求永生,幸福快乐和神性的新议题。指出了智人进化为智神的三条渐进途径。1、生物工程:挖掘有机身体的潜能,利用生物化学,纳米技术,基因改变达到长生的目的。2、半机械人工程:综合各种非有机设备,保护大脑核心作用。3、非有机生物工程:智能软件代替神经网络。(人类的消失)在序中作者说明了本书的结构分为三部分:一、智人征服世界——人文主义的胜利。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人文主义胜利后的发展。三、智人失去控制权——人文主义崩塌,数据为王。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1、人类如何对待其他动物。人类灭绝和征服了其他大型动物,主宰了世界。这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原始人并不认为自己比其他生物更高级,倾向于“泛灵论”。发展到农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始不再认为其他生物有灵性(这时对家畜还是人性化饲养)。但祈祷诸神保护人类的生命,保护生产生活。发展到现在传统的农业已逐步被工业化农业所代替,人们饲养家畜时并不考虑它们的感受,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这时的人类已不相信神灵,而是以自己为万物之主。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教——人文主义(作者指出讲人对动物的态度,是对未来超级人类对普通人态度的担忧)。2、人类的特质(人为什么会成为万物之主)。(1)人有灵魂,虽然至今也没找到,但作者相信人有灵魂。(2)人有心灵,人脑的主观体验。(动物也有)(3)人有意义之网,但动物没有。人可以因为一种虚幻的东西编织成意义之网,组织起大规模的协作,从而使人类的力量被放大,把幻想变为现实,金钱、宗教、法律、国家都由此而生。动物之间的合作仅限于实际存在的东西——食物。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1、虚构的力量: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对虚构故事的实现过程。嫦娥奔月是传说,万户飞天是实验,登月成功是结果。(1)动物生活在双层现实中:河流山川等客观实体;恐惧、喜悦、欲望等主观体验。但人类则多一种现实:金钱,法律,国家(意识形态上的)等由原来虚构的故事变为真实现实的东西。虚幻的东西促成人类成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合作,使人类更强大,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想法。当人脑单凭记忆无法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人类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文字和货币应时而生。(2)5000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和货币,这对孪生兄弟让人类突破了大脑处理数据的限制。以算法的形式将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网络,每个人完成庞大算法的一个小步骤,当然决定用怎样的算法的属于最上层的决策者。文字和金钱使数据和财富大量积累,从而达到改变自然和社会的力量。运河的开通,核弹的爆炸都来源于这种力量。(3)纸上的生活。掌握最后算法的人落在纸上的字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文中的例子一是:当文字遇到了纸,强大的苏联不复存在。二是: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手依旧要放在《圣经》上,因为这是西方人信仰的宗教。2、科学与宗教之争。(1)宗教:宗教不是迷信,自己信的一定是“真理”,只有别人相信的才是“迷信”。(2)科技与宗教:科学要打造可行的人类制度必须要宗教协助。对于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就是科学与人文主义宗教达成契约的过程。科学为人文主义提供依据,人文主义也提倡相信科学,这就是社会人文主义。当社会人文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的矛盾出现。因为人文主义重视人性自由,但太过重视自我会忽略他人的体验,从而影响他人和社会。各种体验和感受的冲突不可避免,那么算法最后给出答案:最适合的胜出。那就形成了新的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科技人文主义。三、智人失去控制权。智人失去控制权的前提是:1、人有自由的意志2、人的意识能够被操控。3、人工智能已远超人的智商,并能让人类改变的更完美。1、当人文主义发展到科技人文主义,人类中少数精英可能会通过基因工程,纳米技术和脑机界面将自己打造成智神掌控星系。大部分普通人则沦为无用阶层,并逐渐淘汰。但科技和人文之间有一个矛盾:“人文主义”的本质以人为本,最高诫命是“倾听内心的声音”,认为人的欲望让世界充满意义。当人的内心不能宁静,当人的欲望依靠自身不能达到,或个体的人使他人和社会不舒服时,这时科技就会出现改变和控制它。被科技优化了的人,会失去人原本的个性特点,已不是传统意义的“人”。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能服一个抹去爱意的药丸或带一个改变思维的头盔就会直接把造成彼此不幸的爱意消灭掉。人有不死的向往,有尽善尽美的追求,渴望拥有无边的智慧和力量,所以人类可能经不住这些追求的诱惑,最终成了科技的设计品。真正的人文消失代替它的是新兴的宗教——“数据主义”。2、数据主义认为人类已经完成了伟大的宇宙任务,现在应该把接力棒传给完全不同的实体——数据。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数据提供了突破性技术和全新的强大力量。数据已经比人类本身更了解人类,人类也必须依赖数据去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为此时的数据量已远超人类所能接纳)。人类开始用数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优化自己,为数据所支配,逐步从设计者降级为芯片,再降级为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泥土。作者依然最后强调:这只是可能,并非预言,现实的混沌让我们无法预测2050年时世界的样子。但作者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值得活在当下的人类的深思和解答。封面后手写的英文:当面对这个混乱世界的终极问题时,我们需要中国读者贡献他们的智慧。梁漱溟先生讲过只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才能解决如今的世界难题,季羡林也在《人生十讲》指出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时期,如何让中华璀璨的五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不应是我们共同的期待,而应是我们共同的努力。个人观点,如有偏颇,万望海涵。
本文标题:《未来简史》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7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