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道德经的奥秘-第五讲-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的奥秘第五讲-反者道之动:(外:被人们认为玄而又玄的道,其实就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还是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无论是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还是盛极必衰、朝代更替,所有的事物都在循环往复之中,那么认知这种自然规律,对于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吗?而《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又蕴含着怎样道理呢?)小孩子为什么敢去荡秋千,因为他心里明白,我这一荡上去,他又会回到地面上来,如果他认为说,这一荡上去就到天上去了,你给他吃再多的糖你再哄他,他都不坐的,这是个事实,因为《易经》告诉我们:物极必反,那一般人听到物极必反,他还是不太清楚,所以老子他就直接告诉我们:道是要动的,如果道不动就没有作用,但是它是怎么个动法呢?道是用反的方式来动的。你看人越来越老,我们是非常希望越来越年轻,你就是做不到,因为这是道,事情越来越糟,制度刚开始有效,一阵子就没有效了,东西越来越旧,这就是什么,这就是反者道之动(《道德经》第四十章)。但是这个反字,它一共有三个意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1、返回原点,回到起点。所以我们为什么很少说始终,我们多半讲终始,就是我们有个期待,结束了,又是个开始,这样这个结束才有意义,这个返,返回的返,是道动根本的原因。这是老子非常重视的一个返字,另外两个反是解释反的现象,你看第一个现象就是说,我们发展是从下面发展到反面,你不爱一个人,你会恨他吗?你没有理由恨他,你就是因为爱他所以你才会恨他,这种现象就是发展由下面然后到反面,2、物极必反,由正到反(例如由爱生恨)。那第二种现象就是3、相反相成,阴阳互补(一件事情的一体两面)这个相反相成有人不大理解,相反就相反,怎么会相成呢,相反它会相成,就是阴阳互补,你光有阳,那就太亮,太高亢了,用点阴来补。你太阴了,那你就没有活动力了,所以用阳来补,阴阳它是相反的,但是它彼此可以互补,它可以使得对方,发生更好的效用,所以我们常常讲一件事情,有它一体两面,你不要只看到一面,你应该两面都照顾到,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外:反字有三个含义,但无论是返回原点,物极必反,还是相反相成,其实都是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表明,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无尽的循环往复,但是反和道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听到老子的话说,反者道之动,那我又模糊了,所以有必要再解释一下:1、动是必要的,不能不动,你看人不动你就完了,你躺在床上,然后钙质就流失,然后你就酸痛,你就不自在了,你就想爬起来,这都是大家常有的经验,因此呢,中国人老问人家你行不行,因为道是要行的,所以我们是来行道的,如果不行的话,它就没有变化,那就不能生长万物了,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动是生生不息的一个主要动力。2、道以动为主,所以动是道的主体,凡是主体,它就是不能变的,没有一件事情不在动,没有一件事情不在变化,但是,动,这件事情,它是永远不会变的。它会越走越远,最后它到了极点的时候,它一定要返回来,变回原来的样子,就叫返回。3、变化是自然的,生活要有规律,但是可以有点变化,这叫做生活嘛,因此变化它不是完全一致的,完全规律化的,完全不能变的,没有,它有一个规律是周而复始,但是这个周而复始,不是固定的轨道。你看春夏秋冬,有时候春比较长,有时候夏比较长,有时候好像今年秋天特长,它还是有点变化,循环往复它是非常自然,不是刻板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大就是逝,逝,不是不见的,逝它是行动,所以用这个看不见的这个逝,好像说不见了,意思是说它大到你没有看到边际,你找不出它到底跑到哪里去了。逝曰远,大到很远很远,这个远,我们现在所讲的极的意思,我们现在很多事情,我们很喜欢无所不用其极,希望把它搞到极致,其实这完全是自讨苦吃,为什么,因为你到了极点,那它很自然就会由极点而慢慢变成不是极点,这才叫做反,到了极点,又变成不是极点,那就又走回头路了嘛,所以为什么,老子的结论叫做什么,叫做远曰反,远的意思就是已经开始走回头路了,你看我们现在都非常清楚,地球是圆的,你只要认定一个方向,你一直往前走,最后是回归原点。(外: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物,当它发展到极点时,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老子认为,人类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所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是相通的,真的是这样吗?)你看皮鞋就好了,现在流行圆头的,大家慢慢觉得,怎么你也圆头我也圆头了,就把它变成尖的,尖到不能再尖的时候,就变平的,那平的越来越难看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尖,有了圆,所以他在变,变是不变的原则,但是变它有不同的现象,它本身就是不一样的,所以世界上的事情有一样的,就有不一样的,一样的叫做本体,不一样的叫做现象,本体不变,现象万变。所以我们从反者道之动,我们就推论出死了会复活,会复生,但是实际上,死了哪有人复活的,没有,那怎么办,我们说有来生,会轮回,那些都是我们一种期待,根据这个,我们做出这样的一种推论。你看科举制度,本来是很好的,可是当它经过变变变,变到极了,非常完美了,它就开始没有用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科举是怎么回事,他就寻着那条路去走,他就走捷径,其它的不学的,最后考出来的人都没有用了,那科举就完了。那现在的选举也是一样,选选选,选到最好,那选举也没有用了,因为你所有的那种漏洞都被抓住了,所有的弱点都被掌握的时候,你再好的制度,最后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现在从老子的思想,我们就可以知道,科举其实叫做考举,就是用考试来举贤,然后有推举,把好人推出来,然后选举,这三种哪一种好,答案是不知道的,因为刚开始都是好的,一阵子它就变坏了,这就叫做反者道之动。制度越来越没有效果,方法越来越不灵光,方式越来,大家就觉得漏洞越多。(外: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新推出来的政策或措施,刚开始实行时,往往是效果显著的,但是无论多么的政策或者措施,都不会永远行之有效,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规律,既然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他写了这么一句话,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你看我们听到孤,听到寡,我们就觉得这很凄惨,那什么叫不谷:不谷就是不好,不善,但是而王公以为称,你看历代的王公,都自己称呼自己,孤、寡人,然后不谷。民间也是一样,我是人家的舅舅,我写信给他,我一定写个愚舅,就是我这个舅舅很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是非常了解反者动之道的道理,你说孤,你就可以不孤,你就可以不寡,你说你不善,就会变成善,你说我很愚蠢,人家就说你哪里,你很聪明,你看你到处都可以看得到,所以一个人为什么要谦虚,为什么不能自大,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再举个例子,你说每一个帝王人家都称他万岁万岁,这都是假的,因为不可能,当你说到万岁的时候,就是走到极了,又返回来了,那就告诉你你是不可能万岁的,说物极必反,你到处可以得到印证,想得面子的人,经常没有面子,我不怕没有面子的时候,他自然就有面子。我们在生活上,随时随时可以看得到。《道德经》和二十三章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故飘风不终朝,这个字不念朝,朝那个时间很长,朝(zhao)就是一朝一夕而已,骤雨不终日:暴风雨刮不了一整天。可是大家说,那才怪,明明现在一下就是一天,日日夜夜就是急暴雨,搞得你水都疏散不了,不错,那是常态吗?如果那是常态,我们还活得了吗?那是反常,那不是常态,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就告诉我们有道,它就有常道,就有非常道。我们把它叫做气候异常,我们把它叫做反常,就是有这种反的作用。否则变变变,变到最后,连道都不见了,那还叫做什么道,所以我们现在讲求新求变,是非常可怕的观念(外: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变化多端,很多人觉得求新求变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服饰装扮越是怪异越是新潮,但是曾仕强教授为什么却说求新求变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观念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呢?)《道德经》第十六章有这么一句话: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并作的意思就是说,万物它是变化多端,它很繁复很众多,看得人眼花瞭乱,世界上怎么那么多变化呢?怎么那么错综复杂呢?但是吾以观复,老子说你不要急,你看最后都是回归原点,你再怎么变化,高楼大厦,最后都是夷为平地的,你再怎么样,精致名贵的表,最后都甩掉了,因为没有用了嘛,返就是回归原点,那回到什么地方?你去看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就是回到原点的根源,接着又说夫物芸芸芸芸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很繁多,非常繁多,但是呢?各复归其根,万物统统回归到它原来的起点,那就是根本,所以叫做根源。所以叫做复回原点。宇宙万物它是一停地运动,可是它是怎么运动的,老子说,它是从一种状况叫做惚恍或者叫做恍惚,这两个都一样的,它好像有,有好像没有,你很难去辨认,你不容易说清楚,但是不管怎么样,它运动的结果又回到原来的恍惚,原来的惚恍了。这个叫什么?(出于混沌,再入于混沌)所以《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用了四个字叫做复归于朴,我们今天常常讲返璞归真,就是说,我们从朴,朴一散了以后,从混沌,混沌一打开以后,就产生万物,再怎么产生变化,最后又回到原始的状况,就是混沌的状况。你看人之将死的时候,他是很清楚的,你教他很多事情,可是慢慢他就开始迷糊了,最后昏昏沉沉,恍恍惚惚,就表示他要回去了。我们也常常讲说从泥土来又回泥土去,所以人根本不用怕死,你回到你老家,你还怕什么呢?万物它并没有选择的意愿,它是不得不如此的,因为万物根本就是道所生、道所附,什么是附,就是它终生离不开你,你离不开它,他也离不开你。我们读经典不是站在反对的立场来批评你,而是站在反者道之动的观点来调整,因为毕竟古圣先贤离我们很久了,这当中越走越极,越走越远,不晓得反到哪里去了,我们这一次反就是正本清源,就是回归老子原来的意思,那这样读《道德经》就有用了,我们用重新读它来调整自己的身心。(外:我们之所以觉得《道德经》深奥难懂,一方面是因为年代久远,古汉语和现代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圣先贤的许多思想,被扭曲、被误解了。那么在中华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回回归原点,真正读懂《道德经》呢?)《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写这么一句话:知不知尚不知知病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我知道大道,我已经知道大道了,但是呢,我自己还是要保留一点,你知道,你永远有些不知道的部分,你是上等人,你是最高明的人。而不知知病,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不知道大道,但是我偏偏认为我知道。然后到处去炫耀,说我就是懂了,你们才不懂,我说了算,你们说了都不算,这个叫什么,就叫做病。病就是缺失的意思。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为什么没有这种毛病,就是因为他们把这种毛病当作一种毛病。我们一般人是把这种毛病当做不是毛病,这问题就发生在这里,圣人他知道,就算大家都说我很懂,我还是不太懂,这样我就不会犯毛病,我就不会自吹自擂,最后把自己爆破掉。一般人他是因些为一点点小的东西他就沾沾自诩,他就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所以他就病了,而圣人呢,他就看到一般人有这些病而不知道这是一种病,他知道这些病就是病,所以他就没有病了。老子的书不容易看,因为他的话是有转折的,否则你看书,知不知,不知知,你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我们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偏偏有三个毛病,所以我们读经典,老读错了,然后一直骂经典。读书人的误区: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自以为是。第一个就是望文生义了,我们很少反复去思考,很少想得很深入,很少做到老子最希望我们做的那一点,叫什么,不是悟,而是明,所以我们常常讲,我明白了,那就是在讲老子的话,那明白的人,才是最高层的人,那你望文生义,你不求甚解,你如果知道这就是我的毛病,那就没有病了嘛,你偏偏说这不是我的毛病,那就完了,那就自以为是,自以为是最后就是害人害己,然后罪加一等。所以有人读《道德经》他就说老子根本就是个阴谋家,什么反者道之动,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要追一个人,你不要去后面拼命追,你拐个弯在前面等他,他迟早被你逮到,那不是阴谋是什么,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拿来研究一下。那我们接下来我们真的要站在明的立场,来探讨一下老子是阴谋家吗?
本文标题:道德经的奥秘-第五讲-反者道之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1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