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毕业论文
HOHAIUNIVERSITY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院系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姓名陈00学号0312509006指导教师段0000二零一四年五月摘要全面质量管理使许多美国公司摆脱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困境,并为其恢复强劲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这些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方法深深影响着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商业活动。然而就在同时,强劲的全球化新经济势力使质量观念及其管理方法变得面目全非。这些力量使得企业不得不实施质量为本的管理,以适应商业新纪元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一种已被公认的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企业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断主动进行质量改进,预防问题的出现,使企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品质量不断处于螺旋上升状态。本文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列举了一些企业曾经发生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的启示。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员工目录引言……………………………………………………………………1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形成过程……………………………1(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1(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形成过程……………………………………2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3(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3(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4(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6(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7(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8三、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重点及理念…………………………9(一)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9(二)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10四、信息时代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12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1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引言21世纪是质量竞争的世纪,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是衡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之后,我国经济已经非常深刻地融入了实际经济的框架,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各地,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然而,中国制造的质量,还没有像中国制造那样得到世界额认可,原因是与以前相比,中国制造的质量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发射卫星的安全可靠性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更多的中国制造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数次危机事件,更引发了国民对质量问题的担忧,我们应该承认,在持续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无论是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还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都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和缺陷,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现在必须继续高度关心质量问题,必须继续学习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继续大力促进中国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水平,这是中国由世界制造大国走向世界制造强国的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全民生活质量,实现中国梦的正确之路。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及其形成过程(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路对于中国人早已不是陌生的名词了,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介绍、推广、普及、建设的历程。目前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定义是:2“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这一定义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最新发展成果,得到了质量管理界广泛共识。(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形成过程质量问题人们早已关注,质量管理也经历了很久的发展,但是,全面质量理念却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费根堡姆认为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只是局限于制造过程,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不能局限于统计方法。这样,质量管理由制造过程中的统计质量控制逐渐发展成为满足顾客要求必须的所有过程,方法也变得多样化了。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起飞过程中,为了改变战前日本制造质次价廉的评价,确立了质量立国的方针,引进美国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以后,在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简称CWQC),并开发出许多有效的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将其概括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在于整个公司从上层管理人员到全体职工都参加质量管理。不仅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参加质量管理,而且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以及行政办事机构也参加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不仅用于解决生产过程、进厂原材料以及新产品设计管理等问题,而且当上层人员决定公司方针时,也用它来进行业务分析,检查上层管理的方针实施状况,解决销售活动、人事劳动管理等问题,以及解决办事机构的管理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和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企业在许多领域打败了美国企业,日本产品在全球成为了高质量的代名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开始进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推行。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过程、全员和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开始被国人熟悉。31987年,美国设立了国家质量奖(又称波多里奇奖),1998年改称为卓越绩效准则。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7年首次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又经历了数次修改。不论是ISO9000系列标准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卓越绩效准则,都可以看成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总结和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工作重点和实施细则。在这一时期,我国许多企业,引进了ISO9000系列标准等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我国企业开始进入了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学习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时期。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三全一多样”。1.全员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因此,产品质量人人有责,必须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上至厂长(经理),下至工人,人人关心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只有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作业),到销售、服务等全部有关过程的质量管理。任何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即质量环。要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体系,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4首先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每个企业都可以划分成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各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当然,各层次活动的侧重点不同。上层管理侧重于质量决策,制定出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中层管理则要贯彻落实领导层的质量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出各部门的关键、薄弱环节或必须解决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的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管理则要求每个职工都要严格的按标准。按规程进行生产,相互间进行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助,并结合岗位工作,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进行作业改善。其次从质量职能角度看,为了有效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并且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满足顾客期望的产品,最终必须建立起全企业的质量体系,使企业的所有研制、维持和改进质量的活动机构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质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的因素系统的控制起来,全面管好,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区别不同的影响因素,广泛、灵活的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来解决当代质量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思考方法,做到程序科学,方法灵活,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1.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任何产品都必须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否则就没有或未完全实现其使用价值,从而给消费者、给社会带来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必须是第一位。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全体职工,尤其是领导层,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目标时,首先应根据用户或市场的需求,科学的确定质量目标,并安排5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当质量与数理、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把质量、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放在首位。当然,“质量第一”并非“质量至上”,质量不能脱离当前的消费水平,也不能不问成本一味讲求质量,应该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把质量与成本加以统一,确定最合适的质量。2.用户至上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用户至上”就是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服务的思想。要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尽可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应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这里所谓的用户是广义的,不仅指产品出厂后的直接用户,而且指在企业内部,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下工段或下车间是上工段或上车间的用户等等。3.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检验是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不允许不合格品出厂的把关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检验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但是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检验,而主要在于设计和制造。设计质量是先天性的,在设计时就已经决定了质量的等级和水平;而制造只是实现设计质量,是符合性质量。二者不可偏废,都应重视。但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对于设计质量还需要格外强调。4.强调用数据说话这就是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科学的工作作风,在研究问题时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和表面现象,要对问题除去有定性分析外还尽量有定量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避免主观盲目性。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广泛的采用了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其中用的最多的有“七大工具”,即因果图、直方图、排列图、相关图、控制图、分层法和调查表。以后日本又提倡和推行了“新七大工具”。即关连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数据分析法、过程决定程序法(PDPC法)和箭条图法。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有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化分析、实验设计、时间序列分析等。5.突出人的积极因素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是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与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格外强调调动人的积极因6素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现代化生产多为大规模系统,环节众多,联系密切复杂,远非单纯靠质量检验或统计方法就能奏效的。必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加强质量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提高质量意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一靠教育,二靠规范,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考核,同时还要依靠有关质量的立法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各种激励和处罚措施。(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1.预防原则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贯彻预防的原则,凡事要防患于未然。例如,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采用
本文标题: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1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