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摄影》。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我为学生选择的是《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分上、下两册,此课程主要参考这本教材进行的课程设计。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创意以及photoshop等先行基础课程,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以及专业性质不同,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如相机结构、特征和功能等,能初步掌握相机的曝光、构图知识和灵活操作相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大量的优秀图片的欣赏和讲解,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能独立拍摄比较理想的摄影作品。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着摄影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由于构图与用光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构图与用光的基本方法,能更好的用镜头语言来表现富有创意的主题。教学难点:难点是由于摄影本身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之前学生没有任何基础知识,在掌握一些概念的过程中理解起来会很抽象,要运用大量的图解与示范操作才能讲清楚,所以教学的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灵活的操作镜头。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我们都知道摄影是一门培养人的审美和构图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各个不同专业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由教师示范操作,达到直观易理解的功效;•理论教学环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课堂气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制作精美的电子演示文稿、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教学等,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贴近大师的优秀作品,提高其鉴赏和审美能力;•从学生的作品中寻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践环节中采用按专业分组进行主题创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注重考核与平时学习的融合。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阶段性考核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重视平时操作和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推动作用。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研究并思考,例举不同镜头语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学法学情分析:由于专业背景不一,对摄影的理解程度不一,虽然有一定的兴趣和自学能力,但由于以前并未接触过此类课程,无相关基础。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2~3分钟)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调动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我们讲授了照相机的构造和基本原理,2.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课堂小结:(2~3分钟)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摄影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5.布置作业。针对各个不同专业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根据不同镜头特点创作同一题材,不同风格的摄影作品(风景、人物、静物均可)。七、小结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减。2.教学策略的选用(1)组织外拍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虽然也做了系统的剖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对这种知识的深入体验与探究。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八、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本文标题:摄影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1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