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人教版必修3)(共37张PPT)
两学一做的心得体会3000字论文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新特点新变化,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共产党在这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是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时刻牢记自己对党和人民应尽的业务和责任。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永不落伍。作为一名医生党员,我认为就必须加强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对党章的学习,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有意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党章学习要有意。要做到有意,首先,要勤读。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共产党员不经常读,就会忘记,就会模糊,就会生疏党章的知识理论,宗旨观点。每位共产党员的时间都很宝贵,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都非常忙。自己在工作之余,工作之内都必须多读,勤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党章的知识内容,牢记自己是中国特色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国历史上第一幅世界地图清初但日本人却把《海国图志》大量翻译,推动日本明治维新。林则徐人微言轻,其著作受冷遇。3、意义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3、“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某一部书的称赞。”请问这部书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编》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4、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该书????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惕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5.“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①开始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④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如何评价林则徐等人的新思想积极性: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局限性: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局限。他们虽然主张抵抗外国侵略,反对清王朝统治者的对外投降卖国,但又不可能真正地依靠人民抵御外国侵略,当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时,他们便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他们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持封建统治,因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二、“中体西用”—洋务派的学西方1、背景: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2、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前提:肯定封建制度4、论战:洋务派和顽固派.两派的异同相同:阶级属性:地主阶级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不同:手段不同,对待西方事物的态度不同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致远号全体将士合影轮船招商局的轮船同文馆的学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5、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京师同文馆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失败的原因:(在当时的中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1)列强的破坏(不希望)(2)顽固派的阻挠(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评价:•⒈性质:它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⒉历史影响:⑴积极方面:•①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设备,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②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开启了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⑵消极方面: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为“两半社会”的命运。•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而不能为国求强;•③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⑤经营管理腐败。•⒊认识:①改革既需魄力也需毅力。•②改革既要布新更要除旧。•③改革成功必须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首要前提,以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保障。(中国近代化必须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1、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3、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的干涉B、顽固势力的反对C、洋务官员的无能D、维新人士的抵制4、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A、以“自强”和“求富”为基本出发点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6、“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A、反对学习西方B、为变法作解释C、宣传中体西用D、维护中华文化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B、中国人善于学习C、谋求社会进步和国家独立D、外国传教士对中国的帮助8、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A.闭关锁国B.没有触及封建制度C.没有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D.顽固派盲目排外注释: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承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洋务派遇到顽固派的阻挠西方的技术等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请问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扩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民权之说”。(2)反映了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指用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洋务派虽然比排斥一切外国势力的顽固派进步,但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腐朽统治,仍然是历史的反动。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思想主张: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结果: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三、维新变法思想(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2、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⑴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⑵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三世说进化论据乱世生平世太平世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批判君权民主君仆、主权在民动摇君权论的基础位于东山区大塘街长兴里广州万木草堂万木草堂曾三迁堂址:1891年在今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现该旧址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邱氏书室;1892年迁至卫边街的邝家祠,地点在今广卫路附近;1893年因来学者众,遂迁至广府学宫仰高祠(即今文明路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内)。“三世说”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软弱性: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又由于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也害怕人民群众,因而资产阶级有软弱性,妥协性。维新派与顽固派“中体西用”的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祖宗之法不可变宁亡国不可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权坚持科举取土,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思考:维新变法思
本文标题: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人教版必修3)(共3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2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