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05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讨论•幼儿要不要识字?•教育要适应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如果孩子以前未识字,但到了入学前的幼小衔接,就需要教孩子识一些字。让孩子逐步适应间接经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真的难于跟上几乎和直接体验无关的小学学习。第一节知识及其学习概述•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不应把知识作为事先已经断定了的结论和解释教给儿童,不要用知识的“权威”去“压服”儿童,而应该把知识当成是一种看法、一种解释。让儿童去理解,去分析,去鉴别,•在不可超越、无可挑剔的“权威”面前,儿童就不可能有展现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一、知识概述(一)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从本质上说,知识时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知识是经过个人主观建构的信息。知识不简单等同于能力,但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二)知识的类型1、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前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解决的是个体从不知到知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后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解决的是个体从不会做到会做到熟能生巧的过程。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该类知识强调“是什么”,如“李白是我国著名诗人”等。•陈述性知识包括单词再认、数字事实、不同领域中的一些基本事实和概括等。•陈述性知识可以言传,它可以通过言语形式向他人传授,不会出现“欲说而不能”的现象。•简言之,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按照一定程序或步骤来做事的知识,它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状态,而是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该类知识强调“怎么样”。如“打字”、“计算加减法”和“处理不专心儿童”等技能或问题解决。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样做的知识,既可涉及怎样驾车之类的运动技能,也可涉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某一数学原理之类的认知技能,当然还可涉及怎样使用己的认知资源之类的认知策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关系•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另外,掌握记笔记、阅读等程序性的知识对学习陈述性知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一类知识指用“书面文学、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后一类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三)知识的表征1、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陈述性知识以概念、命题、命题网络、表现或图式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表征。2、知识的表征方式(1)概念;(2)命题;(3)表象;(4)图式;(5)产生式(1)概念幼儿重点学习的就是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知识表征形式。(2)命题和命题网络命题•命题这个术语来自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是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一个命题虽然只能有一个关系,但其中包含的论题可以不止一个命题用句子表达,但命题不等于句子,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命题。•我们在上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命题网络•两个或多个命题由于有某个共同的成分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命题网络,也称为语义网络。(3)表象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4)图式现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J.R.安德森认为:“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命题是适合的,但是对于表征我们已知的有关一些特殊概念的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命题是不适合的。”图示表征了人类对某个主题的知识具有的综合性之。比如:教师在头脑中都有关于教室的图式,与它相关的信息有教师、学生、黑板、课桌、讲台等,(5)产生式•产生式人脑之所以能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各种复杂活动,是由于人经过学习,其头脑中储存了一系列的以“如果………那么……..”形式表征的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产生式。示例:请计算:25+15+48+9=?二、知识学习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识学习•广义的知识学习既包括个体对知识的发现,也包括对知识的接受。•间接经验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知识掌握的过程,这就是狭义的知识学习。•知识的掌握,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儿童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作如下理解:•首先,知识的掌握发生在知识的传递系统中。知识传递系统是由教师、儿童及传递知识的教学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次,虽然儿童在知识传递系统中扮演者接受者的角色,儿童对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接受学习。但儿童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再次,知识的掌握使通过新知识的活动及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而实现的。(二)知识学习的类型•现代认知派对言语信息的认知分类:•加涅把言语信息分为:符号、事实及有组织的学习•奥苏贝尔把言语信息即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其中有意义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类。(二)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儿童在掌握概念时,其学习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3、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某个句子的意义。命题由句子代表,组成句子的词实际上都代表相关联的概念。因此,学习命题,必先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三)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过程划分为知识的生成与理解、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三个阶段。•知识学习的每个阶段都遵循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从建构观点看,个体获得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从外到内的传送转移过程,不是学习者原封不动地接受、占有知识,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即知识同化与顺应的双向建构过程。同化与顺应皮亚杰用这一概念解释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关键,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1、知识的同化: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并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就叫做知识的同化。同化是指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表变的过程。•2、知识的顺应:随着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就是知识的顺应。顺应是指新知识的纳入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调节和改造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第二节知识理解与幼儿教育指导一、知识理解概述(一)什么是知识理解•广义的理解意指一切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也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而狭义的理解特指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的过程。•一般而言,知识理解主要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二)知识理解的过程•知识的理解就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过程,即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及相关知识经验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认知过程。二、幼儿的知识理解及教育指导(一)知识的情境性与情境性教学情境性教学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其次,这种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儿童,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儿童的探索。•最后,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二)材料的直观性与直观教学直观可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例如,各种图片、图像、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等。•3、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幼儿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幼儿园教学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的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教育要求、教学大纲,以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活泼、生动的组织形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活动。第三节知识整合与幼儿教育指导一、知识整合概述(一)什么是知识整合知识的整合即是知识的系统化。将互相关联的知识组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就是把有联系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知识系统化的核心就是反映事物和现象的简单联系和规律。(二)知识整合的过程知识整合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即把零散知识转化为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的过程。二、幼儿的知识整合及教育指导•(一)幼儿知识整合的可能性与重要性•知识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幼儿知识的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幼儿认知整体发展,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有效地发挥其同化与顺应机能。•表现为:(1)知识整合有利于幼儿知识结构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识整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识潜力;知识整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用深入、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3)知识整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用深入、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二)知识系统化教学:一日生活经验的合理整合•幼儿知识系统化教学是在儿童先前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发现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概括出本质规律,且以该本质规律为中心环节,把其他零散的知识按层次连接为体系的过程,是对一日生活经验的合理整合。•包括:(1)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整合;•(2)生活活动中的知识整合;•(3)游戏活动中的知识整合。真题再现第四节知识迁移与幼儿教育指导一、知识迁移概述二、知识迁移的实现一、知识迁移概述(一)知识迁移的含义与分类一般来说,迁移就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简单的说,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知识、技能的迁移,有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迁移,有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迁移等等。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和负迁移(按影响效果分)•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也称助长性迁移、积极迁移•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抑制性迁移、消极迁移•(2)按照迁移发生的方向分:顺向迁移:已有知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影响;逆向迁移: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3)按照迁移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一般迁移:先前学习内容的原理、方法等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具体迁移:先前学习内容的创造性组合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特殊迁移(二)影响知识迁移的主要因素1、来自学习者的因素(1)学习者的学习心向(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者的认知技能和策略(4)定势的作用链接2、来自学习对象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相似性)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学习情境的相似性;C、学习目标的相似性。二、知识迁移的实现:为迁移而教(一)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动经验1、利用具体事物支持幼儿的学习迁移2、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迁移理论强调幼儿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在学习迁移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必须丰富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幼儿在学习
本文标题:05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3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