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章投入产出核算主要内容3.1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3.2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3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3.4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3.5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学习目标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投入产出核算由于有了投入产出表,“我们在经济学中有了理论和事实之间的桥梁,一座名副其实的桥梁。经济学中的远距离作用一点也不比物理学中的少。在任何一点上,一个事件的影响都是通过把整个体系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交易链条,而一步一步地到达其他经济部门的。一个有关整个经济的比率表,可以使我们尽量详细地从数量关系方面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内部结构。这样有可能详细地预测受理论问题或眼前的实际问题启发而改革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后果。”——瓦西里·列昂惕夫3.1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投入产出表提供了一张棋盘式平衡表,详细而清晰地描述了国民经济各种产品的来源(投入)与去向。从这个层次上看,投入产出表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又被称为投入产出核算;某种意义上,我们可将投入产出核算理解为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误差总产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一产业687724917255034344111563421067974666142052328267248893第二产业10260364783482134322563954909726443808160822280265864-2613577581第三产业309453386387329521545848348497104129132671011975828-1802192385合计2023444308689496552815965533519110543654849554133820474021-1860818859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271824599436871110047固定资产折旧48270101146138519生产税净额1430181621766437256营业盈余04333293689380222增加值28695134495102889266044总投入48893577581192385818859表3-1中国2007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3.1.1投入产出表入门第Ⅰ象限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反映各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第Ⅱ象限最终使用流量第Ⅲ象限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量第Ⅳ象限图3-1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3.1.1投入产出表入门事实上,第四象限只在理论意义上存在,现实的投入产出表并没有这一象限,因此在图3-1中用虚线表示。理论上,第四象限应该记录收入分配流量,但是,由于收入分配的相关内容难以放入最初投入*最终使用的框架之中,故这一象限只有空缺,这最终导致了投入产出表曲尺形的形状。实际当中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不会如表3-1那样只有三个部门,通常的规模是数十个或者数百个部门,无论规模如何变化,表的基本结构与含义是不会变的。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核算GDP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根据三方等价原则,如果不存在数据收集中的误差,三种方法的结果是相同的。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清晰地看到GDP之所在,了解为什么可以用三种方法进行核算,以及三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下面以表3-1为例说明如何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误差总产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一产业687724917255034344111563421067974666142052328267248893第二产业10260364783482134322563954909726443808160822280265864-2613577581第三产业309453386387329521545848348497104129132671011975828-1802192385合计2023444308689496552815965533519110543654849554133820474021-1860818859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271824599436871110047固定资产折旧48270101146138519生产税净额1430181621766437256营业盈余04333293689380222增加值28695134495102889266044总投入48893577581192385818859表3-1中国2007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按照生产法,计算每个部门总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差额并求和,就可以得到GDP。GDP=第一产业总产出(48893)-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20234)+第二产业总产出(577581)-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443086)+第三产业总产出(192385)-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89496)=266044(亿元)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按照收入法,计算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盈余之和。GDP=固定资产折旧(38519)+劳动者报酬(110047)+生产税净额(37256)+营业盈余(80222)=266044(亿元)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按照支出法,GDP等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与净出口之和。GDP=居民消费合计(96553)+政府消费合计(3519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合计(105436)+存货净变化合(5484)+出口合计(95541)-进口合计(74021)=264183(亿元)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支出法的GDP不等于生产法和收入法的GDP,存在统计误差。在该表中,误差是1860亿元。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而言,投入产出表的优势或者说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因此,它最基本的优势在于:•显示中间投入的总量,说明中间投入的构成;•说明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进出口的总量,显示消费、出口和进口了哪些产品,新增固定资本的构成情况;•显示总的劳动者报酬及营业盈余等情况,说明各部门的情况。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而言,投入产出表的优势或者说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2.投入产出表通过其多部门结构,简洁明了地揭示了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把生产过程这个著名的黑箱曝光了。•其中,复杂的关联效应既包括直接关联效应,又包括间接关联效应。•投入产出表将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一般均衡的思想终于有了一个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3.2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要准确理解和恰当运用投入产出表,需要掌握其数据口径。要理解投入产出数据口径,需要掌握以下关键问题:1.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2.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3.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4.进口流量的处理3.2.1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国民经济核算涉及两类部门: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为住户服务的非盈利机构和住户等部门。•产业部门: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基层单位即构成一个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核算中应用了产业部门,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更具有同质性的产品部门。1)产业部门:基于基层单位来界定。2)产品部门:基于同质生产单位来定义。3.2.1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基层单位和同质生产单位的区别:“基层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企业的一部分,它具有单独的场所,只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者主要生产活动在其余全部增加值中占有绝大部分。”——联合国SNA-2008区别:基层单位既包括主要生产活动,又包括次要生产活动;同质生产单位则只包括一种生产活动。3.2.1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总而言之,一个产业部门由按照主要生产活动分类的基层单位构成;而基层单位一般或多或少有次要生产活动——因此,产业部门的总产值往往包含一部分在性质上应属于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活动的产值。例如:“石油加工和炼焦业”的产值中会有一部分电力供应活动的产值。产品部门则完全由同一类生产活动构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产业部门又可称为混合部门(或称企业部门),而产品部门又称为纯部门。3.2.1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因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口径之不同,有四种棋盘式的平衡表:1)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2)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又称U表或供给表)3)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又称V表或使用表)4)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很少使用)3.2.1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从应用角度看,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是标准的投入产出表,最符合投入产出建模所必须的同质性假定,数据的含义最为清晰,——在投入产出建模应用中,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使用最为广泛,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但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的编制最为困难,与现有统计体系距离最远,因此在核算层面使用不多,甚至很多国家并不直接编制此类平衡表,而是通过间接方法加以推算。3.2.1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从核算角度看,比较青睐的是供给表和使用表,因为其编制所需数据可以从现有统计体系中较容易地获得。一般按照CPC(主要产品分类)对产品进行分类,按照ISIC(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对产业部门进行分类。通过间接推导法,可基于U表和V表推出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目前,我国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是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3.2.2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投入产出核算有关的价格主要有三种: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其中•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向购买者收取的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用之后的部分。•基本价格是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部分。3.2.2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基本价格产品税(不包括发票单列增值税)产品补贴生产者价格购买者的不可抵扣增值税另行支付的运输费用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商业毛利购买者价格3.2.2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总体看,基本价格和生产者价格更能准确地测度生产者的真实所得,两者只是对税收和补贴的处理不同;购买者价格则衡量购买者的实际支付。SNA-2008建议在投入产出核算中应使用基本价格,但实际的投入产出表大多采用生产者价格,我国也是如此。注意:•由于采用生产者价格,在编表时,按购买者价格核算的最终使用必须从中扣除各项流通费用,并将其归入货物运输和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等各流通部门。•每一张实际的投入产出表都会注明自己所使用的是何种价格,这是阅读和使用投入产出表要注意的第二个关键信息。3.2.3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使用投入产出表需要了解和特别注意的第三个问题是部门分类: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部门分类有两种: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StandardIndustryClassification,ISIC)2、GTAP部门分类体系第二版(GTAPSectoralClassification,revision2,GSC2)3.2.3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注意:不同部门分类之间对应关系相当复杂,不能简单转换。有时,ISIC的一个部门对应GSC2的多个部门;有时,GSC2的一个部门对应ISIC的多个部门;有时,还有可能交叉对应;有时,即使使用相同名称,也有可能包括不同内容。中国投入产出表按照ISIC确定其部门分类,但在阅读国际文献,就很有可能遇到应用GSC2的投入产出表,了解二者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对数据的错误理解和应用。3.2.4进口的处理方式投入产出表中,出口被当做最终使用的一部分处理,只记录当期每种产品出口了多少,至于其在国外用途如何,究竟是作为中间使用还是作为最终使用,则不再记录。——这种处理方法符合国民经济核算以本国为主的一般原则。进口应如何处理却不是如此简单。基于本国为主的原则,进口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在哪里生产出来的,是可以忽略的。
本文标题:投入产出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4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