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内容摘要】:以新课改为契机,抓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之路。【关键词】: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制度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内涵发展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新世纪之初,“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校本教研”由此产生。它是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重要的教学制度,它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需要,形成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全新的教研方式,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研究、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从教育科研的神秘殿堂走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全国几千万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的视野里,教师参与教研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适应新课程,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达到科研强校的目标。本文主要从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论题,谈谈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的点滴体会。一、对校本教研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校本教研可以界定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具体学校中存在的各种具体而真实的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以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研究,旨在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认为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制度”一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制度,所以我们可对校本教研制度作这样的解释: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往往又被简称为“校本教研制度”,是指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证校本教研有效地进行,形成的以学校实际问题为课题的研究制度。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决于好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即以制度为中介促进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师的成长。第二、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并协调着校内关系。这些关系包括: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辅人员的关系等。第三、使学校成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研究的主题来自学校、来自教学现场,强调为学生成长、教师专业提高及学校发展服务。只要带着研究的眼光,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课题。校本教研的目的是在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建设特色学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障学校持续不断发展、维持学校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推动力量,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办特色学校、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具有以下现实意义。⒈实践价值第一,有利于推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将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则将从实践层面上推动课改的进程,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程。第二、有利于形成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人们对教育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期望值加大。同时,人们对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状况普遍产生不满。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科教方能兴教,振兴基础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重点。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立足于现实,通过发展性研究,寻找一条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教育科研之路,为国家、地方、学校和教师发展构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第三、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参与着同文本的对话,同时双方发生着思维的碰撞,产生着一些教学研究的源课题——教学实际问题,并通过教师个人或集体研究,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证实。所有这一系列的工作只有在新课程背景下方能更有利于实现,且只有以校为本的教育制度才能保证其实施,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提供了机遇,使教师在教研工作中发挥其固有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第四、有利于形成丰富多采的办学风格。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当今的新课程为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而学校地域、社会条件、办学资源等的差异也导致了办学模式不能整齐划一,应走多元化道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立足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研究,是科研兴校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实,为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创造性。⒉理论价值第一、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作为立足点,体现教育理论对于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关注,可以丰富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的理论,充实行动研究的内容。第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改变教师工具论的倾向,体现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师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着眼于学校特色的创建,对于学校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具有冲击和创新,有助于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第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将突破以往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局限,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丰富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⒊人文价值第一、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确立了自下而上的研究制度,特别是教师共同体的参与,有助于教育中民主、平等意识的确立。第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创设了以校为本培训机制,在培训和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逐渐提升,有助于教师主体意识的发挥。第三、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决定了某些研究问题的不可预知性,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这更加为教师教研创造性的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第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师在此理念指导下,必将促进青少年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和完善。二、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的实践过程回首近几年学校的突飞猛进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实验中学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发展,确立了“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方略,“关注差异,多元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核心办学理念,以队伍建设和校本教研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之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方面开创了一条有效、成功的道路。(一)管理机构的改革和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建立科学有效地管理团队是关键。为此,首先,学校紧紧围绕管理工作“阵地前移、重心下移”的主导思想和“宏观上管住、微观上搞活”的管理策略,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对学校原有管理职能部门及人员进行整合和缩减,确立了“两条线管理”的基本思路,即以级段主任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团队和以教研组长、科目组长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团队,学校主要班子成员包级包组管理,学校主要班子成员和各个年级、教研组、科目组实行“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基层基础管理作用,减少了管理环节和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二,专门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做到校本教研的考核制度化。一是建立教研组、科目组、级主任、班主任考核制度,使校本教研有章可循。二是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量化测评小组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并给予公示。三是校本教研的实践评价采取自评、教研组互评、考核小组综合性评价的办法,同时对邻近基本合格边缘的个别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避免了不合格评价的结果的产生。四是校本教研的奖励机制健全,并将教师参与教研的过程考评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三,明确管理目标。把“管理有格、管理有序、管理有法、管理有效”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目标,努力营造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协调发展的管理文化。管理有格,就是要建立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章可依的办学质量制度体系;管理有序,就是建立“决策-执行-运行-反馈”的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工作有计划、措施有落实、检查有反馈;管理有法,就是要做到管理常规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管理有效,就是实行管理阵地前移和重心下移,做到事事抓落实,事事有落实。(二)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1、抓学习,促进观念转变。眼界决定境界,校本教研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为此,学校坚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会代训”,通过会议形式,大力宣讲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师心中扎根;二是“派出去学”,每学期都不失时机、不惜重金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每年教师外出学习出差费用多达9万余元;三是“任务驱动”,制定教研组“学理论、促提高”活动计划,规定每个教研组每月至少组织理论学习一次,学习情况纳入教研组常规考核;四是建立教师学习激励机制,建立了集休闲与阅览为一体的教师读书屋,选购大量教育专著供教师阅读,公费为班主任订阅《河南教育》、为各教师办公室订阅《课改导刊》。同时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自行选购一本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期末带上学习笔记或心得由学校报销。五是自行选编《实中文摘》等校本教材,供教师学习使用。这些举措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教师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抓研修,促进专业发展。强化校本教研,寻求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不断实现学校新的跨越,促使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必由道路。栾川县实验中学坚持把校本教研和教科研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严格督查教学常规落实的同时,有意识将“向常规管理要质量”渗透和统一到“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上。学校把“兴教育科研之风,走教育科研之路”作为学校品位提升的关键,把校本研修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形成以教科室为龙头、以教研组为网络的教科研体系,初步构建学——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形成校本教研“四步曲”:即以学带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研促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听促教,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改促研,提高课堂研究水平。除坚持搞好“一课一反思”、“教案变学案”和集体备课外,为促进校本教研的纵深发展,实验中学坚持不断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开展“天天公开课”活动,把听课、评课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手段,纳入教学常规,进行过程考核;二是设立每周的“一周论坛”活动。以年级科目组为单位,对本周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研讨,制定改进方案,同时对下周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作业设计等进行讨论;三是建立省、市、校、组课题研究网,确立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科科有课题,人人有项目”。让科研走进课堂,把教室变成实验室。四是聚焦课堂教学,进行“好课标准大讨论”和“提升课堂效率大讨论”活动、“课堂教学反思五十问”活动、优质课赛讲、新课程观摩教学、教师科研成果汇报课等系列活动,检验科研成果。五是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的优劣,自我诊断,自我分析,在诊断、反思在中定位,在实践、改进中提升;六是创造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思想和班级管理思想研讨,引导全体教师由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实践向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升教育教学思想、形成教育教学理念、凸显教育教学特色转变:七是开办《栾川实中论坛》网站,创办《实中校园》校报,开设教改教研专版和教师论坛,引发全校教师“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为全体教师的教研科研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评选“首席教师”、“育人能手”、“最受欢迎的教师”、“十佳课改能手”、“十佳好学上进教师”等,引导和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三)以学校特色建设为平台,促进新课程改革深度发展学校的特色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是素质教育推进的有效手段,也是校本教研工作开展的有效平台。栾川县实验中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学校发展的实际要求,遵循“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思路,按照课程开发的人本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为目标,积极实施校本
本文标题: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7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