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一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一甘肃省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甘肃省农牧厅二○○四年九月规划审定首席专家:张福泉规划编制技术负责:贾克礼执笔:张学斌修订:种植业管理处规划组织编写:发展计划与市场信息处1目录一、发展现状……………………………………………………………2(一)基本情况…………………………………………………………2(二)主要问题…………………………………………………………7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9(一)市场前景分析……………………………………………………9(二)主要问题…………………………………………………………13三、发展思路与目标……………………………………………………14(一)发展思路…………………………………………………………14(二)发展目标…………………………………………………………15四、优势区域布局………………………………………………………17(一)优势区域划分依据………………………………………………17(二)苹果优势区域的划分……………………………………………25五、主要建设项目………………………………………………………30(一)优质苹果基地建设………………………………………………30(二)良种及苗木繁育体系建设………………………………………32(三)采后处理及贮藏、加工设施建设………………………………33(四)苹果信息网络系统和服务体系建设……………………………34(五)科技培训基地建设………………………………………………35(六)苹果非疫区监测体体系建设……………………………………35六、计划进度……………………………………………………………36(一)2003~2005年……………………………………………………362(二)2004~2005年……………………………………………………36(三)2005~2007年……………………………………………………37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7(一)投资估算…………………………………………………………37(二)效益分析…………………………………………………………38八、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40(一)保证措施…………………………………………………………40(二)政策建议…………………………………………………………42附图1甘肃省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2庆阳市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3平凉市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4天水市(含礼县、西和县)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1甘肃省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甘肃是我国北方水果的主产区之一,其既有适合各类落叶果树栽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又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传统经验与技术。果树生产是甘肃农村经济和“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九九五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决定》,把林果业作为全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提高了果树在振兴甘肃经济中的地位,明确了果树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了果树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果产业的发展。从这些年农村的变化中看到,由于果产业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种植业结构,活跃了城乡市场,培植了地方财源,致富了一方百姓,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果树生产和在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严重制约了果产业向更深、更高层次的发展。譬如,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规范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的程度不适应;跨区域非优生区盲目发展的弊病;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栽培、分户管理的经营方式与必须面对的国内外市场的激列竟争,就显现出果产业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缺乏切实可行的果树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导致了果树生产管理水平低、技术含量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总体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因此,抓住国2家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区的有利机遇,制定科学严密的果树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开发利用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甘肃果品的品质优势,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对于推动我省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发展现状据统计,截止2002年甘肃果园面积已达到442.18万亩,产量137.05万吨,果品商品量104.89万吨,商品率76.53%,产值9.44亿元。其中,苹果面积245.29万亩,产量77.60万吨,产值3.73亿元,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产量和产值的55.47%、56.62%和39.51%,果品优质率在35%左右;梨园面积75.84万亩,产量26.63万吨;杏园面积42.28万亩,产量8.18万吨;枣园面积25.24万亩,产量6.07万吨;桃园面积15.67万亩,产量6.91万吨;葡萄面积13.45万亩,产量5.24万吨;柑桔面积0.32万亩,产量0.29万吨。其它如李、樱桃、猕猴桃、山楂等小宗水果及仁用杏、扁桃等干果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水果生产产业链长,就业容量大,所以果业的发展又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区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基本情况1、苹果产区分布情况甘肃果树栽培遍布全省14个地、州、市,约80个县、市、区。苹果也广泛分布在50多个县、市、区,但是天水市、平凉市、3庆阳和陇南地区的礼县、西和县等,不仅栽培集中,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表一),而且正在从栽培的次适宜区向最适宜区集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表一2002年甘肃省各地区苹果栽培面积及产量分布表面积、产量地区面积(万亩)占总面积%产量(万吨)占总产量%全省合计245.29100%77.60100%兰州市5.612.294.706.06嘉峪关市0.220.010.100.13金昌市1.810.740.310.40白银市7.443.033.724.79天水市67.8327.6514.1618.25酒泉市5.422.212.573.31张掖市12.335.034.545.85武威市13.305.424.075.24定西地区4.421.800.961.24陇南地区27.6511.274.375.63平凉市64.7926.4124.7331.87庆阳市30.5712.4611.2114.45临夏州2.070.840.430.55甘南州1.400.570.500.64其它1.830.751.221.57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省按照“东苹西梨”、“中杂(杂果)南干(干果)”和集中优势产区、壮大优势产业的指导思想,调整果树种植结构优势区域布局。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天水为中心的陇南浅山丘陵区和以泾川为中心的陇东中南部川塬区两大苹果产业带;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的梨树产业带;以甘肃中部和黄河4甘肃段中上游沿岸为中心的鲜食杏、李、枣等为主的小杂果产业带和以陇南武都、康县、徽县为中心的核桃、扁桃、油橄榄等为主的干果产业带四大产区。这四大产区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并初步形成了区域化栽培的格局。以天水和泾川为中心的两大苹果产业带,至2002年,苹果面积达到190.84万亩,年产量54.47万吨,分别占全省苹果面积和产量的77.80%和70.19%(详见表一)。其中,秦城区12.87万亩、秦安县24.97万亩、礼县21.13万亩,泾川县14.02万亩、崆峒区14.90万亩、静宁县16.33万亩。尤其是以泾川为中心的苹果产业带与陕西渭北高原已连为一片,成为我国新发展的优质苹果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苹果产业带的形成使这些产区的地区优势和品种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区域性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果农收入大幅度增加。天水是“花牛”苹果的故乡,也是我国苹果种植最适宜区之一。市辖秦城、北道两区及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五县。“八五”以来,全市始终把发展苹果生产作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常抓不懈,至2002年,全市水果总面积达85.49万亩,总产量18.72万吨。其中苹果67.83万亩,产量14.16万吨,苹果重点产区人均苹果面积0.7亩,人均苹果收入150元。栽培品种有元帅系首红、超红、哈蒂、天汪一号等3~5代新品种和着色系富士为主的早、中、晚熟品种60多个。其中元帅系占50%,富士系占30%,其它早中熟品种占20%。为了尽快适应果品加工市场的需要,从2001年起,天水市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5以澳洲青苹为主栽品种的高酸加工苹果基地2万亩。苹果生产已成为全市1/3乡(镇)扎根性的支柱产业。庆阳、平凉两市辖西峰区、崆峒区等共2区13县。截至2002年底,两市累计发展水果148.53万亩,总产量48.18万吨。其中苹果面积95.36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64.20%,苹果总产量35.94万吨,占水果总产量的74.60%。已建成以董志塬、屯子塬、早胜塬、宫河塬及泾川、静宁等县(区)苹果万亩果园乡(镇)33个,千亩村140个,10亩以上果园大户2500个;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195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3%。特别是全省林果产业十强县的泾川县,坚持多年发展果树生产,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新格局。该县几届政府坚持果业发展,成立果品产业领导小组,出台“扶持果品产业十条优惠政策”,开发治理“四荒地”兴建果园,改变了过去传统农业格局,果粮比由1:9调整到4:6,目前全县户均果园2.56亩,人均0.60亩,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08元,3、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步伐加快,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成绩显著近二十余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果树生产的发展,全省各级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先后承担完成了近80项国家、省、市(地)级科研、科技推广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科技成果。在果树资源、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方面,有果树资源调查整理利用研究、远缘杂交育种、品种间杂交育种、良种引进筛选推6广、果树区划及良种基地建设;苹果矮密早栽培技术,苹果“两高一优”栽培技术,幼树及花芽安全越冬栽培技术,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技术,果实套袋、覆膜(草)抗旱、保墒、节水灌溉技术,果园绿肥、配方施肥、盐碱地改良技术,苹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研究、推广项目。这些科研、科技推广项目的完成,不仅是某方面的技术创新、或取得了成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省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在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对食心虫类、叶螨类,苹果腐烂病、霉心病、黄化病及苹果缺素症(钾、锌、镁、硼)等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找到了防治途径和办法,防治成效显著,病虫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在果树生理和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苹果越冬防寒生理,花芽分化研究,果品贮藏生理,组培、快繁、脱毒技术,种质保存,倍性育种等项研究,均取得重要成果并指导或直接应用于生产。在贮藏加工方面,进行过苹果土窑洞贮藏、苹果气调贮藏、纳米涂料研制、苹果脆片加工、苹果浓缩汁加工等研究与试验。由于这些项目完全来源于生产实践,所以其科研成果很快就用于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4、贮藏、加工与产销情况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贮藏、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相关产业和市场体系的兴起。目前,全省共建成各种类型的果品贮藏库、果窖、贮藏苹果的窑洞2.80万个,贮量达19.70万吨,占7果品总产量的16.19%。其中近年新建低温冷藏库和恒温气调库等现代化的果库15处,使贮藏条件大大改善。全省现有各类果品加工企业188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品种以杏系列加工产品和果汁、果酒为主。加工的浓缩苹果汁100%销往国外市场。全省共建成中小果品交易批发市场120多处,交易量达50多万吨。一些苹果生产大县还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建成直销信息及经营窗口,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广州、上海、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北京、西藏、新疆等十多个省市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二)存在问题1、果园管理水平低、技术含量低。由于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和农民素质低
本文标题: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