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1—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2017年6月—2—目录前言………………………………………………………………………5第一章农田建设成效及现状分析……………………………………6一、耕地现状……………………………………………………………6二、“十二五”期间农田建设成效…………………………………8三、农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0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11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第三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16一、建设总目标…………………………………………………………16二、建设标准……………………………………………………………16三、建设内容……………………………………………………………17第四章区域布局与建设任务…………………………………………20一、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20二、示范县建设…………………………………………………………21三、建设任务安排……………………………………………………21第五章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24一、提高建设质量,规范项目监管………………………………24二、建立标准体系,统一验收要求………………………………25—3—三、明确管护责任,强化后续管护………………………………26第六章环境评析………………………………………………………29一、经济环境评析……………………………………………………29二、社会环境评析……………………………………………………29三、生态环境评析……………………………………………………30第七章保障措施………………………………………………………33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33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35三、完善项目管理机制………………………………………………36四、切实加大投入力度………………………………………………36五、强化考核激励机制………………………………………………38六、建立技术支撑体系………………………………………………40—4—前言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要求,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漳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和《漳州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规定,编制《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总结近年来漳州市农田基本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分县区分部门建设任务,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的机制和措施,明确资金筹集的原则和渠道,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评析,提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规划》是漳州市“十三五”期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5—第一章农田建设成效及现状分析一、耕地现状(一)耕地数量与质量状况漳州市地处“闽南金山角”地区,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称号。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同时也是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2015年全市基本农田面积255.21万亩,耕地面积为269.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214.67万亩,水浇地面积占17.60万亩,旱地面积为36.84万亩。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年度更新成果,全市耕地平均自然等别为6.29等,等别分布如图1所示,优等地和高等地面积共244.7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0.95%;中等地面积24.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05%,无差等地,耕地质量较高。图1漳州市耕地质量自然等别—6—201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69.69万亩,粮食总产量69.15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07.51公斤,比福建省平均亩产高36.51公斤,比全国平均高54.51公斤。新增和改善机耕面积166248.39亩,新增和改善农田防涝面积116844.26亩,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77876亩,农田防护面积252822.88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9738.38亩。(二)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漳州市持续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排工程输水效率,提高泵站工程完好率、设备完好率和运行效率。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建设为平台,加大农田灌溉节水减排实施力度,实施“五小”农田水利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山地灌溉工程建设,解决易旱山地、农田的灌溉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5,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0.19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4.79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0.56万千瓦,新建改造各级灌、排(渠)管道24172.58公里,新建改造(维修)各类机井、塘堰等水利工程134座,新建和改造(维修)各类灌排泵站7个。2011-2014年10月底,推进6批8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其中第1-3批3个县全面完成),完成漳浦县浦东、云霄县向东、诏安县亚湖3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1个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第6批4个初级水利化县建设(龙—7—文区、诏安县、平和县、华安县)和长泰县、南靖县2个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县建设。二、“十二五”期间农田建设成效漳州市高度重视农田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农机装备配套等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漳州市共竣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个,建设总规模39.64万亩,其中建成高标准农田36.24万亩,包含国土部门建成102个项目,面积17.61万亩;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建成64个项目,面积15.40万亩;农业部门建成15个项目,面积1.83万亩;农发项目5个,面积7230亩;水利部门建成15个项目,面积6790亩。共计投入资金8.17亿元,其中包括中央投资0.42亿元、地方投入7.74亿元、社会投资118万元,单位面积投资标准达2075.06元/亩。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区田、水、渠、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耕地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增长,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33688.63亩,完成土地平整面积202518.64亩,田间道980.46公里、生产路13021.55公里、灌排渠道25157.17公里、农用桥288座、涵(含渡槽、倒虹吸)2440座、机井塘堰等水源工程188座、水闸982—8—座、泵站43座。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规模效益普遍提高。项目建设后,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平均田间道路通达度达69.75%,新增和改善机耕面积166247.89亩。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项目区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面积15399.78亩,规模化经营面积21811.44亩。(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十二五”期间,漳州市农业科技应用步伐加快,通过推广良种良法、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旱作节水、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批稳产高产防灾减灾实用技术,耕地质量得到提升,促进了粮食的连续稳产高产。粮食平均亩产水平达到407.51公斤,共新增耕地33688.63亩,新增粮食产能4.9907万吨,提升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三)增加农民收入截止2015年,漳州市农业产值达到351.54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96元,实现土地流转面积11403亩,项目区受益总人数75305人,农民人均新增农业年纯收入1175.765元,农民新增土地租金收入350元/亩(福建省237元/亩),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土地流转释放了农业劳动力,农民参与工程施工收入527万元,农民务工收入1399万元,土地整治对农民年收入的平均贡献率24.3%,—9—(四)提高农民满意度通过由村委会发放的调查问卷得知,93.89%的农户对工程建设质量表示满意,97.87%的农户对村集体组织推进土地整治建设质量表示满意,有91.1%的农民生活便利程度提高,农民总体满意程度达93.99%,以上指标均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同时通过对水土流失及沙地的治理,大大提升了农田防护能力,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三、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漳州市农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农田建设还处于中低水平整治阶段,工程建设还没有形成大规模整体推进的格局,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农田质量及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耕地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照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均要求严格遵守“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的原则,而当前项目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投入不足,地力培育跟不上,新增耕地质量有待提高。同时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尚处于不断完善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平台。(二)农田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尚未完善农田公共基础设施缺乏后续管护机制,一些水利渠系、梯田、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10—仍很突出。加之长期以来田间工程设施产权归属不明确,建后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关键农时遭遇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导致大面积受灾。(三)农业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措施与农艺农机结合不紧密。多数农田建设重工程措施,轻土壤改良培肥等农艺措施和农机应用;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农业科技应用,致使基础设施建成后的农田科技承载能力差,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致使建设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投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灌溉保障、田间排水、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农田道路等各项基础工程建设和耕地土壤肥力水平,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对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保障漳州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一)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随着漳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日趋加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长,保障供给的压力将日益加大。客观上要求必须切实改变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在耕地资源紧缺,尤其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确保粮食安全有非常重—11—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现代农业是先进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的有机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培育壮大,漳州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使农田具有较高的技术承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必将为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创新粮食生产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创造条件。(三)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尽管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农民从事种植业生产的收入并没有明显增
本文标题: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9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