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我们组提出四个问题进行的研究:一、相关概念二、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三、进一步改善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四、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对策一、相关概念(一)教育学学科特性定位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教育现象(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学科特性:本质上,教育学是一门系统性的经验学科。教育学的经验性质,是指教育学理论的内容有经验的成分,这经验成分就是人类在漫长的教育历史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尝试,在接受成功的激励和失败的惩罚之后得来的教育道理。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教育也是独一无二,因而在教育和培养人的过程中不存在照搬的问题,每个人的教育只能借鉴先前的经验而已,并不具备复制性。皮亚杰认为科学和哲学之间只有一个区分标准:前者从事具体特定问题的研究,而后者倾向于把知识作为整体来研究。教育学具有两种性质:一、教育学要从事具体特定问题的研究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教育学具有科学性质。二、教育学要对某些问题作整体的把握,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以及特定问题零散研究结果进行总括的整体的研究,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它又具有哲学性质。教育学与文化的关系:就广义的文化而言,教育也包括在文化之中。教育不能离开文化,教育学同样不能离开文化的影响,因此教育学又有文化的特性。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学,既有经验的成分,也有哲学的成分,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文化的成分。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第一、社会需求所谓社会是社会结构,它包括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它们对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课程是这些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共同需求主要体现在:(1)对培养新的劳动者和新的政治继承人的需要。(2)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3)对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但社会因素对课程的需求往往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通过教育方针,政策,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间环节或手段来实现的。第二、科学知识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设置的水平,性质和特征。(2)科学新的发明和发现,对课程发展变化的方向,内容,结构和形式都有显著影响。(3)科学知识的分类对学校的课程内容,尤其是课程设置有着重大的影响。第三、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对课程制约的表现:(1)对课程目标的制约。不同学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其课程目标也各异。(2)对课程设置的制约。长期研究表明,个体发展有六个方面的共同需要:认识活动的需要;价值定向活动的需要;操作活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审美活动的需要;体力活动的需要。课程设置不仅反映社会需求和科学知识发展情况,也要反映个体的这种共同需求.(3)对教材编制的制约。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制约着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只有把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统一起来,这样的教材才能受学生欢迎。一、社会需求决定了教育学课程发展的方向;二、知识的更新促进了教育学课程内容的更新及组织形式的改变;三、学生身心发展强烈影响各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组织。教育学课程大体设置状况: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不同学校的教育学专业课设置状况:北师大教育的生理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伦理学,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管理学等华南师大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数学分析、概率统计、数学思维方法、自然科学概述、数学游戏与竞赛、音乐、美术、舞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概论与行动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等河南师大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学、中外教育论著选、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文化学、教育法学、教师教育研究等。教育学专业的现状: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语系学生瞧不起中文系学生,中文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钱钟书《围城》教育系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限本科生),大致可分为三类:(1)热爱教育事业,从小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到了教育系,才发现投错了门。做大学教师是天方夜谭;做中小学教师则是专业不对口,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的职位没有空缺;幼儿教师不但被幼儿教育专业学生霸占,还有性别歧视。到老少边穷地区和广大农村去倒是可以建功立业,可他们又不能背叛“人往高处走”的世俗信条。(2)报考热门专业落马的,他们一面抱怨自己命不好,一面把教育学专业贬得一无是处。(3)把本科专业当跳板,另作他图的。考研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们是一个普遍性的选择。可是真若是考了本专业的研才知道,科班出身的他们一点都不比那些门外汉来得更容易,若是考了其他系科的专业,则感觉到隔行如隔山。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对策: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不变的真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教育学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也应该相互辅助和联系,不能指向学生只传授理论课程。二、与其他专业的联合方面当代教育学的基础包括了更为广阔的学科领域,如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学等。教育学与这些学科相互交叉,联系紧密。三、学分及课时分配方面(1)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2)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课时。(3)重视开展教学实验四、课程顺序方面沈阳师范大学在对教育学专业的调查中,有57.0%的学生并不认为所开设课程是按照一定内在逻辑顺序展开的,甚至有37.8%的学生写不出10门以上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或是错将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当做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所以各课程的开设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例如:外国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应该在比较教育学之前开设,这样可以使学生为比较教育学的学习储备一定必要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五、及时有效的向学生介绍关于课程设置的原因、目的及作用方面大一是迷茫期,大二是探索期、大三是奋斗期,到大四就是弥补期!针对教育学学生的现状与我们课程设置专家的“宏伟蓝图”是完全不符的问题,为了不让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重蹈覆辙”,学校必须迅速改革。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在学生领取通知书时,在通知书里附上教育学专业的可能出路、就业前景、课程设置及其原因、各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及对未来的作用等。(2)学生入学后,对其进行思想、专业知识普及、人生规划教育等,可通过专家、老师座谈的方式,但切不可将一个院的各个专业集中在一起,因为这样无法估计到各个点,最好将一个班的学生和以后可能会给他们上课的教师都聚集起来,点面结合,各个击破。(3)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决不能凭一张试卷定成绩。(4)任课老师可以更全面的收集关于课程设置的资料,学生对课程设置有任何疑问也可得到相应的老师较为规范的讲解。(5)设置课程调整研究小组针对课程调整研究力度不够的问题,应该设立专门的课程调整研究小组。课程调整研究小组的组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任课教师。这里所讲的任课教师不仅要包括现在本科教育学专业有课程安排的教师,更要包括已不在本科授课或很少在本科授课的教师。现正在本科授课的教师对课程调整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更为切实的接触,而且是研究结果的最大受益群体之一;但是现已不在本科授课的教师在过去的授课中积攒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更了解课程内容,对课程设置有着独到的想法。②在校学生。学生是课程调整的直接受益群体,对课程调整有着与教师不同的视角,听取学生的意见更有助于不断完善、规范课程调整过程,使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课程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听取各个年级对课程的要求,力求更为全面的掌握课程调整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③研究生。对“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这一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已经接受过课程的学生,但是要想将已毕业学生的意见收集上来可谓一件难事,但这一部分学生的意见又是不得不加以考虑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就地取材。④中小学教师。本科教育学专业培养方向主要是中小学“教研室(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那么首先当然要了解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哪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是教育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6)开设与就业相通技能针对目前所学知识在具体的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开设并认真落实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异常重要。以上是我们组讨论的结果,希望对改善教育学专的课程设置有帮助和有助于学习教育学的学生能够了解课程设置和有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文标题: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0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