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内容提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为作文教学揭开了迷雾,为学生的习作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本文从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家庭、观察大自然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和写作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这一要求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写真事、抒真情、吐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和感受,也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写作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2]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所经历的事情,所明白的道理,有时是终生难忘的。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作文命题远离学生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作文重写作方法的指导、重例文分析,把作文教学禁锢在两节作文课的时间里,出现了描写四十多岁的母亲仍然是“苹果似的圆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学生“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缺乏最起码的生活常识,写起文章来自然笑话百出。所以,我认为应该多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多进行些实践性活动,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3]他满怀深情地呼吁:要爱护儿童,珍视短暂的儿童生活,儿童的事情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自己去判断、预想、思考,使儿童通过个人的经验去寻求对生活的认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儿童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去观察、去思考,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写作兴趣,让孩子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反对儿童作文成人化,反对儿童作文无病呻吟、闭门造车。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殚精竭虑地去命题、指导、讲评;另一方面,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却“畏文如虎”,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地去编造、拼凑。究其根源,许多学生苦于对事物缺少真实的体验,再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的习惯,从而导致怕作文、厌习作的心理的产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充分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一、欣赏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习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常常不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观察时也常抓不住事物的特点,一些事物、场景在学生经历观察之后,仍然不能清晰地记住。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深深地体会到大自然之美。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时,我选择了离学校不远的金牛山。家乡的金牛山不仅因开山取宝的传说而荡漾着神秘的色彩,更因漫山遍野的石榴园而增色生辉,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八方来客。五月,榴花似火,灿若云霞,辉映数里之外,我在带领学生浏览之前,先实地考察,从远近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石榴园,然后,带领学生来到此地,指导学生抓住石榴花的特点,并合理展开想象。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对金牛山石榴园有了深刻的印象,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的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便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亲近家乡历史,培养搜集写作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在一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时,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面对一大堆资料,如何正确取舍,准确地加以运用,这就要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做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在学生习作中,围绕一个中心要选择哪些材料,也要经过认真仔细的筛选,在众多的材料中寻找最能表达中心的,以使所选取材料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也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主题更加鲜明。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学校所在的东高皇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煤炭资源,我让学生了解本村的昨天、今天、明天,热爱家乡。学生们走向社会或参观访问,或调查研究,接触了更多的人,了解了更多的事。学生在活动中有话想说。我因地制宜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本村的历史和周边环境,学生们纷纷来到田间地头,走家串户,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搜集到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从中了解到:古时候,汉高祖刘邦在此经过,做了许多好事,人们即建高皇庙来纪念他,村子因此而得名。解放前,兵荒马乱,村民们挖寨河、筑寨墙,以使自己免受烧杀抢掠之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尽享太平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并通过择优选材,写出了习作《记一次调查访问活动》和《给环保局长的一封信》活动,学生在信中写道:在我们校园前面有一个鱼塘,以前,塘水清澈,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自从矸石电厂的水流进水塘之后,池塘里的鱼没了,草也没了,就连一只青蛙也没了。不仅如此,电厂的烟囱排出的煤灰漫天飞,烟尘不仅侵入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已侵入了我们的肌体。生活中,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可是在这种环境之中,是无法有一个健壮的身体的。此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然后,我又组织学生开展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在班内交流,为学生写《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三、指导学生走进家庭,体味父母之爱,抒发真情实感。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自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试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它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4]没有亲自经历又怎能有真情实感?综合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终于还给了孩子们真实的体验和精彩的生活。在指导学生家庭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商讨,取得家长的支持,再进行实践,或买菜烧茶,或打扫卫生,或刷锅洗碗等,从实践中得到体验,得到感受,写成生活作文。一位学生写道:今天我学妈妈炒菜,我刚拿起铲子在锅里翻了一下,突然有个怪怪的东西跳到我的手上,痛死我了,我马上把铲子放下,跑到水龙头哪儿去洗手,洗好手我觉得很舒服。然后,我去扫地,扫好了地觉得腰很酸。最后,我去做米饭,我先把米淘好,接着我把米倒入电饭煲中,再把插头插好,按下按钮,一会儿饭就好了,我们就等着吃饭了。活动中,孩子们是那么的开心,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尝到了生活的乐趣。孩子们学会了做家务,从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劳累。“三八”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为妈妈做一件事”的活动,一部分学生选择了《为妈妈洗脚》,学生在文中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写道:“今天,我给妈妈洗了脚,我心里高兴,妈妈的心里也很高兴,妈妈是那样的爱我,我也要更爱妈妈。”有的写道:“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一个人只要为自己的妈妈做过一件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就会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那么幸福。”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而综合实践活动所倡导的就是强调学生的亲自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多看、勤听、善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一定写出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的好作文。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2)[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律》[3]转引卢梭《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武汉:人文社科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8[注意]综合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热综合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既有区别有有内在联系。综合实践对语文学科尤其促进学生写作有如下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获取写作中的典型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多种文体的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写作源头活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具有综合性、探究性、愉悦性、自主性、开放性、地方性等特点。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可以和其它学科的教学打通进行。近年来,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这方面一些肤浅的认识及不很成熟的做法,仅供教师参考。一、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性,愉悦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奎曾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访问调查、文娱活动、Internet搜索、动手制作……都是学生热衷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写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为了上好《保护自然资源》这课,我请几位学生排练小短剧《如此厂长》。大家看后,以小组为单位加以评说,在此基础上组建“小小法庭”审理案情。“法庭”挺正规,有庭长、审判长、原告、被告(厂长)、公诉人……还有摄像(扛着书)、记者(笔袋当话筒)。学生还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作为佐证。活动结束后,学生一气呵成,写出了一篇篇独具情趣的作文。实践证明,学生对玩的过程最有兴趣,思维最容易插上想象的翅膀,表达起来最流畅,何乐而不为呢?如: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家庭剧《客人来我家》,反映医德医风的《手术台前》,请老师、学校校长做被访问人的《新闻发布会》,摹仿电视节目《我们中队的幸运52》等,只要在游戏中研究、引导、把玩与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班中练,玩中写,学生就会爱写,时间久了,学生也就会写。二、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即兴观察或现场观察,能获取写作中的典型材料。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一种新的、有活力的、给社区和学校双方带来亲和感的举措,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识观察,获取了写作的典型材料。如: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天天看到街道及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在学习完《行道树的调查》这课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行道树,我想对你说》的作文,学生们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不仅对树的外形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而且通过调查、访问、实践等活动对行道树的数量、种类及其作用进行详实具体的说明,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行道树啊!行道树!你像威武的士兵静静地守护着我们这座城市,你吞进去的是令人讨厌的二氧化碳,吐出来的是使人神清气爽的氧气,你是好样的!”学完《我们身边的老人》这课后,我要求学生以《晨练》为题写一写我们社区的老年人早晨坚持锻炼的情景。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一群老奶奶手执红扇翩翩起舞,一队老爷爷在聚精会神地挥舞着太极剑,还有一对对爷爷奶奶在精神抖擞地跳着伦巴、恰恰舞。”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让他们真正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尝试到有米之炊、有源之水的快乐,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学习《体验残疾人的世界》这课时,我们
本文标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1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