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
珍稀食用菌课件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菌物与人类的关系1、对人类的有益作用:①分解有机体,促进物质循环:真菌在生态系物质循环中起“清洁工”的作用,把生物尸体分解成绿色植物所必需的养分。②形成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还产生拮抗物质,抑制某些病害;③生防菌:有些真菌对其他病原物有拮抗作用或者寄生在其他病原物或昆虫上,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材料。如木霉、白僵菌、拟青霉菌等;④食品工业:加工面包、酒类、馒头、酱油、食醋、豆腐乳等。⑤发酵工业:生产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⑥医药:茯苓、马勃、雷丸、虫草、灵芝、猪苓;青霉素、灰黄霉素、头孢霉素等。⑦食用菌:香菇、平菇、草菇、羊肚菌、口蘑、松口蘑、木耳、银耳、猴头菌等。一、食用菌的概念1、广义的食用菌:是指一切可以食、药用的真菌。2、狭义的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3、什么是珍稀食用菌:是除了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食用菌以外的食用菌,它们栽培历史短,栽培方法比较复杂或者不能进行人工栽培,食用价值或药用价值高的一类食用菌,成为珍稀食用菌。如白灵菇、松茸等。4、珍稀食用菌的种类举例:目前已经开发的珍稀食用菌包括亚侧耳、榆耳、灵芝、鲍鱼菇、灰树花、猴头菌、鸡腿菇、巴西蘑菇、皱环球盖菇、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杨树菇、茶薪菇、巨大口蘑、美味牛肝菌、块菌、松口蘑和羊肚菌等。二、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生物界级分类学说: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级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八界系统、三域学说;1989年,卡佛利尔—史密斯(Cavalier-Smith)提出了八界系统:即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按八界(菌物分别归属藻界、真菌界、和原生生物界的)分类系统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真菌界:①子囊菌门Ascomycota、②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③无性真菌(Anamorphicfungi)——分生孢子阶段、④壶菌门(Chytridiomycota)⑤接合菌门(Zygomycota)其中,担子菌占(90%)子囊菌占(10%)。按五界系统或六界系统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的从属地位。生物类包括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包括真菌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两亚门中的大型真菌与人类相关:食用、药用和毒菇)、半知菌亚门、真菌门。三、食用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一)食用(药用)种类资源丰富世界上已报道的有2000多种,我国现报导约981种、人工栽培的70余种、大规模生产20余种(常规菌类、药用菌类、珍稀菌类)已经开发成功的种类代表种:亚侧耳、猴头菌、白灵菇、杏鲍菇、灵芝、灰树花、茶树菇、蛹草。科研攻关的种类代表种:美味牛肝菌、块菌、羊肚菌、松口蘑。(二)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1.营养价值⑴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及多种氨基酸。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3%-4%或为干重的10%-40%,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是常见蔬菜的3-6倍,⑵食用菌不含淀粉、有较低的脂肪及低胆固醇。为干重的2%-8%,主要由不饱和酸构成。⑶含有极为丰富的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素。灰分4%-10%,如钾、钠、钙、铁、锌、磷、镁等。⑷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类和D类。一高:高蛋白、二无:无淀粉、无胆固醇、二低:低脂肪、低糖、四多:膳食纤维素、矿质元素、氨基酸、维生素。被评价为: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植物肉;上帝食品;长寿食品。有人预言:食用菌将成为本世纪的主要食品之一。其特点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多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多糖等。5、食用菌质地柔嫩、味道鲜美、口味独特.因此常被人们作为美味佳肴,誉为“山珍”、“植物性食品的顶峰”、‘‘上帝的食品”、“健康食品”、“长寿食品”等。2.药用价值(1)药用成分:主要是多糖类、三萜类及核苷类化合物等(2)药效: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病、保肝、健胃、抗肿瘤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多糖在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糖、抗衰老、抗凝血、免疫促进等方面发挥着生物活性作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其衍生物常常还具有其它的活性,如硫酸化多糖具有抗HIV活性及抗凝血活性,羧甲基化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因此对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药理研究证明,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有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保肝、解毒的作用、抗衰老作用、抗病毒、消炎抗菌、镇痛、止咳祛痰等诸多功效。近年来,由于色谱等分离技术、波谱测定技术等分析手段的迅速发展,使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目前:食用菌菌已成为筛选抗肿瘤的重要资源(三).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⑴栽培食用菌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⑵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⑶生物学效率高:一般为80%~120%(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鲜重/栽培基质干重*100%)⑷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⑸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四)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我国原料广,农副产品下角料多。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栽培用的原料来源更为多样性。从原来以段木、粪草、秸秆为主发展到代料培养,如用棉籽壳、玉米芯、高粱壳、酒糟、废棉籽等多种工农业下脚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且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对原来用作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这些废弃物如不经妥善处理排入环境,将会严重污染环境。秸秆焚烧对空气、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2]。对空气的污染,每年有6.5×108t秸秆,约有2/3被焚烧或变成有机污染物。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直接影响民航和交通,造成民航延班或飞机无法降落,高速被迫封闭,公路、铁路无法正常运营。同时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附近城市的环境形象,“三夏”、“三秋”期间眼科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骤增,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焚烧秸秆形成新的安全隐患,收获季节,往往天气干燥,易燃物增多,随意焚烧秸秆,极易造成附近未收割的农田及林木失火,甚至殃及田间农民的生命安全。秸秆焚烧使土壤中有机质遭到破坏,致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粮食减产。造成资源浪费,破坏农村生态平衡,影响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的持续发展。食用菌在整个农业生态链中属于还原者,在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人类、动物)之间搭建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纽带。假如没有菌类生物和其他微生物,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被破坏,物质循环终止,人类不能生存。具体表现在:食用菌菌丝体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能够将动植物生产的副产物如纤维素类物质进行降解,并将碳源转化成碳水化合物,氮源转化成氨基酸,使有机物进入食物链,进入新的生物循环。分解后的废料进入大田后,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增加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同时,这些废弃的培养料经处理后可作为畜禽的饲料添加剂,还可用来进行沼气生产及喂养蚯蚓,蚯蚓又可作为家禽的饲料、鱼虾的饵料,家禽的粪便又可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进入了新的生物循环。正因为有食用菌这一环节,才形成了一个多物种共生、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级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食物链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以食用菌生产的废弃料为原料进行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作为食用菌生产的能源进入食用菌生产过程,沼液作为生产肥料,沼渣作为饲料,能够实现系统内部物能转化。另外,菌糠可作为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的饲料,真正实现废物再利用和“零”污染转化。可以说,通过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构思,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食用菌的环保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生产副产物如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的转化利用,清洁环境,控制立体污染,实现循环经济构想;另一方面是菌类对重金属有极强富集作用,许多大型真菌均有这种能力,如蘑菇属对镉(Cd)的高富集作用远远高于绿色植物,因此,食用菌被誉为“清洁生产”先驱;第三个方面是通过菌类的发酵过程,有效地杀灭了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中携带的有害病菌,对减轻作物病虫害尤其是动物生产过程中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完整的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通过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构思,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成为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完整的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五)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1.消费量逐年升高,市场需求量大。2、药用菌市场开发潜力很大。3、不争人力、地力、效快益高4.科技含量逐渐提高,生产成本下降。5.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栽培生产需求。原料广,主要是农副产品下脚料,农业下角料525×106t,工业下脚料50×106t,畜、禽粪便250×106t,还有大量野草资源6.菌糠用途广用途:优质饲料可溶性养分高的肥料制沼气的好原料提取真菌多糖再次用作培养料第二节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生产格局三足鼎立植物生产动物生产菌物生产膳食中的三维结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菌物蛋白国际粮食组织郑重推荐每天“一荤一素一菇”的健康饮食食谱,使食用菌已经占副食消费的三分之一份额。一、生产概况(一)世界生产概况20世纪30年代生产国家10余个总产量5.5万t主要是双孢菇)70年代前:主产地是欧洲及北美后生产国家发展到80多个总产量100万t主产地由欧洲变为亚洲世界四大食用菌双孢菇:主产于欧洲与北美香菇:主产于中国与日本平菇:主产于中国、西德、法国等草菇:主产于中国、印尼、泰国等主要生产国法国、德国、美国、荷兰、日本、南韩、意大利、印尼、泰国等二、中国生产概况人工栽培自30年代从国外引进双孢菇开始70年代前基本为半人工栽培;70年代后进行全人工栽培全国有20多个省区从事生产从业人员约3000万古田、庆元、泌阳三大批发市场产量逐年上升2007年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已由1978年的5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400万吨,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的70%产值达590亿。2008年我国食用菌年总产值800多亿元,居世界首位2008年产量超百万吨的食用菌分别是:平菇(434万吨),香菇(309万吨),蘑菇(191万吨),金针菇(136万吨),此外黑木耳的产量也接近100万吨2008年出口食用菌68.28万吨现在总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位居第六位,超过了茶叶及蚕桑。正以15%年增长速度发展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食用菌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新亮点(三)我省(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情况2003年,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突破100万吨,总产值达40亿元,稳居全国第三位2005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30万吨,比2000年的72万吨提高了80.6%;总产值60亿元,比2000年的26.19亿元提高了129.1%;出口额1.2亿美元,比2000年的4863美元提高了150%;位列全国第三位目前,全省17市140个县(市、区)食用菌生产均有很大发展,70%的县(市、区)重点发展了食用菌生产,30%的县(市、区)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全省产值超亿元的县(市)近40个,莘县、定陶、惠民、新泰、邹城、栖霞、牟平、齐河、费县、武城等食用菌生产大县发展迅速,年总产值已超过2亿元。2009年全省鲜菇总产量达到206.1万吨,总产值实现123.7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十二五”以下十项规划任务:鲜菇总产量达到300万吨,总产值再突破100亿元大关。20种大宗和珍稀菇类主栽品种再次更新换代,全面配套优良品种;20种大宗和珍稀菇类主栽品种再次更新换代,全面配套优良品种;实现全省人均年消费鲜菇20公斤,全面拉动食用菌餐桌经济;实现种菇年利用果林枝条、作物秸秆800万吨,促进农村作物秸秆高效循环多层次利用
本文标题:珍稀食用菌文档版(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3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