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2018年初级经济师《金融》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节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考核内容:货币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式: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1、商品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具体内容如下:一、商品货币(一)含义:又称足值货币,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且两种用途时价值相等。——货币职能: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二)类型:1、实物货币: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缺点不易携带、存放。体积笨重难携带,质地不匀难分割,容易腐烂难储存。如:牲畜、粮食、布匹、贝壳、珠玉。2、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高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可分性。如:金银。2018年初级经济师《金融》考试复习重点总结(三)特征: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粮食内在价值表现在外在的使用价值上——可以充饥;布匹内在价值表现在外在的使用价值上——可以制衣。2、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时,是以自身所包含的实际的商品价值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所以称为,以商品的内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交换的比例。二、代用货币(一)含义:是指代表实物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如:交子。备注:代用货币与商品货币中——金属货币之间的关系:1、代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但是其背后有充足的金银货币或者等值的金、银条(块)作为保证,代用货币的持有者,有权随时到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为金属货币——金银。2、所以——代用货币本身的价值虽然低于其面值,但是公众持有代用货币就等于具有了是指货币的请求权。3、举例: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北宋,树皮纸做成的货币—交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二)特征1、成本低、易携带、节省稀有金银、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是经济学中的定律。该定律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2、本身价值低于面值,但持有它等于具有实质货币的要求权。三、信用货币(一)定义: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二)信用货币的产生:1、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结果。2、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3、信用货币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与代用货币的区别)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国家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所以,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发行的主体是银行,发行的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定偿还能力,并强制流通。4、形式:商业信用货币(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银行信用货币(银行券)、国家信用货币(纸币),还有通货和银行存款。——详见金融企业的资本与负债业务章节(三)特征:一种信用符号,已与黄金完全脱离;债务货币;强制性;管理货币性。(四)发展趋势:电子货币(P4,“储值”,及发行主体的多元化—银行、金融、非金融机构。)【2010真题,单选】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代用货币的是(B)。A.贝壳B.交子C.金币D.人民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三种形态举例。AC分别属于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而D属于信用货币,B属于代用货币。(参见教材P1、2)第二节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考核内容: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流通的两种形式广义的货币流通具体内容如下:一、货币流通的概念: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流通由现金流通与存款流通两种形式构成。现金流通(一)几个概念1、现金流通即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2、现金流通领域: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3、我国的现金货币流通: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通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经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并经过不同渠道回到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最后流回中国人民银行,退出流通。(二)现金流通的程序和渠道1、现金发行: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2、现金投放: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领域,即形成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的现金的过程。注意——现金投放的渠道——现金,放出去: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采购支出;3、财政信贷支出;4、行政管理费支出。3、现金归行——现金,收回来1)信用收入:吸收存款2)商品销售收入:存入银行——现金归行的主要渠道。3)财政税收收入4)服务事业收入4、现金回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存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成为现金回笼。【真题2010,单选】在我国,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B)。A.现金投放B.现金发行C.现金回笼D.现金归行【例题】在我国当前实行现金管理条件下,()是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A.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B.采购支出C.财政信贷支出D.行政管理费支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现金投放的渠道包括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采购支出、财政信贷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其中,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是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例题】现金归行的渠道主要有()。A.工资收入;B.商品销售收入;C.服务事业收入;D.财政信贷收入;E.外汇收入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现金归行的渠道。现金归行的渠道包括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财政税收收入、信用收入。因此,BCD是正确的。(参见教材P5)三、存款货币流通(非现金流通)(货币流通分为:现金货币流通和存款货币流通)(一)定义:存款货币流通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进行货币收付的行为。存款货币流通前提条件——各企业、单位、个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二)存款货币流通渠道(三)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1、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统一。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现金货币量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四、广义货币流通狭义的货币流通只包括现金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广义的货币流通既包括现金流通又包括存款货币流通。银行信贷的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因此,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例题】()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A.现金发行和现金投放B.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C.现金投放和回笼D.现金归行和现金回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广义货币流通的相关知识。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说明:经济基础与本节类似,三四五节分别讲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均衡。总述:从货币流通角度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的需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货币形式持有总和。考核内容: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2、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3、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具体内容如下: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一)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1、公式:2、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货币数量观,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即后者决定了前者。3、三因素间关系:流通速度不变——待售商品总额越高,货币需求量大;正比待售商品总额不变——流通速度越快,货币需求量越小。反比(二)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1、公式:2、备注:赊销——当期有商品需求,但当期无货币需求,减去到期支付——当期无商品需求,但当期有货币需求,加上收支相抵额——有商品流通,但无货币需求,减去(三)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1、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说明问题:银行券本身不具有价值,只能代表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2、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说明问题:银行券的发行量严格控制在足值金本位需要量范围之内,一旦银行券的发行量超过足值金属本位币的客观需要,单位银行券就贬值。【例题】1、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此,则:货币需要量=800/8=100(亿元)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要量与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2、在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800亿元中,赊销占40亿元、到期应支付占10亿元、相互抵消占5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则货币需要量应为:(800-40+10-50)/8=90(亿元)3、若发行100亿元银行券进入流通领域,而根据如上计算得知货币需要量是100亿元,则单位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是1,即单位银行券按其规定的含金量进行流通。如果银行券发行量过大,如超过100亿元,则使公式3中的分母变大,从而单位银行券贬值,引起物价上涨。【例题】根据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A.商品质量B.商品生产技术条件C.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D.投机性货币需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之公式含义。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成正比。因此,应选C。(参见教材P7)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一)背景:美国耶鲁大学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二)公式:费雪方程式MV=PT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1、MV=PT——表示一定时期内,商品交易与货币流通的规律性平衡关系。2、P=MV/T——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P随着货币量M的变化而变化。原因: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例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在20世纪初提出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关系的方程式,MV=PT。A.费雪B.凯恩斯C.斯塔福德D.亚当•斯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费雪方程式。(P8)【例题】在费雪方程式MV=PT中,对各字母代表叙述正确的是()。A.M为流通中货币平均B.V为货币流通速度C.T为交易量D.P为各类商品价格水平E.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总量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费雪方程式。MV=PT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平均数,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T表示交易量。费雪方程式要求价格是加权平均而不是简单的价格,因此D是错误的。——注意:费雪方程式与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中字母的意义区别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一)背景: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和庇古,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观点:1、个人对货币的需求量,实质上是以怎样的方式持有自己的资产的问题。2、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3、所以,等式左侧名义货币需求等于等式右侧名义收入水平。(二)剑桥方程式:Md=KpyMd—名义货币总需求;P—总收入,实际是生产总量;Y—价格水平;K—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货币量与名义所得的比例。(三)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对
本文标题:2018年初级经济师《金融》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4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