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对策
~0~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对策~1~目录摘要.........................................................................2关键词.......................................................................2一、引言..................................................................3二、影子银行的概述........................................................3(一)银子银行的特点.................................................3(二)影子银行发展成因...............................................51、利率的管制和单薄的风险意识.................................52、影子银行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失衡...............................53、金融监管不足下的监制套利..................................6三、影子银行存在风险分析..................................................6(一)高杠杆率的风险.................................................6(二)风险的流动性...................................................7(三)信息不对称及不透明的风险.......................................71、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72、资产证券化的虚假包装.......................................83、信息透明度低...............................................8四、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政策建议...........................................8(一)合理确定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8(二)建立“防火墙”...................................................9(三)稳步推进金融创新................................................9(四)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9五、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9六、结论.................................................................10参考文献.....................................................................11~2~摘要随着我国国内各大金融体系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都有了卓越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民间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和实际的需求来说,金融体系依然相去甚远。并且,由于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频繁的起起伏伏,导致我国国内经济政策也不得不为之相作出相应调整,不容乐观的是这些调整对部分行业的融资节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便应运而生。因此,就我国目前现状,如何优化监管体系,疏堵结合的引导其发展,使其适应我国发展需要,在支持实体经济以及满足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特点,发展成因以及其所带来的风险和与之相对应的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并简单总结了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和启示。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监管系统性风险借鉴~3~一、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其潜藏的风险也逐渐显露,成为学术界和监管层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年初银监会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今年重点防范信用违约风险、表外业务关联风险、外部风险,直指我国金融体系中影子银行所存在的问题,这表明影子银行的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也因其自身固有的问题给金融和经济的运行带来巨大的潜藏风险,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影子银行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成为我国金融业风险监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二、影子银行的概述(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影子银行体系(ShadowBankSystem)的概念,是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被提出的。PaulMcCulley(2007)认为影子银行泛指具有传统银行的业务和特点,却无银行之名的游离在在银行体系以外的机构。同年,Gross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定义利用高杠杆率的贷款的银行体系为影子银行体系,这个系统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2008年,Roubini完善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称其为“影子金融系统”,此时影子银行的存在和作用才逐渐被接受。同年,这种非银行运营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也被定义为平行银行系统(TheParallelBankingSystem)(盖特纳,2008)。影子银行通常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按揭贷款公司等等,同时影子银行却与商业银行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商业银行是影子银行业务的直接参与者。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并不是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阐释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几乎受监管最严厉的银行,其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目前“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4~子银行。”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给出如此定义。据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2013年估计,其规模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合1.3万亿美元)。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真实数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其中,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是“银信合作”,银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属于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这样就降低了货币供应的增速。同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减少”了资本要求,并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另外,信托公司资金大量投向各级政府基建项目,形成集中度风险和政府融资平台违约风险。有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6个月银信合作产品较2009年前6个月增加2.37万亿元的规模,这使得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失效,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的创新方式释放出了大量的资金。尽管2011年银信合作产品的资金总量在减少,但其仍是“影子银行”中最大的资金释放来源。影子银行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影子银行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具备商业银行功能。影子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期限转换、信用转换、流动性转换等;二是影子银行缺乏监管。由于影子银行不直接吸收存款,整条业务链是不受货币当局监管的。同时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情况与系统性风险,是游离在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三是影子银行的杠杆率高。影子银行没有准备金的约束,杠杆率超过传统银行放贷业务。四是影子银行的风险高。影子银行缺乏核心存款,资产负债率高,再加上高杠杆率,导致影子银行背负高风险。当今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非常大,美国影子银行体系高峰时持有约16亿美元的资产,是美国整个商业银行体系10万亿美元总资产的1.6倍。而对于中国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业内一直没有权威的数据,根据德勤发布的《2012年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与展望》报告,~5~2011年中国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在11.5万亿人民币左右,约占银行信贷规模的20%。而2011年中国的GDP为47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已达到GDP的24.5%,而且这个数字近年来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影子银行已不仅仅是金融系统的一股潜流,而已成为一条动脉。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投资银行是影子银行中最重量级成员之一,往往人们提及华尔街,指的就是投行。在同商业银行的较量中,投资银行从人才、创新手段和技术水平都胜出一筹。不仅在资本市场上独领风骚,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占据主流。尽管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实际上所有投行机构的英文名称都叫“×××公司”,比如,GoldmanSachs&Co.、MorganStanley&Co.。这种公司注册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绕开监管。但是金融风暴发生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除了倒闭的投资银行,像高盛这样已更名为银行控股公司GoldmanSachsGroupInc,也因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救助,同时被列入监管范畴。实际上,金融风暴后原来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并不是不复存在,只是改头换面。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了战略性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从代客交易向自营交易的业务重点转移;二是从股票市场交易向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业务重点转移。而这两项给其带来丰厚回报的战略性转移也将投资银行推向了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二)影子银行发展成因1.利率的管制和单薄的风险意识影子银行得以在中国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因为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狭窄的区间内,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难以反映真实的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因此,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可以指望其偿还资金的大型国有企业,这就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大量资金需求通过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通货~6~膨胀,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人们无意将自己的资金存入银行,而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入非正规渠道,借给那些缺乏资金的企业,从而收取更高的利息。中国的影子银行就作为这两者的中介,通过高利率来吸收存款,而以更高的利率将存款带出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近些年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高速增长,截止2013年3月,已经达到103万亿元人民币,真实的通胀水平远高于统计局所公布的通胀指数,大量资金持有者不得不忍受资金贬值的痛苦。而在影子银行体系中,所提供的利息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因此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仅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就达35828款,规模达到30.36万亿元。2.影子银行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失衡中国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间接融资金融体系。改革开放30年多年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据社会融资总量的八九成。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
本文标题: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6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