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铁桥中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1铁桥中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近一年来,我校立足课改,通过开展组内常态交流课、学校展示课、教学竞赛课等课堂活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部分教师已具有了较强的课改意识,但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继续完善和努力。一、存在的问题。仍有60%以上的课堂没有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完全意识到在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中,“采得百花酿出蜜”的主体是学生,没有真正明确学生主动学习得到的知识要比被动接受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师始终不能放心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的课堂改革多数是一种表演形式,其目的一是应付检查,二是顺应要求,三是追求时尚,虽有课堂改革的影子,但没有触及课堂改革的实质。三、课改的虚浮性较为严重表现一:教学设计仍然比较传统。教学设计在新课改之前,叫教学备课或写教案。这一变化体现了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态性。教学备课或写教案应该只属于教学设计的一种显性工作,它突出对知识的分析、解剖,而比较忽视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人,而不是教材上的显性知识。这是新课改观对传统教学观的一种颠覆,也是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核心。但督导过程中看到的教学设计,偏离这个核心的太多,多数教师虽然将教学备课或教案更名为教学设计,但其内容仍然以注重显性知识的分析或抄写为主,不作学情分析的多,不写教学反思的也多,传统性成份依然占据主流。表现二:教学组织形式转变缓慢。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是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教师尽可能引导,能不讲的尽量不讲,必讲的内容需讲得短而精,尽可能将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然而,我县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有较多教师占居课堂主体地位,以讲授式为主,所谓学生主体性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仍然完全按照教师预先的规定动作进行,不能体现学生自发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十分缓慢。表现三:学生学习形式转变虚浮学生学习形式的转变是课改的重要成份之一,充分显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2是课改的核心。目前教师在学生学习形式转变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虚浮环节。一是学生预习虚浮。学生对预习内容、目的不清楚,多数学生课后预习只停留在口头上,课间预习时间又不充分,学生把预习当成一种过程完成,生成的问题很少。二是小组合作学习虚浮。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仍然较多。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教师的引导体现不充分,未能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比较泛化,知道交流问题的多,明确交流目的的少,得到交流结果的更少。学困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不知所云,自主性差,依赖性强。所以虽然交流次数多,而实质性效果较差。三是学生展示环节虚浮。一方面,学生展示的问题价值普遍较低、展示的形式单调、没有重点、随意性大,统一性结论多,争论性意见少;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点拨拓展不力,抓不住学生展示过程的闪光点,纯粹把学生的展示当成了课改的一个环节。表现四:课堂评价效能发挥不够课堂评价主体是学生。课堂评价能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基础,主要被用于监测学习进步、检测学习中的错误,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多数课堂评价仍存在教师对评价功能认识模糊,效能发挥不够充分。他们的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教师评价学生多,学生评价学生的少,学生评价教师的更少,赏识性评价仍占主流,甚至学生是错误的还一味赞赏。三、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把心劲用到课改中来。1.坚持两条途径不动摇。(1)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虽然广大教师知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灌输法为主,以学生基础差、习惯差不讲不行为由,对学生不放心、不相信,在课堂上一讲到底。现在要深化教学改革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是否还给学生作为评价课堂的首条标准,把是否真正让学生为主角当作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来衡量。(2)关注细节不放松。关注细节是区分工作浮于表面与沉下去的体现。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师要从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从小组的建立、文化的建设、小组的评价、学科指导小组的工作、学科小组长的培训、学生课堂操作的方法指导、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细化。教研组对于教师的培训采用每月一主题、每周一话题、每人一展示活动的方法,注重针对性强,加3强对教师有参考价值的方式、方法的培训。2.进一步明确新课堂的内涵。(1)新课堂的中心——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改造学生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肯学、好学,教会学生能学、会学。(2)新课堂的主题——自主、参与。只有自主的学习才会有效,有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广泛的参与是共同进步的前提,是保持持久兴趣的必备条件,是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3)新课堂的主线——问题解决。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把不会的学会,把不懂的搞懂。(4)新课堂的特点——两主、活动、双效。两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必须围绕主体的认识状况进行恰当的引导,以学定教,为学生的学指路,为学生的学服务。活动,即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活动是学习的方式,也是学习的过程,具体要求可归纳为“三动三活”。“三动”指自动、互动、能动;“三活”指活教、活学、活用。双效,即效率高,效果好。高效率在学生方面的表现为:积极、主动、情绪高,轻松、愉快、质量高;好效果应表现为:面向全体,问题解决,掌握新知,学会运用。3.在形成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要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活动,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方法,即体现方法的一套教学模式。”三段七步”导学模式,既有对已有先进模式的借鉴,也为我校各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形成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各学科组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前一阶段的改革实践,反复讨论研究,尽快形成本学科课堂教学的成熟模式,并一以贯之地执行,在执行中完善。同时,各学科组要引导教师针对不同课型和不同授课内容的教学要求,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寻找和创造适合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积极探索构建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4、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是要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之中,大胆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及时发现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辐射、引领作用;二是要以系列研究活4动为依托,以优质课评比、成果展示等活动为平台,以教学问题研究为重心,深入研究,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推动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创新;三是要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发现典型、培树典型、锻炼典型,不断提升课堂品质,推出品牌课堂,打造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为扎实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既定目标,我们特提出如下措施。(一)完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教研组要加大对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督导评估,要通过高频率、全覆盖、全评价的常态交流课,采取“推门听课”和公开课、检查课相结合的形式,在下期末结束时要至少了解全校60%的教师完成课改合格课的验收,并把每一堂课作为评价本学期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定性课进行评估,引领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必要时,学校将邀请上级领导、进修校教研员与评价学校教学改革,接受检查。到学期末,全面实现“三分之一的教师要形成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另有50%的教师要基本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各科课堂教学要出现明显改观”的目标。2.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围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和我校课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学科组为单位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科研活动,分学科、课型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困惑问题。学科组在注重如何教的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如何“学”的研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学科的学法是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提升又该如何。对此问题,学科组要开展校本微型课题研究,把问题当课题,把教学当教研,把成长当成果,以课题促教学,以研究促发展。探索校本教研新经验。学校将定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评选、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加大对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教师和先进学科组的奖励,调整对论文的奖励办法,切实提高我校科研水平(二)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各学科组要反复组织教师研读《铁桥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各科《课程标准》、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加深对课改精神实质的理解,使之更加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5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科学依据,教学设计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课程标准》所承载的课程理念,体会《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描述及实施途径等。各学科组要认真研究使用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摆脱课堂教学“教教材”的局面,从而进入“用教材教”的良性状态。2.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强化个性化备课,推进集体备课,改变以往一人主备,所有人“共享”的局面。学科组要把备课作为教研,倡导以说课形式,除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理论依据等方面各述己见,更要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把备课变成学习、研究,提高和创新的过程。有条件的学科组要积极尝试“学案”的使用,努力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三)优化课堂教学,从基础抓起。传统教学案基本上以教材上的显性知识为主线,每一堂的教案可以独立,所以在下一个循环内容教学时就有教师不再备课的现象,也常有领导要求教师要提前一周备好课的主张。而新课程改革主张动态式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将上一堂课的反思、反馈、改进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教学设计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动态理念,能够促进教师有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反馈和改进工作,摒弃教师不备课的陋习。下页呈现的循环式教学设计流程图(图一)就是一种常见的动态式教学设计流程。从循环式教学设计流程图可知,教师要能做好动态式教学设计,就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设计观的四大转变。一是向集体设计的转变,二是向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设计的转变,三是向知识探索设计的转变,四是向课外延伸设计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循环式教学设计流程图(图一,供参考)6从基础抓起,就必须抓实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知识点学生学习形式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三维目标设计知识形成性检测知识拓展与应用问题再生成学生学习问题与反馈教学后记教学改进教学反馈教学反思去下一堂去下一堂去下一堂7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纲要》精神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师的“导”应体现出四“点”,即在关键处点拨、在困惑处点醒、在阻塞处点通、在过渡衔接处点平滑,重点思考如何去“点”。学生的“学”应显现四“自”,即问题由自己产生出来、方法由自己省悟出来、结论由自己探索出来、应用由自己拓展出来,这就是对学生真正放手。因此,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一定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我们倡导的是七步,但根据学科特点至少我们在要体现常见的“五步”即“情景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查—回归建构”。情景引入。导入新课,精编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教学目标、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型需要入手,导语应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2分钟)、紧扣主题,切忌久导不入。导语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问题导入、学生身边实例导入、多媒体演示导入为较常见的导入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预习部分,生成问题。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核心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探究与合作活动应注意:(1)探究的主题要有实际意义,坚决杜绝是问题都探究的“烂探”现象。(2)要巧妙设置结合点,处理好三对基本矛盾。即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3)学生的参与合作
本文标题:铁桥中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7881 .html